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部編版初中荷塘月色說課稿

部編版初中荷塘月色說課稿

知識 更新时间:2025-01-21 09:00:23

不會試講?不敢試講?沒關系!我們從試講逐字稿學起,學會了,有底氣了,自然就會講了!今天分享的是,語文《荷塘月色》,試講教案 逐字稿

一、課本原文

《荷塘月色》

選自人教版高中必修2

部編版初中荷塘月色說課稿(試講教案逐字稿)1

部編版初中荷塘月色說課稿(試講教案逐字稿)2

二、教案

教學目标:

1、知識與能力目标

了解課文寫作背景,體會作者的創作心境,理清作品的情感脈絡;品味細膩、傳神的語言,體會新鮮貼切的比喻表達效果及通感修辭手法的運用;掌握文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寫法。

2、過程與方法目标

通過反複誦讀,分析寫景語言的精緻與優美,體悟景緻的韻味,提升閱讀鑒賞能力。

3、情感、态度與價觀目标

理解作者“淡淡的喜悅”“淡淡的哀愁”和他追求的自由精神。

教學重點:

結合語境揣摩詞語、語句的含義,體味作品語言精練優美的特點及表達效果。

教學難點:

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調,透過景緻的描寫來體會理作者對現實的不滿和内心的苦悶。

教學工具(或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引經據典,導入新課

教師出示荷花圖片,旁白:說到荷花,在古詩詞中經常能看到它的身影。“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是初夏清新可愛的模樣,“接天連日無窮碧,映日荷花别樣紅”是盛夏裡妩媚多姿的美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是高潔脫俗的雅士,那麼在現代作家朱自清的筆下,荷花又有着怎樣的韻緻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篇《荷塘月色》。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解決生詞,補充背景

1.自主探究:學生默讀課文,标注段落,結合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袅娜”“斑駁”等生詞意思,讀懂《采蓮賦》,疏通文句。

2.檢查反饋:教師檢查學生預習情況,請學生介紹作者,教師總結補充。

(二)浏覽課文,整理脈絡

提問:文章一共有幾個部分,分别寫了什麼?

明确:

(1)月夜漫步荷塘的緣由。

(2-6)荷塘月色的恬靜迷人。

(7-8)荷塘月色的美景勾起鄉思。

三、研讀課文,深入分析

(一)興之所起

1.提問:作者為什麼忽然想起荷塘,深夜離家去荷塘?

明确:不甯靜。(結合背景探讨“不甯靜”的原因,抓住關鍵字“頗”體會作者心境,分析環境描寫讨論藝術效果)

(二)賞荷塘月色

2.提問:這部分是按照什麼順序描寫的?

明确: 按照作者漫步荷塘的過程來寫的。按作者的活動、視線的轉移,有層次地來展示荷塘月色。來路(2、3)——荷塘(4)——月色(5)——四周(6)

3.提問:作者在來荷塘時走過的小路景緻如何?作者此時的心情如何?

明确:曲折、幽僻,多樹;暫得甯靜。

4.提問:朗讀第4自然段,作者具體描寫了荷塘的哪些景物?作者是怎樣描繪這些美景的,請找出這些句子,展開想象,閱讀品味它的妙處 。

明确:荷葉、荷花、荷香、荷波、荷韻;

①“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比喻、疊詞)

②“有袅娜地開着的,有羞澀地打着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裡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比喻,荷花的各種情态)

③“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通感,若有若無、輕淡飄渺)

......

5.提問:朗讀第5自然段,思考作者是如何寫荷塘的月色的?

明确:寫了月下的葉、樹、花,突出月色的朦胧缥缈;運用“瀉”“浮”“洗”“畫”等動詞描繪出了可感的月光形象。

6.提問:對比分析第2段與第6段荷塘四周景物的描寫。作者的心情又有什麼變化?(略)

(三)憶江南采蓮

7.提問:作者為什麼會“忽然想起采蓮的事情來了” 呢?這裡引用《采蓮賦》有什麼作用?作者有沒有被這種光景所感染呢?

