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趙匡胤和趙光義的傳說

趙匡胤和趙光義的傳說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5 03:16:32

文 | 甯彩臣

本文5480字

1、皇帝的煩惱

趙匡胤和趙光義的傳說(和你一起看宋史)1

拿下南唐,大家都很開心。最開心的可能是曹彬,雖然沒有入相,但是趙匡胤賞給他大量錢财,曹彬一句:“人生何必使相,好官亦不過多得錢耳!”就可以看出,面對錢,曹彬要比名譽還高興。

潘美也挺高興,打下南唐,潘美被封為宣徽北院使,這個官職和副宰相級的樞密副使同列,南宋時品級為正二品。在此之前,在正三品到二品之間。

其他論功行賞的人自不必說,即使這次征伐南唐沒有出力的人也開心啊,攻下南唐,等于南邊基本平定,從公元907年朱溫建立後梁,到現在,已經動亂了70年,現在,終于快要看到一個統一的漢人王朝了。

更重要的是,統一意味着地盤的擴大,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官員去管理這更大的地盤,而原來位置上的官員,也會因為管理範圍的擴大,權利随之擴大。

總之,大家都很開心,為了自己的美好未來而開心。可是,作為宋朝最高領袖,皇帝趙匡胤,他高興嗎?

聽到攻克南唐消息的那一刻,他肯定是心情無比舒暢的,可是,皇帝的開心時刻注定是短暫的,特别是一個生逢亂世,希望有一番作為的皇帝。

那麼,是什麼讓趙匡胤開心不起來呢?杭州的錢俶?太原的李繼元?還是契丹的耶律賢……

其實都不是,趙匡胤自己就是一個出色的将軍,打仗的事情難不倒他。

讓趙匡胤心塞的還是内部,上一次,在趙普和趙光義之間,趙匡胤毫不猶豫選擇了支持他親愛的弟弟趙光義,把趙普趕回老家洛陽去了。

可是這一次,趙匡胤發現,他親愛的弟弟勢力更大了,除了軍隊,無處不有趙光義的影子。

三司使楚昭輔已經升任樞密副使,這人自從970年,趙光義傾力相助,幫他解決了京城缺糧的問題,就成為趙光義的“自己人”了。

幫趙光義趕走趙普的功臣盧多遜,現在已經升任吏部侍郎,相當于吏部副長官。吏部,可是主管官吏任免、考課、升降、人事調動的,相當于公司人力資源副總監。

還有馮瓒、劉嶅、李美等人,是光義的死黨。在趙光義與趙普的權利鬥争中就被貶斥出京。人雖然貶了,但是事情是怎麼回事,我們前文已經說了,相信趙老大心裡也明白,隻是,那時候,在趙普和趙光義之間,他選擇了弟弟。

可是,現在情況不同了,趙普沒了,新的宰相薛居正,沈義倫可沒能力壓制趙光義,而且沈義倫在趙匡胤稱帝之前,就是趙家幕府中的人,經常和趙光義見面,也是老熟人,可能打交道的次數比和趙老大還多,畢竟那時候趙老大身邊的紅人是趙普,楚昭輔他們。

2、溫柔的哥哥

趙匡胤眼看着光義的勢力越來越大,其實,在五代十國那個混亂的時代,皇帝為了防止意外,不立幼子是對的。趙匡胤黃袍加身時的情況,弟弟趙光義21歲,弟弟趙光美13歲,兒子趙德昭9歲,兒子趙德芳1歲。

可是現在,趙匡胤做了15年皇帝,大兒子趙德昭已經24歲了,二兒子趙德芳也已經16歲了。如果算虛歲,一個25,一個17了,無論哪個,都到了可以獨當一面的年齡。

于是,這個時候,趙匡胤決定扶持德昭和三弟趙光美,用來限制光義。

本來,趙匡胤是個雷厲風行的人,可是到了弟弟這裡,變得格外溫柔,用的辦法也十分的繞。

趙匡胤先給杭州的錢俶寫了封信,說元帥攻克南唐常州有大功,朕很想念你,你可暫時來朝,很快讓你回去。趙匡胤怕錢俶不放心,還加了一句:“朕手持禮器拜見上帝,豈能食言呼?”

