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發現個問題沒?市面上充斥着多如牛毛的、來自各個國家的優質繪本,到底看哪個好呢?
其實,不同國家的繪本還真是傳遞着不同的風格。比如說這本《臭烘烘的垃圾書》。
一看是德國的。恩,你放心吧,妥妥的都是充滿探索精神的密集型知識點。簡直是,有關垃圾的一切。
本書的作者是“德國最美的書”獎得主格達·賴特,全景式講述垃圾知識,探索垃圾與生活、曆史、自然、科技等各個方面的奧秘,畫風自然也不必擔心,多角度思考、超多的細節,滿足孩子探索的欲望。
沒錯,這是一本有關垃圾環保知識的小百科,不隻是垃圾分類,更是“研究型”學霸思維的啟蒙呀。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來看看吧。
一、提到垃圾隻能想到“垃圾分類”?試試樹形發散思維的“課題式”研究法
我們所接受的傳統教育幾乎是“單線”的,學科之間的界限,似乎很明顯。像垃圾這樣的課程,并沒有對應的學科。頂多算是實踐勞動課之類的。
到了孩子們這一代,這樣思維已經要不得了。單說是“垃圾”這個課題,某些父母也隻能想到“垃圾分類”、“環保”這個層面。其實,讀過本書,你會感歎人類在整個垃圾的“前生今世”中扮演的角色,似乎是有使命,更是有責任的。
什麼是垃圾?我們為什麼要垃圾分類?不分類對我們有什麼影響?那些不可以回收的垃圾都去哪了?人類可以無限地處理垃圾嗎?
這些問題看起來不怎麼難,但是想要說清楚,還要舉例論證,就沒那麼容易了。
在國外,孩子們就一個問題進行“圓桌式”的探讨,每個人發表不同的意見或是不同的角度,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這被認為是非常好的一種的方法,其實我們可以拿來常常用。比如說,在讀這類主題性質的百科類的繪本之前,就可以和孩子來聊一聊:
關于垃圾,你都想知道什麼呢?猜猜這本書裡都寫了關于垃圾的哪些事。然後帶着一種探秘尋寶的方式,打開這本書,去看這些分散的知識點,既新奇又有趣。
這種發散思維形式的自由表達,類似于“頭腦風暴”法。你想的、他想的,根本不一樣,觀點不一樣、素材不一樣,角度不一樣。
我們回想自己在寫論文的時候,有沒有用到這種思維呢?
第一,确定一個研究課題。
第二,找到與這個課題有關的所有素材。
第三,把素材按照一定的邏輯編排出來。
是不是似曾相識呢?原來獲取知識的底層邏輯是一樣的。
二、拒絕“書呆子”,基于實用主義精神的“知識傳遞”在我們那個年代,常常有一個詞“高分低能”,就是說這個人呢,學習成績非常好,但是他/她各方面的能力,和他/她的成績比,就差得太多了。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況出現呢?
其實知識是來源于實踐,而最後也是要應用于實踐的。德國人就非常重視實踐型人才的培養。那麼我們能從中學到什麼呢?
就是在給孩子“傳授知識”的時候,想一想這個知識有什麼“用”。這可不是現代家長的“功利性”閱讀,千萬不要混淆了,二者的區别是:前者是要把知識和實踐聯系起來,後者是對知識進行挑揀。
“學以緻用”這個事,是現在許多大人都在熱衷的事情,小孩子也是一樣。如果從小能活學活用,那麼知識轉化會非常有效,知識改變生活、改變命運都是非常有可能的。
《臭烘烘的垃圾書》,這本書的場景就非常生活化,很好理解。像随手扔垃圾、喜新厭舊、總是不停買買買,這樣的場景,就是在我們的生活中。
那麼像解釋垃圾的去向時,場景切換的也非常自然。可回收的垃圾,當然被用來重複利用了,而那些不可回收的垃圾,可是給我們造成了不小的困擾。
作為一個大人,我看了這本書時,都有不小的沖擊。原來那些不可消滅的垃圾,就這樣和我們人類一直“共存”,原來我們一直在和垃圾一起生活,而且垃圾越來越多,我們将要和越來越多的垃圾一起生活啦。這也不是辦法,是不是?
創造,源于人們的各種需求。在有了這樣的困擾時,孩子總是天真的脫口而出:“我将來要發明一種可以吃掉垃圾的機械車......”
這時候,就真的是一個很好的引導機會。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讨這個“發明”的可行性,多考慮考慮它将以什麼方式實現,我們可以探讨更多改變人類生存方式的方法。
科技讓世界變得更美好,而創意讓人心愉悅,因為它們歸根到底都是圍繞着人的需求展開的。
比如說,書中提到的“封存”垃圾的覆膜技術。
三、讓孩子操點“沒有用的心”,兼具人文精神的“跨學科”思維“媽媽,大海有一天會幹嗎?你不是說,水是會蒸發的嗎?那它有一天蒸發幹了怎麼辦?”
“媽媽,不可回收垃圾埋在地底下了,那垃圾山不是越堆越高,那将來怎麼辦,地球會是垃圾山嗎?”
“媽媽,媽媽”......
你有沒有被孩子這些問題問得頭大,有時候你會漫不經心地回答:“唉呀,寶貝,你可真操心呐。”
許多偉大的科學家,曾經就是有着這樣的“杞人憂天”的思維的,要恭喜你有一個具備“科學家”思維的聰明寶寶哦。
像垃圾分類這樣的課題,涉及壓縮(物理)、降解(化學)等等理性的學科。我們考慮垃圾的處理方式,是屬于理性思維的,但其實這裡面也有很多人文關懷。
時下流行的“極簡”生活主義、“斷舍離”都是垃圾這個主題的分析帶給我們的啟示。
對垃圾的認識,甚至能影響一個人的生活方式,原來孩子的繪本竟也能解決“大人”的難題。還是說,對于這方面的認識,我們在小的時候就沒有建立好呢?
從前人們說:“開卷有益。”其實,我們在給孩子閱讀優質繪本的時候,并不知道哪句話會對孩子有觸動。而三觀就是在這一點一滴地灌溉中,建立起來。
孩子會認為,扔垃圾不隻是道德有問題了,它還會影響整個生态環境,垃圾不是一件小事,而是影響人類生存的大事,它甚至都已經深入海洋、飛到外太空去了。
我們是不是應該做點什麼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