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實用到藝術的性質轉換,繼而再進一步使茶湯幻化圖案或字迹,以自娛娛人,這種活動在宋代被稱為“分茶”或“湯戲”、“茶百戲”。
從茶湯的點注手法來看,“分茶”與“鬥茶”是十分相似的,并且,兩者之間有相互影響的關系;從目的來看,“分茶”“鬥茶”卻是迥然不同。
宋陶谷《清異錄》中記載到——
這段記述中的信息量很大,“湯戲”是“茶匠通神之藝”,說明平常點茶也是與此相同的方法。所謂“通神”是與“不通神”相對的,是一種高級的烹點藝術,有熟能生巧的特點。
茶湯湯面的圖案很豐富,也很抽象,而且存在時間很短,湯紋水脈,不停地旋轉,如夏雲般變幻,因而茶碗中可以出現種種物象。玩茶的人可以根據物象打出一句詩來。
如果茶盞有四,能成一首絕句,技術再好一點,一字排開八大碗,弄出一首律詩來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宋人玩“茶百戲”的不少,大多為詩人或僧人。楊萬裡有一首《澹庵坐上觀顯上人分茶》詩,可與《清異錄》中的内容同觀:
●
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
蒸水老禅弄泉水,龍興元春新玉爪。
二者相遭兔瓯面,怪怪奇奇真善幻。
紛如擘絮行太空,影落寒江能萬變。
銀瓶首下仍尻高,注湯作字勢嫖姚。
不須更師屋漏法,隻問此瓶當響答。
紫微仙人烏角巾,喚我起看清風生。
京塵滿袖思一洗,病眼生花得再明。
漢鼎難調要公理,策勳茗碗非公事。
不如回施與寒儒,歸續茶經傳衲子。
現在人多認為“分茶”這種技藝已失傳而不可複見,其實,根據《清異錄》等有關資料,是完全可以再現這一“絕技”的。
關鍵是面對“怪怪奇奇真善幻”的湯面,你能否在有限的時間裡賦出一首或一句絕妙好詩來,将這種抽象的藝術之美表達出來,傳達于人,從而引起同觀者的共鳴?
福全和尚所說的“巧畫工夫學不成”,說的就是這種具有“詩情畫意”的難度。
陸遊曾對他的兒子說,你如要學作詩,“功夫在詩外”。移到這裡來稱“分茶”藝術的創作,也是恰如其分的。
當然,有的時候,獨自一人聊以排遣胸中的郁結,也并非定要煞費苦心地幻化出些詩文畫面來,心緒随着“碧雲”悠悠飄蕩也是一種極好的享受。
正如陸放翁有詩曰:“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這便是他的“分茶”排憂之法。
最近熱播的“夢華錄”一劇中再現了我們的“茶百戲”技藝,就連我們國家的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也轉發了“茶百戲”的相關微博,為我們的傳統茶文化站台。
宋代的點茶、鬥茶、“茶百戲”技藝讓人們體驗了“宋韻”文化,領略了精緻生活背後的繁榮,大大提振了國人的文化自信。
文圖來源:中國茶葉學會;如侵必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