錢俶拿着信,思量了半天,還是決定去開封見趙匡胤,能怎麼樣呢?南唐都滅了,他一個小小的吳越,能抵抗大宋?

錢俶臨走前,吳越國的人都覺得他回不來了,甚至為他在西湖邊寶石山建了一座塔,名叫“保俶塔”。

錢俶來了,趙匡胤派出自己的大兒子趙德昭負責迎接和招待。要知道,以前,這樣的事情都是由大宋禦弟,開封府尹,晉王趙光義主持的,從無例外。

錢俶在宋期間,趙匡胤對他照顧周到,日日飲宴。有一次席間,宋朝内侍樂伎上奏琵琶曲,忐忑不安的錢俶獻詞一首,其中有句:“金鳳欲飛遭掣搦,情脈脈,行即玉樓雲雨隔”

錢俶這詞裡有種想回家回不去的意思,趙匡胤聽出來了,走到錢俶跟前,拍了拍他的後背,說:“誓不殺錢王!”

頓了頓,又說:“盡我一世,盡你一世”。

這話聽起來多少有些悲涼,這時候的趙匡胤還不滿50歲,盡我一世,盡你一世,這裡面包含了生死無常,人生短暫的意思,趙匡胤這是預感到了什麼?

後世專家說,趙匡胤有心腦血管疾病,司馬光的《涑水記聞》也曾經記載,宋太祖喜歡喝酒,每天喝完酒又後悔,接着發毒誓不喝了,然後又忍不住喝。

因此懷疑宋太祖趙匡胤是因為長期喝酒,而患上高血壓,導緻血管突然破裂,而暴斃。但是趙匡胤臨死之前,史書上沒有趙匡胤身體有恙的記錄,甚至趙匡胤一生,連發燒感冒都基本沒有。

之後,趙匡胤突然要西行,去小時候長大的地方,洛陽看看。走之前,他讓錢俶回去,并且給了錢俶一個黃色的包袱,說:“一定要在回程的路上再打開,切忌不要提前看。”

錢俶感恩無及,主動說:“讓我陪你西行吧。”

趙匡胤微微搖頭,對他說:“不必這樣,山川路遠,來往不易,你以後也不要來了,等我什麼時候寫信找你,你再來吧。”

錢俶回國了,在回國的路上打開包袱,裡面全是宋朝臣子要求趙匡胤就此留下錢俶,不戰而得吳越的奏章。

從此,錢俶死心塌地臣服趙匡胤,回到杭州後,再也不西北殿坐卧,而是坐卧都在偏東方。西北者,神京在焉,天威不違顔咫尺,敢甯居乎!

錢俶之後更加勤于朝貢,每次貢品都先陳列在自己的皇宮庭院,焚香禮拜之後,才派遣出使。

趙匡胤要對付光義,繞了這麼大一個彎,把錢俶找過來,又放回去,怎麼看也和對付趙光義很難聯系在一起。

是的,這不是趙匡胤的風格,趙匡胤雖然相比柴榮脾氣好很多,但也是個火爆脾氣,要換了别人,早動刀子單挑了。

可這是他的弟弟,他親愛的弟弟,他母親去世前,托付給他的弟弟,甚至他母親希望趙匡胤能夠傳位給光義。

因此,趙匡胤饒了這麼大一個彎,隻是為了将他的兒子德昭和三弟光美(趙光義繼位後改名廷美)推到台前。負責這次接待錢俶的任務交給了德昭,趙匡胤要讓大家知道,他是有兒子的,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必須由晉王去做,他甚至開始扶持另一個弟弟光美。

3、手下留情還是留“禍”

趙匡胤西行臨行前,光義問他:“大哥,這次您去多久?”

