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浙江新聞
吃葡萄可以不吐葡萄皮,但是吃紅棗一定要吐棗核!
“怎麼也沒想到,小小一枚棗核,噶厲害!”躺在國科大華美醫院外一科病床上的李阿姨幾天前誤食一枚棗核,竟然導緻腸穿孔、腹膜炎,輾轉就醫開了大刀才轉危為安。
紅棗具有滋陰補陽、養氣補血的功效,李阿姨一直很注重保健,經常炖上鍋紅棗湯喝。與往常一樣,李阿姨又煮了一鍋紅棗湯,紅棗炖得軟爛香甜,下午喝了滿滿一大碗。沒想到第二天一早肚子就開始疼了起來,到附近醫院就醫,懷疑是闌尾炎,但是靜脈輸液抗炎治療,情況卻沒有好轉。
第三天,腹疼加劇,疼得李阿姨直不起腰,于是到國科大華美醫院就診,通過CT影像可以發現回腸末端有一異物橫亘在腸道,而且腸壁已經被刺破。“異物導緻腸穿孔,引發腹膜炎,病人情況很危險,必須盡快開刀取出。”外一科葉華副主任醫師當晚就為李阿姨進行開腹手術,取出了折磨患者三天之久的“罪魁禍首”——一顆長約3厘米的棗核。
無獨有偶,就在同一個病區60多歲的張大伯也因為棗核導緻腸穿孔接受手術治療。“棗核雖然個頭小,但是兩端尖銳。在人體彎曲的小腸中,棗核尖端很容易刺穿腸壁卡在某個部位,進而導緻腹膜炎或腸梗阻。即便棗核最終排出體外,它在走走停停中對胃腸道也造成了一定損傷。”外一科副主任鄭祺提到。
“短短一周就接診了3位棗核導緻腸穿孔的病人,這件事情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視,特别是中老年人。”外一科陳平主任提到,吃紅棗這類帶核的食物時,一定不要粗心大意。特别是中老年人群,本身就可能存在牙齒缺損、神經反射功能減退等情況,所以吃紅棗前,不妨把棗核先剔除,防範于未然。
其次,食用紅棗的時候,不要與人聊天或者忙着幹别的事情,容易分散注意力,導緻誤吞棗核。“病房裡幾天前還收治了一位40多歲的女士,就是因為一邊聊天一邊吃棗,結果誤吞了棗核”陳主任介紹,病人一開始還沒把棗核放在眼裡,以為可以很快排出。沒想到第二天,病人就腹痛就醫,這時棗核已經刺穿了腸道。
此外,也有市民習慣把棗核長時間含于口中。這其中也暗含風險,稍不當心就會誤吞,甚至誤吸引起氣道阻塞,危及生命。
醫生提醒,不要忽視小小的果核,建議市民在吃東西的時候,一定要細嚼慢咽,避免棗核這類異物進入消化道。萬一不慎吞入棗核,也可以進食韭菜等富含纖維素的食物,以便将棗核安全排出。同時,也要密切觀察,如果身體有任何的不适,應及時就醫,以免耽誤治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