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中國美食
相信如下好吃的肯定會撞進你的大腦
并勾出你肚子裡的饞蟲
北京烤鴨
臭豆腐
重慶火鍋
羊肉串
可見
咱們中國人對重油、重鹽、重口味的食物
确實有種特殊的偏愛
可最近有種淡到說不清是什麼味道的食物
卻在撬動我們的味蕾
特别是年輕人的味蕾
它就是
櫻花
中國人為什麼不吃櫻花?
每年此時
從華夏大地到東瀛島國
從南國到北境
一場粉紅色的花事叫無數人為之癡迷
不過
賞心悅目的同時
你是否和我一樣
也曾對另一個問題感到好奇
——櫻花啊,你嘗起來該是什麼味道呢?
中國人愛吃
也愛以花入馔
槐花炒蛋
菊花茶
玫瑰餅
但櫻花的飲食地位
卻從未被源遠流長的飲食文化所重視
這一方面是因為櫻花花期短暫易逝
與之同期的桃李梨杏又各領風騷
在中國傳統花卉審美中
總對櫻花不過多看重
而另一方面
也實在是因為櫻花的味道過于清淡了些
并不适用于國人愛嘗鮮獵奇的舌頭
如果有機會
你不妨親自拈一枚花瓣品味一下
即使習慣了清淡飲食的人(比如我)
也不得不摸着良心承認:
除了那若有似無的一絲植物清香
真是清淡到幾乎沒有味道呢……
自帶美顔效果的櫻花美食
但在日本
櫻花的飲食地位卻頗為可觀
大約是在江戶時代
櫻花逐漸确立自己“國民之花”的地位
栽培觀賞資源突飛猛進
與之相關的食譜也逐漸得以開發推廣
究其初衷
倒未必是出于吃貨們“能好怎”的念想
而是為它短暫的花期與鮮明的形象特色所感染
而叫人不得不産生了“想要留住這春日風味”的心情
時至今日
這些以“桜”為題的食物
早已成為日本櫻花文化的一部分
甚至傳遍亞洲各國
鹽漬櫻花/櫻葉
在琳琅滿目的櫻花美食中
若說最名副其實、曆史悠久、廣泛應用的
應該是鹽漬櫻花/櫻葉
日語裡所謂“桜の塩漬け”
然而取材卻并非我們平時賞櫻的主角
——早櫻“染井吉野”
而是花期稍晚
4-5月盛開的晚櫻品種“關山”
它的花量足、花瓣多
花色是嬌豔的粉紅
花與葉更兼備早櫻所沒有的清香
采摘新鮮的葉片與初開的花朵
以鹽和梅醋腌漬之
所得的成品色香更為鮮明
可保存一年
↑ 蔓玫親手做滴鹽漬櫻花,快來誇獎她滴心靈手巧 ↑
鹽漬的過程雖然最大程度濃縮保留了晚櫻的精華形象
味道卻仍是輕描淡寫
嘗起來隻是略帶清香的鹹而已
(請注意!
入馔之前最好以清水洗去多餘鹽分
不然真的非。常。鹹。)
鹽漬櫻花幾乎适用于我們日常所見的各色餐點
可以用來泡水、浸茶、釀酒
經溫水浸潤的花瓣緩緩舒展、綻放
化作流入喉嚨的一股春色
櫻餅
其實櫻花用在飲食中
似乎更多是出于情懷而非美味
而這當中的招牌當屬“櫻餅(桜餅)”
雖然食用的主材料是糯米粉和紅豆餡
卻因為鹽漬櫻葉的包裹
鹽漬櫻花的點綴
也叫人感受到無限溫柔優美的春日氣息
别看人家叫餅
其實不一定就長了一張“餅臉”
根據地方流派不同
櫻餅的外形也存在一定變化
最常見的兩種主流
分别是關東江戶風格的“長命寺”
和關西上方風格的“道明寺”
“長命寺”還好,算是個折起來的餅 ↓↓↓
“道明寺”呢?
其實嚴格來說應該是個糯米團子……↓↓↓
在現代日本
據說喜歡“道明寺”的人要遠遠多于“長命寺”
而網上關于櫻餅的介紹也是以前者為多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大家都比較喜歡團子
看起來比較萌
想來這兩者之間的争鋒
就和我們的甜粽子/鹹粽子
甜蛋花/鹹蛋花之争
恐怕是一個道理吧
櫻花糖/櫻花鹽
取下櫻花花瓣來
也可參照香草鹽(herb salt)的做法
來制作櫻花糖或櫻花鹽
把幹燥潔淨的少量花瓣
與大量的調料顆粒(鹽、糖)混合、攪拌即可
如果擔心櫻花中的水分引起回潮
可以稍置片刻後翻動
或攤開晾一晾
櫻花醬/櫻花蜜
還有櫻花醬或櫻花蜜
做法其實很簡單
和桂花醬、玫瑰醬等類似
将櫻花與綿白糖/砂糖/蜂蜜層層交錯碼在罐子裡
等其自行混合滲透
最後融為一體的即是
這兩種方法
不但适用于色香俱全的晚櫻
對于花瓣更單薄的早櫻
譬如深紅的寒绯櫻
潔白的染井吉野櫻
也同樣适用
櫻花形食物
除了“以櫻花為材”者
經典的櫻花外形也是衆多食品模仿的對象
雖然知道櫻花有諸多品種
形色區别甚大
但粉紅顔色
五枚帶缺口的花瓣
幾乎還是構成我們所有人心中對“櫻花”的第一印象
以此為藍本的糖果、糕點等
一直以來可謂層出不窮
至于口感上
也是以清遠、恬淡、香甜為主
至于是否加入櫻花成分
就不一而論了
近兩年,每到此時,各商家便會趁着櫻花熱,推出不同的美食,櫻花咖啡、櫻花蛋糕、櫻花薯片等等,它們味道各不相同,但無疑都是淡淡的甜香。
而喜歡嘗鮮的我們,除了獵奇,或許更有着對春日短暫的留戀與不舍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