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篆刻人的工匠精神

篆刻人的工匠精神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16 21:45:35

篆刻人的工匠精神(匠人面對面方寸間遊刃有餘)1

書法镌刻——篆刻

與古為徒理解傳統,以時人為師幫助創新。

雕刻真草隸篆,書寫詩畫情景,在方寸之間徜徉寫刻世界,在毫厘之間禦風淩雲。

蘇鵬,一把刀,刻所有可刻之物。

篆刻人的工匠精神(匠人面對面方寸間遊刃有餘)2

>>> 從0到1,一顆心追藝術 <<<

在吉林市烏拉街霧凇島上,有一個四米多高的大石碑,它的作者叫蘇雨智,是蘇鵬的父親。父親刻這塊石碑,蘇鵬是不知道的。蘇鵬的父親是位詩人,一直從事書法、篆刻活動,是吉林市文化界名人,吉林市朱雀山、北山等著名景點都曾多次請他做摩崖石刻。但是霧凇島上這塊石碑上的大字是怎麼寫上去的,引起了蘇鵬的好奇。通過和父親的交流他才知道,這是父親六十多歲時在架子上完成的作品,而且是一氣呵成,無需修改。這一刻,從不關注父親作品的蘇鵬突然開始關注父親的書法、篆刻,也關注藝術本身。

篆刻人的工匠精神(匠人面對面方寸間遊刃有餘)3

自古書法和篆刻不分家,二者都講用筆、講行氣、講氣韻。篆刻是基于書法之上的藝術,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兼備書法和篆刻的技藝,有的人不懂書法卻可以刻印章,有的人會書法但不會刻印章。蘇鵬最仰慕的齊白石、吳昌碩,在書法、篆刻、繪畫等多方面全能,蘇鵬希望以自己的力量傳承和弘揚書法篆刻藝術。

随着這個念頭越來越強烈,蘇鵬開始利用業餘時間自己練習書法,他經常從晚上六點多一直寫到深夜十一點,寫過字的紙摞起來有老高,父親才知道他的心思,于是帶他拜師江城名家——趙冠軍。

篆刻人的工匠精神(匠人面對面方寸間遊刃有餘)4

拜師最重要的是對言行多了約束,為人處事德字當頭。所謂書法,書是書寫,法是法度,書法中既包含了書寫過程中書與紙的法度,也蘊含書寫者為人處事的法度。百行德為首,萬事德為先。趙老就是從品德引導蘇鵬對藝術的理解與鑽研。拜在德高望重的老師門下,本來是件值得驕傲的事情,但是剛拜師時的蘇鵬卻經常不敢對别人提起自己的師父,因為他擔心自己的藝術水平還不高,會給老師丢人。

勤奮和好運是很多人成功的标配,勤奮為基礎,機遇和伯樂适時出現是求索上坡路上的加速度。蘇鵬剛開始篆刻的時候,有朋友為他提供了篆刻印章的機會,既幫他解決了當時經濟拮據的困難,又讓他有更多機會練習和展示自己的機會。他用自己的勤奮一把抓住了這個機會,利用業餘時間更加努力地篆刻,最多的一個晚上刻了十幾枚印章。那是他提升速度最快的一段時間,也為他日後刻一切可刻之物的道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篆刻人的工匠精神(匠人面對面方寸間遊刃有餘)5

蘇鵬總是說,父親并沒有教他過多的書法和篆刻技巧,但是在言談中他卻時時流露出父親對他的影響,那是在言傳身教中潛移默化形成的。

坐落在杭州西湖畔的西泠印社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學,兼及書畫”為宗旨,是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曆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響最廣國際性的研究印學、書畫的民間藝術團體,有“天下第一名社”之譽。2009年,由西泠印社領銜申報的“中國篆刻藝術”成功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對于蘇鵬來說,西泠印社就是自己内心的最高藝術殿堂。