等了好久,沒見回音,光義擡頭看去,發現哥哥正目光深沉地凝視自己。

四目相交,趙匡胤緩緩說道:“不必了,這一次你跟我一起去。”

趙匡胤帶着趙光義和文武官員西行洛陽,開封留給了兒子趙德昭和三弟光美看守。這,在宋朝建立以來還是首次,以前,每一次趙匡胤離京,留守的必然是趙光義。

不過現在不同了,南方大定,北方的北漢隻剩下一口氣,已經構不成威脅,即使契丹,也已經和自己結盟通好,一切看起來都是那麼平靜。

趙匡胤在父母的墳前祭拜之後,還探望了他的老朋友—趙普。趙匡胤看到趙普家的大門是十分簡陋的柴荊所制,進去之後内院亭台樓榭卻瑰麗壯觀,而正廳裡面卻隻有十把大椅子。趙匡胤微微笑道:“這老頭終究不地道。”

從趙普家出來,趙匡胤突然宣布要遷都洛陽,一言既出,群臣震動。

你想想,大家的家都在開封,已經十多年,有些已經二三十年了。現在說遷都就遷都,古代搬一次家可不像現在,有搬家公司全程服務。那時候,從開封到洛陽,拖家帶口,怎麼也要走上一天。再說,開封經過郭威,柴榮,趙匡胤二十多年的經營,已經非常繁華了。搬到洛陽,一切都需要從頭開始,那可是需要數年的大工程,誰願意啊!

不過,現在趙匡胤剛剛拿下南唐,威望如日中天,“群臣莫敢谏”。

鐵騎左右廂指揮使李懷忠是趙匡胤的多年心腹,他小心翼翼地說:“東京有汴渠之漕運,每年從江淮運米數百萬斛,京城數十萬兵丁,如果遷都洛陽,怎麼運糧?況且府庫重兵,根本之地都在開封,是在不可動搖。”

趙匡胤理都沒理他,他在等,等那個最不願意遷都的人找上來。

果然,晉王趙光義來了。他知書達理,從多角度,多方面,無死角地闡述了為什麼不宜遷都,趙匡胤認真地聽話,說:“你說遷都洛陽不行?不,遷都洛陽隻是權宜之計,以後還要遷都長安。”

趙匡胤有他的道理,開封四通八達,雖然有漕運之便,但是周邊沒有任何屏障,北方蠻族隻要渡過黃河,就可以一馬平川直抵開封。因此,要守衛開封,就需要大肆修建城牆,同時大量養兵才行。後來的曆史證明,開封作為國度的确不合适,即使開國君主有作為,但是你能保證自己的子孫都像你一樣有作為?如果宋朝首都在洛陽,或者長安,還會發生靖康恥那樣的整個朝廷皇族被人一鍋端的事情嗎?

另外,後世真宗,仁宗期間,那可是少有的盛世,但是朝廷仍然受冗兵影響,特别仁宗期間,财政捉襟見肘。到了哲宗,水浒上有80萬禁軍教頭的說法,雖然誇張,也反映出禁軍數量之龐大。而如果是在洛陽或者長安,就不用養那麼多禁軍了。

洛陽,西有函谷關,東有虎牢關,當年秦國就是依靠兩關之險,與中原六國對抗的。

長安,就更加理想了,前有黃河,背靠秦嶺,強如蒙古鐵騎也沒有正面攻破過。

其實,這些常識,宋朝的文武百官難道不懂嗎?不可能,隻是他們各自站在自己的角度在衡量利弊。比如晉王趙光義,他苦心經營開封十多年,他的人脈,黨羽全部都在開封,一旦遷都,受影響最大的就是趙光義。

因此,趙光義有理沒理都要力争,史稱“王叩頭切谏”。

趙匡胤耐心地解釋:“西遷國度,不為别的,隻為據山河之險而除冗兵隻害,像周,漢那樣讓天下安定。”

隻見趙光義緩緩說出5個字:“在德不在險”。

不知道,100多年後,當趙光義的子孫被金兵從開封幾乎全部擄走的時候,趙光義會不會後悔今天說的話。但是當時,趙匡胤被說的楞了一下,光義擡頭,帶着勝利者的姿态走出了大殿。

面對弟弟,趙匡胤始終還是心軟了,狗屁,在德不在險,這就是那些滿口仁義道德,私下行為龌龊的“正人君子”們,強詞奪理是他們的強項。

李煜無德?還是柴榮無德?天下為什麼成了趙家的?金戈鐵馬面前,一座堅固的城池,要比一堆品行高尚的謙謙君子有用,難道不是嗎?

