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東省教育廳(省委教育工委)公布拟認定首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示範校、紅色文化傳承示範校名單。根據《山東省教育廳關于組織開展全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示範校、紅色文化示範校遴選認定工作的通知》精神,按照質量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組織專家根據《遴選标準》對各地市、各高校推薦申報的學校進行評審。其中濟南市市中區愛都小學、濟南市市中區泉秀學校小學部被評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示範校;濟南育英中學、濟南市經十一路小學被評為紅色文化傳承示範校。
首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示範校
首批紅色文化傳承示範校
濟南市市中區愛都小學
打造富有“兩創”精神的新時代禮樂文明
濟南市市中區愛都小學積極響應國家号召,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全過程,讓學生在傳統文化的熏陶中提升自身的民族自豪和文化自信。
學校提出了“仁者愛人 推己及人”的育人目标, 通過一個核心:培養仁愛之心的愛都學子;三條路徑:校園、家校、實踐;七個維度:知經典、知禮樂、知天地、知萬物、知聖賢、知祖先、知修身;12個課程:論語課程、古文化課程、習禮守正課程、節氣與氣節課程、花兒與中國課程、先賢課程、家風課程、家族課程、孝親課程、實踐課程、紅領巾志願服務崗、研學課程;八大行動:誦經典、興禮樂、辦講壇、傳家風、辦節慶、研學遊、習六藝、做君子,打造富有“兩創”精神的新時代傳統文化教育學校,培養仁愛之心的愛都學子。
學校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全過程,融入日常,嵌入教學,豐富傳統文化課程内容,以“學習經典,文化傳承”的理念為指導,構建傳統文化課程體系,鍊接校園生活,對話先賢,涵養學生行為,通過禮樂修己,實現仁者愛人的人格教育。
濟南市市中區泉秀學校小學部
濟南市市中區泉秀學校小學部始建于2017年9月,借助市中教育“南興”發展規劃的政策扶持和宏偉藍圖,厚植傳統文脈,植入泉秀基因,确定了“一源複生”的辦學理念,培養有堅實根基的現代中國人作為我們的育人目标,借助傳統文化,涵養泉秀學子的家國情懷。
學校在傳統文化教學上堅持兩條實施路徑并行。一是立足課堂,紮實進行傳統文化課堂教學。學校嚴格按照上級要求,每班每周保質保量開設課程。專兼職教師講解課程内容,課前充分備課,深入挖掘教材,保證落實課堂教學目标。教師借助每課中的主題句、古語今說、明道喻理等内容,結合精彩的小故事,引導學生理解經典語句的含義、背誦經典。學習中華民族美好品質,從而學以緻用,規範言行。
二是踐行創新,實現體驗式傳統文化教學轉換。學校在學生學習文本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在生活、學習中身體力行。針對一二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創造性地将經典蒙學中的經典語句與《小學生行為規範》相結合,引導學生在家、在校能夠主動踐行,形成有禮的行為風貌、良好的班風校風。
學校将《弟子規》與體育教學進行融合,創編出了行之有效的《弟子規踐行操》。在經典的浸潤下,學生一邊做操一邊背誦經典,校園裡書聲朗朗,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濟南育英中學
濟南育英中學始建于1913年,具有悠久的曆史、光榮的革命傳統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矗立于校園中央的青磚小樓,是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濟南地方團成立大會會址,黨的一大代表王盡美、鄧恩銘曾在這裡從事早期黨團的工作。
在百年的發展過程中,育英培養了衆多社會精英、國家棟梁。閃光的紅色校史和燦若星辰的育英前輩,成為育英建設紅色文化校園、開展紅色教育的獨特優勢。
基于此,學校提出建設紅色育英、人文育英、現代育英的學校發展目标和規劃,積極開展紅色文化的傳承與紅色教育的研究與實踐,推出了“黨旗•團徽•育英人”黨建品牌,從三個維度打造立德樹人的“教師魂”、奮發有為的“少年魂”,堅苦勤勞的“育英魂”,全面開展“鑄魂”工程。經過十餘年的不懈探索,形成以“鑄魂”教育為内核,黨員、團員、全體育英人共同參與建設的紅色育英文化,促進和提高學校教育教學各項工作的品質,助推實現教師與學生共成長的遠大願景,培養具有愛國心、強國志、報國能的新一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努力實現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最終教育目标。
濟南市經十一路小學
英雄山下的“紅色學校”
丹楓霜葉碧雲邊,英雄山下萬點紅。濟南市經十一路小學始建于1952年,坐落在風景秀麗的英雄山腳下,如今已是一所跨越半個世紀的紅色學校。學校有半數以上的學生來自部隊家庭,與生俱來流淌着紅色血脈。以“傳承紅色基因,培育時代新人”為主題,全面落實紅色教育。
“黨旗引領創造路”的紅色信仰
學校創建“黨旗引領創造路”的“紅色黨建品牌”,構建“黨建引領 ”模式。學校激活“紅色引擎”,建設擔當有為的教師隊伍,充分發揮“紅色熱量”,擔負起教育集團龍頭校的責任。實現集團各校一起走的同時,還實現家庭學校一起走,教育過程有創新、有效果、共成長。
“三個課程”堅持的紅色精神
“紅色閱讀”課程:通過讀紅書、走紅路、講紅色故事、摘抄和習作等形式,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積累,發展思維,增強閱讀能力,弘揚英雄精神,傳承優秀文化。“紅領巾”課程:學校精心組織“尋·迹”——紅色研學課程,開展了一系列有亮點、有聲勢、有影響的“紅色”教育體驗課程,讓“博物館”當教室,“社會”當課堂。“紅色家庭”課程:學校以傳統特色活動“家長進課堂”為載體,将紅色革命文化、中華傳統文化融入課程,融入家校共育,有效推動了紅色教育走進千家萬戶。
打造家門口一站式的紅色育人空間
學校将全校39間教室打造成39間“教室裡的黨史館”,引導廣大少先隊員“明理、增信、崇德、力行”,感受黨的偉大成就。濟南戰役紀念館作為學校紅色教育基地,啟發孩子們要銘記先烈遺志、樹立遠大志向,為建設美好祖國而努力;在軍區駐地,隊員們參觀連隊,聆聽英雄故事,感受深厚的部隊文化;學校還與山東省青少年宮常青營地等多個社會優質資源合作,讓學生在紅色基地中體驗紅色精神,增強對祖國的認同感和責任感。
(大衆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原 通訊員 董國華 報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