篆刻人的工匠精神(匠人面對面方寸間遊刃有餘)6

當蘇鵬正愁身邊缺少可以交流技藝的同齡人時,正巧西泠印社慶祝110周年紀念活動組織公益講堂,他毫不猶豫地訂了去杭州的機票。在西泠印社學習回來後,他的篆刻水平又上了一個台階。他也發現,藝術是内容與形式的統一,“刻”隻是手段,一把刀,可以刻葫蘆、、刻紫砂、刻石頭,刻所有可刻的東西,而這些東西又可以成為瓢形、勺形、碗形等我們眼中看到的形狀,表達作者的精神訴求才是創作的關鍵。最重要的是,作為百年印社,矗立于藝術之林的文化内核以及緻力于弘揚和發展國粹的信念也深深地觸動了蘇鵬。

>>> 從1到∞,一把刀刻萬物 <<<

說到篆刻,不得不說說刻刀。蘇鵬經常用的一把刀被前輩們戲稱為“扁鏟”,很難想象,将近2厘米寬的刻刀下,能将《千字文》全文微刻在一顆僅4立方厘米的巴林石上,而隻用一個平面全部刻完,文字“細如蚊腳,遊刃縱橫”,讓人耳目一新。

篆刻人的工匠精神(匠人面對面方寸間遊刃有餘)7

由于蘇鵬的書法功底紮實,所以對于各種雕刻都接受得很快。微刻以刀代筆,以石代紙,最重要的是心靜。在創作過程中,他不借助任何放大工具,肉眼隻能看清一行字刻在一條直線上,卻能憑借深厚的書法功底,使微刻呈現出結構嚴整、筆勢遒勁、書韻濃厚的書法魅力。

蘇鵬小時候見過西泠印社的一位老先生用了一把類似這樣的刻刀,他便自己照着做了一把單口單刀的車刀。雖然看起來又大又笨重,卻十分鋒利。當他真正走進西泠印社,研究室主任餘正老師認出了這把刀,并在交流之後送了蘇鵬一把刀,意為收他為徒。

篆刻人的工匠精神(匠人面對面方寸間遊刃有餘)8

從書法到篆刻,從篆刻到雕刻,蘇鵬一直在藝術中實踐。當父親和老師們把他帶上藝術之路,他就像阿裡巴巴進入了裝滿寶藏的山洞,看着金光閃閃的珠寶不知所措。随着年齡和閱曆的增長,才逐漸理解“蓦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原來,最好的正是最樸素的那個。

蘇鵬有一件作品是刀刻《道》,在葫蘆上刀刻有《山海經》之大荒北經,“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鹹,有肅慎氏之國”,和《白山紀詠》。他用最平常的東西刀刻腳下這片土地,通過經典詩詞文章,在作品中贊美家鄉的自然之美,也表現道法自然的人文精神。

篆刻人的工匠精神(匠人面對面方寸間遊刃有餘)9

松花石品茗杯《隻願無事常相見》是蘇鵬的以松花石為基礎進行創作的作品。松花石産自長白山區江河之畔,質地堅硬如玉,色彩豔麗柔潤,清朝康熙皇帝曾贊譽“壽古而質潤,色綠而聲清。”所刻文字“隻願無事常相見”則表達了創作者佛系的君子之風和生活态度。

篆刻人的工匠精神(匠人面對面方寸間遊刃有餘)10

紫砂壺刀刻作品《雲破月來花弄影》,是一把以古代羅盤為原型的茶壺,名為《周盤》。外圓内方的壺體設計,彰顯中國人為人溫潤,内心有堅定原則的處世态度。在壺身上刀刻“雲破月來花弄影”詩句,正是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篆刻人的工匠精神(匠人面對面方寸間遊刃有餘)11

看着一件件作品,我仿佛看到了于夜深人靜時,獨自在台燈前雕刻的蘇鵬,一方書桌,一把刀,這就是他的方寸天地,在這裡,他無憂無慮,手段謹慎,心卻歡快。在作品中,他書寫經典詩文,雕刻白山黑土,他以自己的方式傳承并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宣傳腳下這片土地的精神風貌。

追求、理解、沉澱

材料、技法、内容讓工藝美術作品得以呈現于世,其中也飽含了創作者對于文化和生活的追求、理解及沉澱。

表象及内核構成完整的作品,蘇鵬卻從來不曾受限于此。一把刀,開啟了時空之門,他與古人切磋,與未來交流。他才剛剛踏進這方天地,未來可期。

篆刻人的工匠精神(匠人面對面方寸間遊刃有餘)1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