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日本的企業,可謂是英才輩出,有許多我們耳熟能詳的大手企業,但是一說到企業名有些人就在犯嘀咕,這些奇怪的名字到底是怎麼來的?
不過當然先要将本田、豐田等這些姓氏冠名的企業,以及日本生命、小林制藥等這些直接将功用标注的企業排除在外。
下面這些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日企名稱,你真的都知道他們是怎麼來的嗎?
SK-II都有了,為什麼沒有SK-I?
SK-II的神仙水被我國女性視為高端護膚産品,也是情人節和女朋友過生日之時男票送禮首選。
不少男士犯了難,既然SK-II都有了,為什麼沒有SK-I?這個問題就算許多鐘愛護膚産品的女生都答不上來,隻好氣急敗壞的說一句:“人家就叫SK-II,你為啥叫XXX呢?買就得了,哪兒那麼多廢話!”。
首先這可以算的上是一個冷知識,SK-II如果按照标準的讀音讀作“挨四剋吐”,所以這裡的“II”很容易被人們理解為英語中的“two”,所以才會被人誤認為還會有“one”的系列,其實不然,這個實際上是“to”的省略。
1980年,SK-II在日本首次亮相,這個意思其實是英語“Secret Key to beautiful skin(開啟美麗的神秘之匙)”的意思,其實是為了喊的響亮,方便大家記憶才取了這樣一個省略語。SK-II的橫空出世,立刻在全球美容界刮起一場飓風,成為了整個東亞及東南亞最受歡迎的護膚品牌之一。
所以牌子打得響還得看牌子名稱是否朗朗上口,簡明扼要,Make Up Forever完全可以學學人家SK-II啊!
KAO ?可傲靠?
說也巧,在日劇裡總能看到這個贊助商的身影,赫然寫着“KAO”後面附帶一個月亮,怎麼?我看個日劇怎麼贊助商用公司名罵人啊怎麼回事?
先别慌關掉日劇,這個隻是一個日語單詞的羅馬音寫法,“KAO”就是“花王”的音譯,日語裡讀作“かおう”,KA就是“花”、O就是“王”的讀音。
而“KAO”可不止步于“花王”,還有雙關的含義在内。
日語中的“顔”(かお),與其發音相同(隻是少了う這個長音,也有說是因為英語無法打出長音造成的)。
知道“顔值”和“晝顔”的人都會知道日語中的“顔”就是“臉”的意思,這是日用品企業無疑了。
花王株式會社成立于1887年,前身是西洋雜貨店“長濑商店”(花王石堿),主要銷售美國産化妝香皂以及日本國産香皂和進口文具等,創業人是長濑富郎。
在那個時候,香皂對于日本來說十分奢侈,一塊進口香皂的價格差不多相當于現如今一萬日元的購買力,于是,如何生産讓百姓用得起的香皂成為長濑富郎首要考慮的問題。
長濑老闆親自研制并生産了第一款“花王石鹸”,正式開始用“花王”作為品牌名,“花王”不是“花中的霸王”的意思,而是日語中“牡丹花”的一個品種,最早的花王香皂的包裝盒上就印有這種牡丹。
由于和“顔”同音,表示這個香皂居然好到可以用來洗臉,完全不同于“洗衣皂”那樣刺激皮膚。
SONY是生造出的名字
“索尼大法好”這句在中國的口碑真不是随便說說那麼簡單的。
SONY無論是視聽、遊戲、信息科技、信息産品等尖端領域,都有着自己獨樹一幟的看法和地位。
索尼是世界最早便攜式數碼産品的開創者,世界電子遊戲業三大巨頭之一、美國好萊塢六大電影公司之一。
旗下品牌有Xperia、Walkman、Sony music、哥倫比亞電影公司、PlayStation等,旗下電子産品更是難以估量,對于日本來說是一個超級巨型企業。
但是就是這樣一個巨型企業,在最初也是一個小公司走過來的,最初SONY的公司原名叫做“東京通信工業株式會社”,社長盛田昭夫在歐美旅行考察時發現歐美人記不住很長的品牌名字,于是起一個響亮好記的英文名成了打開海外市場的“關鍵問題”,盛田昭夫想起了自家生産的盒式錄音帶曾取“sonic(音波)”的“soni盒式錄音帶”,然而英語中的“sonny(小寶寶)”無論是發音還樣子都和“soni”類似,于是去掉了一個“n”,用了SONY。
