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2年2月15日下午結束的單闆滑雪男子大跳台決賽中,中國小将蘇翊鳴摘得金牌。至此,這位17歲天才少年憑借一金一銀的傲人戰績成為北京冬奧會最受矚目的體育明星之一,也成為了中國家長眼裡“别人家的孩子”。
4 歲學滑雪,7歲簽約著名單闆滑雪品牌成為職業滑手,14 歲入選國家隊,同年開始拿金牌,自此一代滑雪新星開始在賽場上勢如破竹。2021年10月成為當時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内轉轉體1980度”的運動員;2021年12月,成為中國在單闆滑雪大跳台世界杯比賽中首位男子冠軍;直至2022年北京冬奧一戰成名。
即便已經在滑雪事業上取得了卓越的成績,也并沒有阻礙蘇翊鳴在體育之外的嘗試與體驗。在電影《智取威虎山》裡,蘇翊鳴飾演了為友軍引路的小栓子。在鏡頭裡的東北雪山裡,小栓子滑雪飛奔的畫面讓人印象深刻。塑造完小栓子這一角色後,蘇翊鳴又參演了《搖滾小子》、《生逢燦爛的日子》、《狼殿下》等影視作品,成為備受矚目的小童星。
随着年齡的增長,做演員,還是成為專業滑雪隊員,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蘇翊鳴面臨抉擇,但在11歲這年他有了答案。這一年,北京申請冬奧會成功,蘇翊鳴萌生了要為國出征的念頭。
蘇翊鳴的成長之路似乎格外“順暢”:從小被發現滑雪天賦,在比賽中拿獎到手軟,一步步成為媒體筆下的“天才少年”。但如果你進一步了解就會發現,除了天分加努力,他的成功還有父母張弛有度的教育哲學,而這也是普通家庭的父母可以借鑒的地方。
一、順勢而為的孩子,更易成才
世界著名早教專家、哈佛學前項目總負責人在《從出生到3歲》一書中說:沒有任何問題比人的素質問題更加重要,一個孩子出生後頭3年的經曆,對他基本人格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影響。孩子最初萌芽的喜好、對人對事的基本認知,一定和父母的影響相關。
我們總說一個孩子有天賦,但回溯孩子真實的成長細節,你分不清,這種天賦到底是熏陶,還是孩子基因裡自帶的。
蘇翊鳴走上滑雪之路的領路人就是他的父母,他的父母都是單闆滑雪愛好者。他從很小的時候就戴着成人的雪闆和護具,跟父母一起玩。
父母就是孩子的起點,培養孩子,一定要順勢而為。父母從小就要多給孩子創造機會,讓孩子盡可能多地觀察、探索這個世界,從中發現孩子感興趣的點,順勢去培養。
二、尊重和支持,讓孩子始終保有自驅力
任何一項運動,或者說在任何領域,僅僅是展露天賦,是不足以支撐孩子獲得持續的成就的,蘇翊鳴的媽媽對這點有着很清醒的認知。所以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她始終用愛和尊重,支持着孩子。
2018年,14歲的蘇翊鳴通過跨界選材入選了國家集訓隊。剛進入國家隊不久,右腿骨就意外受傷,這對他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打擊。傷筋動骨一百天,半年時間裡,他不僅要靠輪椅代步,并且不能再練習滑雪,蘇翊鳴陷入到漫長的沮喪之中。
為了讓孩子打起精神,蘇媽媽邀請兒子曾經的同學來家裡做客。她鼓勵兒子和同學一起去雪場,讓他指導同學們怎樣起跳才能滑得更好,哪些問題需要糾正。同學們簇擁而來的贊揚,讓蘇翊鳴找回了曾經的自信。
三、不急功近利,成長大于成就
雖然很小就在滑雪上展露了天賦,但蘇媽媽對他的文化課和個人素養方面,要求也很嚴格。所以蘇翊鳴小時候,一直沒耽誤學業,文化課成績總是在校内名列前茅,還跨界嘗試了表演。
蘇媽媽始終認為,一個孩子,隻有擁有了足夠的生活和文化底蘊時,才能在專業上有更好的發展。所以當孩子小有成就時,不要急功近利,而要更看重孩子長遠的發展,用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積累、去體驗,最終迎來了爆發式的成長。
一個優秀孩子的長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孩子本身的原因不可忽視,但父母的助推也必不可少。我們羨慕蘇翊鳴的同時,既要看到“别人家的孩子”,也要學習“别人家的父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