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最傷感的詠梅詞

最傷感的詠梅詞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5-03 14:27:06

最傷感的詠梅詞(唱給時光的一剪梅)1

《一剪梅》詞牌,因周邦彥詞起句有“一剪梅花萬樣嬌”,取前三字為調名。此詞以一個七言句,帶兩個四言句,節奏明快。古人吟唱時,常以此表達相思、思鄉的情懷!

詞的上片起筆點題,“一片春愁待酒澆”既指出了時序,又點出“春愁”的主旨。随之以白描手法描繪了“舟過吳江”的情景:

江上舟搖”既是實寫身邊之景,又是用水在行船的意象來比喻人生處于風雨飄搖之中。“樓上簾招”的“簾”是指酒旗,一個“招”字,摹畫出江岸邊的酒樓上,酒旗在迎風飄揚,也透露出作者渴望借酒澆愁的心理,與首句的“待酒澆”相呼應。

秋娘渡,指蘇州以南的吳江渡。秋娘是個傳奇女子,她是唐德宗時鎮海軍節度使李錡的侍女,在李錡叛變後入宮,受憲宗寵幸,權傾一時,“秋娘”之名,後代也成為貌美善歌歌伎的通稱。泰娘是唐代時的一名歌舞伎,其人舞态優美輕盈,極富韻味。泰娘橋,蘇州城西阊門之外臯橋。這兩個地名看似是為寫詞人“舟過吳江”必經之地,實則通過這兩位著名歌伎的名字,透露出作者急欲歸家,與自己所愛女子相聚的心情。

可以說,這兩個美好的人名,也是地名,讓作者的愁緒愈漲愈高了。飄泊思歸,偏逢“風又飄飄,雨又蕭蕭”,雨滴心簾,隻覺風入骨,雨寒心。風驟雨急,視覺上的連綿之雨,觸覺上的寒意、潮意,一起湧上心頭。一個“又”字,直接表達了作者對風雨阻歸的無奈與惱怒。

最傷感的詠梅詞(唱給時光的一剪梅)2

下片開首,詞人用“何日”設問,道出對飄泊的厭倦和歸家的迫切。“客袍”是旅途穿的衣服,清洗客袍,顯然是想把客袍收好,不再漂泊,與家人盡享溫馨。銀字笙,就是指以銀絲作字以表明音色高低的笙,是非常精緻的樂器。心字香,是心字型的熏香。這裡采用了反襯的手法,想象了歸家之後美好溫馨的場面:

結束旅途的勞頓,換去客袍。心愛的她調弄起鑲有銀字的笙,點燃熏爐裡心字型的香,兩人一起燃香奏樂,其樂無窮。

這美好的向往,與自己當下凄苦、飄零的形象對比,作者不禁吟出了千古名句:

流光容易把人抛,

紅了櫻桃,

綠了芭蕉。

流光似水,又是一年。一“紅”、一“綠”,是時序的暗示,将春光漸漸消逝于夏日來臨這一過程,充分表現了出來。“紅”與“綠”的色彩對比,從視覺上把時光流逝轉化成可以捉摸的形象。由此聯想到人,綠肥紅瘦對人來說,意味着又一年即将過去,青春不再!再進一步推演到國家,國一旦衰敗,還能重見繁華麼?

最傷感的詠梅詞(唱給時光的一剪梅)3


作者蔣捷(約1245-約1305),是南宋詞人,宋末元初陽羨(今江蘇宜興)人,世家大族出身。

出身書香世家、心懷報國之志的蔣捷于鹹淳十年(1274)中進士,然而,卻生不逢時,1279年,南宋滅亡了。蔣捷從此隐居不仕,人稱“竹山先生”、“櫻桃進士”,其氣節為時人所重。

蔣捷長于詞,與周密、王沂孫、張炎并稱“宋末四大家”,其詞大多情調凄清,簡約、真摯。

《一剪梅•舟過吳江》是蔣捷的代表作,詞中的春愁,僅從字面看,似是作者對年華流逝的感歎。有人說作者在詞中透露出一種“淡淡的哀愁”,似乎是充滿審美地描寫傷春之情。其實,對這首詞和蔣捷這個人越了解,我就越不能贊同這種觀點。詞人雖沒有撕心裂肺、振聾發聩的直抒胸臆,但他把黎黍之悲、家國之痛,全都寄寓在了對家園的思念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歎中了——

紅了櫻桃,綠了芭蕉”,不僅僅是寫眼前景,而是沉澱着作者對故國桃紅蕉綠的回憶。詞的結尾,用極其鮮豔、美好的畫面,襯托出極無情的現實:

青春易逝,家國不再!就像流逝的光陰輕輕易易就把人抛閃一樣,無可挽回,無法更改。

最傷感的詠梅詞(唱給時光的一剪梅)4

800年過去了,這首《一剪梅》詞對時光流逝的哀歎,依然能打動今人的心。

希望通過吟唱,能讓《一剪梅》的美,在時間中繼續流傳下去。


黑龍江大學博士生導師劉冬穎,約您一起,唱出古詩詞的美!

最傷感的詠梅詞(唱給時光的一剪梅)5

最傷感的詠梅詞(唱給時光的一剪梅)6

最傷感的詠梅詞(唱給時光的一剪梅)7

風雅弦歌

如果您喜歡這首《一剪梅》别忘了交流與分享哦!

(本文部分圖片源自網絡,如需注明或删除,請聯系本公衆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