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第13期?“文化”源自拉丁文Cultura,有“居住”、“耕種”、“培育莊稼”、“留心”、“練習”等多重意思,後來逐漸引申為對人的性情、心靈、風尚以及知識等的陶冶和培育,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咬文嚼字第13期?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文化”源自拉丁文Cultura,有“居住”、“耕種”、“培育莊稼”、“留心”、“練習”等多重意思,後來逐漸引申為對人的性情、心靈、風尚以及知識等的陶冶和培育。
中國古漢語中,對這個詞的描述頗有趣。《說文解字》中對這個字是這樣解釋的:“文,錯畫也,象交叉”。意思是:“文,是交錯的筆畫。像交叉的紋案。”《禮記·樂記》中曰:“五色成文而不亂。”五色,即青、赤、黃、白、黑,五色交叉成紋理但不繁亂。這兩個“文”,是指各色交錯的紋理;而《易· 系辭下》中,則有這樣的記載:“物相雜,故曰文。”意思是:不同物象交相錯雜,所以稱作文采。
此後,又引申出多重意思:一是“人為修養”、“裝飾”的意思,如“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這是《論語·雍也》中的一句話,意思是:“質樸勝過了文飾就會粗野,文飾勝過了質樸就會虛浮,質樸和文飾比例恰當,然後才可以成為君子。”這裡,“文”與“質”相對稱;二是指包括語言文字在内的各種象征性符号,進而具體化為禮樂制度和文物典籍。如在《論語· 子罕》中,孔子說:“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意思是說:“周文王死了以後,周代的禮樂文化不都體現在我的身上嗎?”孔安國的《尚書· 序》中記載:“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始畫八卦,造書契,以代結繩(爻)之政,由是文籍生焉。”意即“伏羲稱王天下,開始用八卦、造書契,來代替結繩記載政事,因此文字書籍誕生”;三是“美”、“善”、“德行”之意。漢代鄭玄說:“文,猶美也,善也。”《禮記·樂記》中所稱:“禮減而進,以進為文。”是說“禮節、如果禮數上有厭倦(陳舊、不合時代)了,就應該促進或增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