明确:觸景生情,“頗不甯靜”的心情在夢境般的荷塘岸邊沒有得到排遣,就想靠對古代采蓮盛況的向往和對故鄉的懷念來解脫;表達自己對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四、回顧小結,布置作業

配樂朗讀全文,進一步領悟作者的情感變化,品味優美精緻。背誦3-6自然段,積累優美語句。

闆書設計:

三、試講逐字稿

一、引經據典,導入新課

師:(邊播放照片)說到荷花,在我們傳統古詩詞中經常能看到它的身影。“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是初夏清新可愛的模樣,“接天連日無窮碧,映日荷花别樣紅”是盛夏裡妩媚多姿的美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是高潔脫俗的雅士,那麼在現代作家朱自清的筆下,荷花又有着怎樣的韻緻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篇《荷塘月色》(闆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我們初中已經學過朱自清先生的作品《春》《背影》,大家應該很熟悉作者了,有沒有同學能夠再為大家介紹介紹朱自清先生。

師:好的,我們一起來看看,老師這裡也總結了一份資料,(讀屏幕)朱自清原名朱自華,17歲就讀北大哲學系時自己改名“朱自清”,字佩弦,現代著名的散文家、詩人和學者。北大畢業後曾回家鄉中學教書,後來又回到北京,出任清華大學教授,27歲就升任該校中文系主任。而《荷塘月色》正是寫于他在清華大學任教時期。

師:那同學們來看一看,這篇課文中哪幾段寫了荷塘的美景呢?

師:對,課文的第四、五、六段就重點描寫了荷塘月色的美景。那下面首先我們就先進入課文,感知文本的語言美,接下來就先一起誦讀課文的四到六段。(教師範讀)

三、研讀課文,深入分析

師:大家有沒有感受到,語言所帶來美景呢。我們剛剛在朗讀的過程中,就似乎徜徉在了一個很美的靜靜的夜色中!下面我們就随着導遊朱自清的腳步,一起去觀賞月下荷塘。首先來看看第四段,我們都能欣賞到什麼?

師:按照課文的順序,月下荷塘裡面我們看到了荷葉、荷花,然後是荷香,還有荷波以及荷韻。

師:那第一步我們已經清楚這裡面寫了什麼景,那第二步我們就要來找找他是怎樣寫這些景的。繼續看課文,首先來說說,荷葉是什麼樣的?

師:田田的荷葉,大家可以看一看圖片,當我們把“田”這個漢字簡化之後,是不是似乎就是荷葉的形狀,所以當我們來到荷塘,放眼望去,是不是就看到了“田田的荷葉”,而接着,作者又是怎麼描寫的?

師:對,運用比喻,把荷葉比喻成了舞女的裙,我們來想象一下,舞女的裙,是怎樣舒展的,是怎樣的動态呢?

師:是不是很美,搖曳生姿,所以荷葉就由田田的靜态到了舒展的動态。

師:好,我們接着看看荷花怎麼寫?

師:好,有袅娜得開着的,有羞澀地打着朵兒的,袅娜和羞澀是寫人的,而且寫的是女子所具有的嬌柔的、嬌美的惹人憐愛的那種姿态,這裡就運用了拟人,把一個物體描摹了人所具有的的情态,荷花就被賦予了一種生命。

師:這個事物就活過來了,就表明了我們人對這種事物的極度喜愛。

師:我們再來看看後面,他又怎麼寫了荷花?

師:對,他還把荷花比喻成了明珠、星星、美人。無論是明珠、星星,還是美人,都是極美的、極好的事物,對吧?我們再來看看他是如何寫荷香的,他用了什麼詞來說荷香?

師:對,縷縷。我們想想什麼時候會用縷縷來形容一個事物?是不是說炊煙的時候,因為“縷縷”他有一種忽明忽暗,忽遠忽近,忽隐忽現的一種狀态。所以這荷香是不是也有這種似有似無,淡淡的一種感覺。

師:好,送來縷縷清香,那這清香仿佛是什麼——

師:那我來問問同學了,此處把清香說成歌聲,确實是用了比喻,但是不是有種感覺的變化,清香是靠聞,它屬于我們的嗅覺,而渺茫的歌聲是屬于我們的聽覺。那這裡面就是用聽覺來幫助我們理解嗅覺。而且兩種感覺融合了,互通了,這種修辭手法就叫做通感。那大家再來找找課文,文中還有沒有地方使用了這種修辭手法。

師:對,找得很好,看來大家知識掌握得很快,第五段的“但光與影有着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這裡是視覺和聽覺互通了。而且這兩句都是用“仿佛”,是不是都是借用了我們比喻的形式,也可以直接用形容詞形式,表達通感,比如“她笑得很甜”,這個“甜”字就是形容詞來打通了視覺和味覺。大家也要在日常的表達中運用這種修辭手法。

......

師:好,這是我們旅途的第一站,在月下荷塘,我們見到了田田的荷葉,而且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荷花是零星的,荷香的是縷縷的,并用了通感的修辭,說成是渺茫的歌聲,荷波是一道凝碧的波痕,而荷韻就是讓葉子更見風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