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世上隻有媽媽好》這首經典歌曲不管上至70的老人還是下至七八歲的孩子都知道,可是如果說這首歌曲的真正作者(大部分曲譜上都标明是蔡振南作詞林國雄作曲,其實跟這兩人沒多大關系)和原唱是誰可能就很少人知道了?歌曲為什麼傳唱度那麼好?
《世上隻有媽媽好》最早出自香港導演蔔萬蒼于1958年拍的電影《苦兒流浪記》之中。由李隽青作詞,劉宏遠作曲,演唱蕭芳芳,當時蕭芳芳才十一歲,也是電影中的小梅扮演者,也是原唱者。這部電影出來後在港台引起了不小的震動。但是讓這首歌真正走進人們心中家喻戶曉的還是後來由台灣獨立制片富祥公司攝制的《媽媽再愛我一次》,影片于1989年上映,當時把這首歌作為主題曲。說起這部電影還真“神”了,我記得當時我們家鄉的每個電影院外面都寫了這樣一句話“電影過于感人,請自備手帕!”。而這部影片改編自台灣民間故事《瘋女十八年》,以倒叙方式進行,描寫精神病醫生林志強尋找失蹤18年的母親秋霞的故事。電影最後以《世上隻有媽媽好》作為喚醒母親記憶并得到母子相認,極大歡喜的歌曲收尾。這原本是一部低成本的倫理悲情片,卻讓電影工作人員沒想到是,影片居然賣出了2億多的票房,收入了6億多的人民币。
往往一首歌曲能成為金典一定與好的詞曲分不開的,這首歌曲用詞用曲極其簡單,歌曲僅僅采用了一段體的方式作為陳述(完整版的歌曲後面還有一段作了變音和變奏,可是現在版的都沒有了,也很少有人知道後面段),那為什麼會成為金典呢?因為這首歌的歌詞相當走心,在電影情節的煽情下把所有人的心狠狠的“糾”了一把。以下是由音樂講堂制作的完整譜例:
歌詞:
世上隻有媽媽好 有媽的孩子像塊寶 投進媽媽的懷抱 幸福享不了
沒有媽媽最苦惱 沒媽的孩子像根草 離開媽媽的懷抱 幸福哪裡找
世上隻有媽媽好 有媽的孩子不知道 要是他知道 夢裡也會笑
母親是天底下最無私的人,“世上隻有媽媽好”點題又點睛,上句以“有媽……”與下句“沒媽……”作為強烈的對比,仿佛在大聲呼籲社會要珍愛家庭,不要讓無辜的孩子成為大人們感情糾葛的犧牲品。曲調以常用的“起、承、轉、合”作曲技法使其流暢委婉。全曲不管是歌詞也好還是曲調也好,都是通俗易懂,口語化的歌詞更是貼近生活,很容易引起共鳴,不愧是經典中的經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