4、高處不勝寒

趙匡胤沒有當場和弟弟翻臉,反而是等趙光義出去後,才歎了口氣,緩緩對左右說:“晉王之言固善,然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

目光如炬,雄才偉略,百年以後的事情,看的如此之準。這,其實才是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的根本原因。

一個國家要穩定,要安甯,沒有軍隊不行,但是兵貴精不貴多。一個處于農耕時代的社會,是無法長時間供養大量軍隊的。現在是戰時,軍隊的消耗可以依靠擴張填補,但是等到天下已定,還能用什麼填補軍隊的巨大消耗?

即使今天,世界最強的M國,依靠美元霸權,用全世界的力量供養美軍仍然感覺吃力,更何況農耕時代的宋朝?

可是,這些話,你為什麼不剛才當着光義的面說,打壓掉他的氣焰呢?現在說了,又有什麼用?即使傳到光義耳朵裡,他也不會理會你說的有沒有道理,開封,是光義的根本,他是絕不會輕易離開的。

這就是皇帝對悲哀,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但是這個權力,必須有人去執行。而以往數年,除了行軍打仗,朝堂的權力執行者都是光義,以至于給别人的感覺是,光義才是那個權力的擁有者。

這樣對事情太多了,别說那些朝代後世的羸弱皇帝,就是開國皇帝,同樣常常面臨想法難以執行的尴尬。當年,漢高祖劉邦那是何等強硬,打下天下後,貶彭越,禁韓信,逼反英布,後來将這三位居功至偉的功臣統統殺了。然而,等他想要将太子換成戚夫人的兒子時,呂雉隻是在一次宴會上請來了四個白發蒼蒼的老人,這四個老人什麼話都沒說,就給太子身邊一坐,劉邦就知道,換太子是不可能的了。

事後,劉邦說這是出了名對四位賢者,他們都支持太子,彼羽翼已豐,我沒有辦法了。

三國時,曹操厲害吧,那可是公認的一代枭雄,但是他想要立曹植,廢曹丕,也是面對重重阻礙,最終妥協。

而現在,趙光義的勢力和威望,遠遠高過漢初的商山四皓和三國時期的曹丕。四年前,當趙普被趕出京城,就注定趙光義在開封的地位已經難以撼動。

因此,趙匡胤想出個辦法,先把兒子趙德昭推到台前,然後借助遷都,将官場來一次洗牌,借以削弱光義的力量。這樣不動聲色,就把事情辦了。

但是在政治鬥争這塊,趙光義也是個天才,強如趙普都鬥敗了,趙匡胤的這點心思,光義心裡門清。因此,他牢牢抓住一點,你皇帝诏令至高無上,但是總的有人去實施,我抓住這些實施政令的人,堅決不執行,你能怎麼辦?

除非你不管不顧和我翻臉,也是和整個朝堂的官員翻臉。當然,你掌握軍隊,有這個實力。可是對于一切求穩的你,敢這樣冒險嗎?眼前的大好局面,是你十幾年的心血,你願意冒險打破這種和諧嗎?

趙光義賭對了,趙匡胤暫時沒有堅持立即遷都,他先輸了一局。

輸掉首局的趙匡胤心情低落,他決定四處轉轉,他來到夾馬營,這個他從小長大的地方。趙匡胤對左右說,朕記得,小時候得到一匹石馬,擔心玩伴竊去,就埋在這裡,不知道還在嗎。

身邊的人聽了,立即開挖,那匹石馬竟然真的被找到了。

趙匡胤帶着它,在臨回開封前,再一次來到父母墳前,他突然悲從中來,伏在父親的墓碑上痛哭:“父親,終生不得再朝拜于此矣。”

如果這裡的記載是真實的,那麼可能趙匡胤的身體的确已經出現了危險的信号,隻是,這種危險的信号,他自己知道,從來沒有給外人說過。

趙匡胤遷都的事情雖然暫緩,但是注意沒有改變,怎麼就說終生不得在朝拜于此矣?

如果這還不夠,下面,趙匡胤登上陵園神牆的角樓,遲遲不敢離開。突然,他取出弓箭,一箭射去:“朕生不當居此,死當葬于此矣。此箭落處,就是朕的陵墓。”

然後他拿出那匹石馬,讓左右埋在落箭的地方,作為标記。

要知道,這時候,趙匡胤才剛剛50歲,實歲不到50,隻有49歲,正值壯年,就開始談生死。或許他已經知道,自己已經時日不多了。

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作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