文|凱風
人口大流動,是當下中國的基本面之一。
日前,第七次人口普查年鑒正式對外公布,透露了全國人口大流動的詳細數據。
廣東、浙江、江蘇、北京、上海是外來人口吸引力最強的省市,而河南、安徽、四川、貴州、湖北、湖南及東北等地則是淨流出最多的地區。
那麼,經濟大省,外來人口都來自于哪裡?
01
廣東外來人口:
廣西湖南最多,河南湖北四川超200萬
作為中國人口第一大省,廣東也是外來人口流入最多的省份。
七普數據顯示,廣東外來人口總規模高達2962萬人,占總人口的23.5%,這些人都來自哪裡?
注意,這裡的外來人口,指的是戶籍在省外的常住人口,已經在當地落戶的外省人不計入其中。
根據人口普查年鑒,廣東外來人口遍布全國,吸引力在全國最強。
其中,人口流入超過200萬的省份共有7個,包括廣西、湖南、河南、湖北、四川、江西、貴州等省份。
在這些省份中,廣西、湖南、江西、貴州與廣東接壤,也屬于泛珠三角地區;
而河南、湖北則通過京廣線與廣東貫通,交通便捷,曆來都是廣東的外來人口重鎮。
其中,廣東外來人口最多的2個省份是廣西、湖南,雙雙超過500萬人。
與各自戶籍人口規模相比,廣西每8個人、湖南每13個人,就有一個來到了廣東。
孔雀東南飛。
根據《中國城市大趨勢》一書分析,改革開放以來,廣東晉級為中國經濟第一大省和工業第一大省,進而吸引來來自各地的人口湧入。
這些人一部分落戶成了廣東的戶籍人口,還有一部分在廣東長期定居或工作,成了廣東常住人口的一部分,助力廣東成為中國人口第一大省。
這些外來人口多以年輕人為主,廣東能成為全國出生人口最多、老齡化率相對較低的省份,能成為全國财政轉移支付貢獻第一大省、養老金中央調劑貢獻第一大省,與這一點不無關系。
當然,必須指出的是,廣東外來人口主要集中于珠三角地區,在珠三角又集中于廣深佛莞四大萬億城市。
其他地區人口同樣面臨來自強中心的虹吸。
02
江蘇外來人口:
安徽第一,河南第二
作為中國經濟第二大省、人口第四大省,江蘇的外來人口規模明顯低于廣東。
七普數據顯示,江蘇外來人口總規模為1031萬人,占常住人口的12.2%,這些人都來自哪裡?
可以看到,江蘇的外來人口主要來自安徽、河南兩省,合計占了一半以上,其他省份的流入規模都相對較小。
安徽能成為江蘇的第一外來人口來源地,并不令人意外。
且不說安徽與江蘇接壤,交通極其便利,南京的存在,更讓江蘇對安徽形成了絕對的向心力。
根據《中國城市大趨勢》一書分析,在曆史上,江蘇與安徽長期同屬一省,無論是明朝的南直隸省還是清朝的江南省,蘇皖兩地都是一家人,而南京正是其共同首府所在地,這也是南京之為“徽京”的曆史淵源。
曆史流轉。近年來,南京再以都市圈之名重回“徽京”。
作為全國第一個獲批的跨省都市圈,南京都市圈不僅囊括了江蘇4個地市,而且還将安徽的馬鞍山、滁州、蕪湖、宣城等納入輻射範圍。(參閱《官宣!第5個國家級都市圈來了》)
同時,考慮到江蘇作為工業大省的超級實力,安徽年輕人湧現南京乃至江蘇,就不是什麼新鮮事。
03
浙江外來人口:
安徽第一,貴州河南四川居前
浙江是中國經濟第四大省、人口第8大省。
浙江人口規模雖然遠遠不及廣東、江蘇,但外來人口占比卻遙遙領先。6000多萬常住人口中,超過1/4都來自于外地。
可以看到,浙江的外來人口主要來自安徽、貴州、河南、江西、四川5省,合計占比超過7成。
安徽與河南再次登場。
事實上,安徽不僅是江蘇的第一外來人口來源地,還是浙江、上海等地的第一來源地。
換言之,在長三角,安徽充當了人口腹地的角色,為江浙滬“包郵區”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年輕勞動力。
而河南作為人口外流最多的省份,由于省内制造業不算發達,大量年輕勞動力人口紛紛奔向珠三角、長三角就業。
當然,近年來,随着鄭州經濟産業崛起,以富士康為代表的電子産業開始吸納大量省内人口,河南的人口外流趨勢有望緩和。
這在《中國城市大趨勢》一書中有詳細分析。
04
北京:
河北最多,河南山東居前
北京,虹吸的多為北方省份。
七普數據顯示,北京常住人口為2189萬,外來人口達842萬,占比38.45%。
與粵浙等虹吸全國不同的是,北京的外來人口主要來自北方地區,包括河北、河南、山東、山西及東北地區。
可以看到,北京外來人口最多的10個省份,除了安徽位于南方之外,其他都來自北方地區。
河北不隻是作為北京外來人口最多省份,也是天津外來人口最多的省份。
這反映出,在京津冀城市群,北京、天津對河北擁有強大的碾壓優勢,無論是産業還是人口,都受到虹吸效應的影響。
這也導緻河北多個地市常住人口負增長。(參閱《唐山,到底怎麼了?》)
05
上海:
安徽第一,江蘇第二
與北京相比,上海虹吸的人口來自全國各地。
七普數據顯示,上海常住人口為2487萬,外來人口達1048萬,占比42.14%。
上海的外來人口主要來自安徽、江蘇、河南3省,合計占比超過一半。
可以看到,江浙滬對安徽都形成了強大的人口虹吸力,三省市合計吸納了安徽865萬人口,占安徽流出人口的8成以上。
不同的是,上海在虹吸安徽的同時,還對鄰近的江蘇、浙江形成了強大的吸引力。
這體現了上海作為長三角龍頭的突出地位。
06
山東:
外來人口為何那麼少?
作為中國人口第二大省,山東的外來人口并不多。
數據顯示,山東常住人口超過1.01億人,但外來人口僅為413萬,占比4.07%。
這些外來人口主要來自東北、河南、河北等省份,在山東,有100多萬東北人。
不過,與河南、安徽等人口大省不同,山東的人口外流形勢也不算嚴峻,流入流出人口基本相當,大量年輕人還是留在了本省。
這與山東作為中國經濟第三大省、工業第三大省的基本面不無關系。
山東以輕工、紡織服裝、機械、化工、冶金、建材、醫藥為支柱産業,本身就足以涵養大量就業人口。
同時,山東發展相對均衡,地級市實力都不弱,且各自都有特色主導産業。
無論是作為計劃單列市的青島還是省會的濟南,在省内都未形成“一城獨大”的局面,無論是百強市還是百強縣數量都位居全國前列。
數據顯示,2021年,山東16個地市中,共有11個跻身全國百強,總量僅次于江蘇,超過廣東。(參閱《中國百強市、百強區、百強縣排行》)
區域發展相對均衡,每個地市都能承載大量就業人口,這也客觀上遏制了人口外流的趨勢。
當然,産業結構過重、傳統産業較多,也限制了山東經濟的長遠發展,更影響了對外地人口的吸引力。
目前,山東正在開展新舊動能轉換,未來值得期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