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格局下轉型發展?新技術與傳統産業的融合,能夠讓傳統産業實現“老樹新芽”的增量變革,讓傳統産業“新”起來,更讓其“潮”起來,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新格局下轉型發展?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新技術與傳統産業的融合,能夠讓傳統産業實現“老樹新芽”的增量變革,讓傳統産業“新”起來,更讓其“潮”起來
前不久,“中國品牌日”活動在上海舉行,向全世界展示中國産品的魅力。全新的氫燃料電池汽車、可以邊彈邊錄的智能鋼琴、服務型智能機器人、用降解材料制作的中性筆……近200家自主品牌企業、13個自主品牌消費品體驗區,以一系列面向未來的新産品,展示着中國經濟新技術新業态新模式的蓬勃活力。
我們常說,科技是第一生産力。這實際上包含兩層意思,一層是科技自身的創新,另一層則是新技術的應用,正是兩者的共同作用,為經濟增長點燃了引擎。以此來看今日之中國,一方面,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領域的新技術不斷湧現、高速發展,為産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堅實基礎,打開了發展空間;另一方面,廣闊的市場,巨大的人口規模,又為新技術落地生根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為新業态活力的迸發提供了适宜的環境。如雨後春筍般興起的新業态,不僅是中國經濟活力十足的風向标,更是經濟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重要原因所在。
新業态,新技術,把一個新産業從無到有創造出來,向未知世界開疆拓土。比如,無論是家庭的服務型機器人,還是生産車間的智能制造,無論是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還是“算法”應用的鋪開,人工智能正在打開新業态的巨大想象空間。又如,移動支付引領支付體系、消費方式變革,金融大數據分析可直接為客戶的風險畫像,區塊鍊開創着新的商業應用場景……數字技術正在重新塑造現代金融的運行方式。再比如,從網絡約車到共享單車,從電商購物到網絡衆籌,平台經濟的興起,為新業态的生長提供了全新的孵化器。不斷産生新業态、新模式,不斷通過“創造性破壞”實現新的可能性,這正說明中國經濟具有強勁的内生動力與創新動能,能夠在已知世界的邊緣向未知世界進發。
新業态,還表現為新技術與傳統産業的融合,能夠讓傳統産業實現“老樹新芽”的增量變革。新業态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的特點,讓越來越多的傳統産業在擁抱“互聯網 ”“智能 ”的過程中萌發新芽、煥發活力。有這樣一個案例,一家傳統的服飾企業,利用雲計算對門店進行數據化改造,不僅打通線上線下銷售,随時跟蹤各種尺碼、款式産品的銷售情況,還将門店銷售的動态實時數據與工廠相對接,用數據優化供應鍊,實現快速跟蹤市場變化、以銷定産。當有的品牌還在為店鋪租金上漲、人工成本走高頭疼時,這家企業卻在去年創下成立20多年以來的最好業績。用消費端的數據逆向優化生産端的供給,農業種植運用大數據分析可以提升效率,化工生産運用雲計算适時調整參數大幅降低成本……新業态不僅讓傳統産業“新”起來,更讓其“潮”起來,進而為市場提供品類更多、品質更好、品牌更優的有效供給。
不僅如此,新業态的出現還具有自我生長的特點,每一種新業态的出現,都會為下一個新業态的出現奠定基礎,從而激發着更多人的創新創業熱情。有了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才有手機APP和“算法”推薦的興起;有雲計算、大數據的支撐,上億人同時搶紅包才具有可操作性;有地圖導航、移動支付等技術支持,才會出現網絡約車、共享單車等新業态。而這些新業态的不斷湧現,反過來又為創業提供了新的舞台,新業态的出現因而不斷自我加強。未來将會是一個“大、智、移、雲、物”網絡,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通信、雲計算、物聯網這些先進技術的落地運用,将打開未來的無限可能,讓人們的生活更美好。可以說,新業态為創新創業孕育了一片熱土,讓創新的源泉進一步湧流,創業的活力進一步迸發,成為中國經濟的繁盛景象。
“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小池塘”。勢頭強勁的新業态,無疑是一個力證。放眼當下中國,新技術層出不窮,新業态風起雲湧,新模式百舸争流。這既是中國經濟的活力所在,也是中國經濟的底氣所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