在1958年1月,公司正式更名為SONY,這個完完全全日式思維造出來的英語單詞聽上去一點不像日本的公司,給人一種與世界接軌的感覺,事實也是如此,随後打入了美國市場。
“佳能”居然和“觀音”有關
說到日本相機,也就不得不提到相愛相殺的“佳能”和“尼康”了。先說說佳能,“Canon”我們都知道英語寫法是這樣,如果用假名寫出來的話是“キャノン”,但是你翻看日漢詞典根本找不到“キャノン”的含義,其實這個詞最早來源于“観音(かんのう)”,英語寫作Kwanon,和現在比,變化相當大。
其實佳能公司的前身叫“精機光學工業株式會社”,一手建立佳能的是禦手洗毅,他自己是一名虔誠的觀音教徒,所以會在自己制作的相機取景框上刻上千手觀音像。
之後,禦手洗社長打算生産精密國産相機,用與“観音”發音接近的“キャノン(Canon)”作為品牌名,并且直接将千手觀音當做自己的品牌logo,寓意“标準和戒律”,并将其當做産品理念。
(ps:其實要logo不變的話,個人真心覺得這像東南亞或者印度的品牌一樣)
尼康采用日式簡寫羅馬音名
相比之下,尼康的起名就顯得單純多了。
Nikon原名“日本光學工業株式會社”,早年是做武器的光學儀器為主的企業。“尼康(Nikon)”這個名字,從1946年開始使用,是“日本光學(にっぽんこうがく)”的縮寫,羅馬音寫做“Nipponkougaku”,融合德語中蔡司照相機ZeissIkon中kon的寫法,造就了“Nikon”這個名字
SoftBank不是一家銀行
SoftBank是日本著名的電訊與媒體公司,其社名ソフトバンク的由來是在1981年。孫正義有了自己的公司“softbank”,這是一個讓孫正義親近且親切的名字,英文“bank”不光隻有“銀行”的意思,也有“庫”的意思,這一點是很多人不知道的。
而soft指代的就是software(軟件)的意思,因此将兩個英語單詞合并,意思就是“軟件庫”。
所以在日本辦手機卡的時候,看到SoftBank不要覺得誤以為自己來到銀行了。
資生堂來源于《易經》
資生堂也是一家被廣大護膚美妝愛好者們所熟知的文青範十足的日本産品。但其實資生堂名字的由來可是相當的中國風。
中國的古書《易經》中有一節這樣講:“至哉坤元 萬物資生”,意思是“從孕育萬物的大地中發現生命的美好,并且不斷追求新價值創造”,而資生堂的“資生”二字就是從這裡來的。
融彙了古典雅緻的中國哲學,“資生堂”貫徹《易經》“至哉坤元 萬物資生”的理念誕生至今已有140餘年,并在現在不斷發揮新的光彩。
斯巴魯和昴宿星團的不解之緣
在日語中,“スバル(subaru)”是“昴(mǎo)”字的訓讀,是标準的中國漢字,這個logo正是“昴宿星團”,又稱七姊妹星團中的六連星,但其實昴宿星團一共有七顆星,最後一顆不連着罷了,順便說一嘴“昴宿星團”不是“北鬥七星”。
然而這隻是一個日本汽車品牌,怎麼和天上的“昴宿星團”扯上了關系?難不成副業做航空航天的?其實這隻是一個寓意。
二戰時期的“富士重工”是一個知名的壟斷大财閥,二戰期間主要生産軍用飛機,戰敗後,美軍不允許日本擁有壟斷企業,拆分“富士重工”,将其一分為六,其中就有“斯巴魯汽車工業公司”。
當時的社長北健治把研發的緊湊型轎車“P-1”命名為Subaru,标志中一顆大星帶領五顆小星,代表着他希望成為富士重工中帶頭的最大的那顆星,也希望富士重工能夠“相聚一團火,分散滿天星”。
以上です。
如果喜歡我們的作品,請持續關注日本物語和我們的知日圈App
在這裡要感謝各位讀者,我們需要大家的支持,你們的支持是我們一所懸命的動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