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是物質存在的一種客觀形式,平面構成中所講的空間,主要是指平面中的形通過圖形體系的形式所傳達的視覺上的空間感覺。組成基本形的點、線、面,通過點的大小、線的疏密、面的轉折,或是點、線、面的組合、穿插,可呈現出空間的視覺效果。
平面構成中的空間是就視覺層面而言的,而非真實的物理空間,它是一種假象,是二維平面中的一種視錯覺現象,我們可以将其理解為真二維假三維的空間,它的本質仍是平面的。
①平面空間。在畫面中各平面形象無厚度、無前後之分,與畫面保持平行,而且各并列形象的大小比例變化對空間的深度不産生影響,那麼該空間形式即為平面空間。平面空間常可通過形與形之間的組合關系,如分離、接觸、減缺、差疊、重合等來實現。圖底互換也是構成平面空間的一種常見形式。
②幻覺空間。利用諸如形象的重疊、大小變化等方法,使人對平面中的形象産生立體幻覺,從而在思維中主動創造或臆想出空間,此空間即為幻覺空間。
③暧昧空間。現實中的任何形體都占據着明确且清晰的空間位置。然而在平面構成中,部分幻覺空間中的形象常表現為時凸時凹、忽前忽後的視覺效果,給人以閃動的空間錯覺。這種在空間關系上模棱兩可且難以界定的空間,即為暧昧空間。
④矛盾空間。畫面中的各局部均會産生視覺經驗上的空間效果,但就整體而言,其空間效果在現實中卻無法存在或實現,這種空間形式即為矛盾空間。矛盾空間可理解為利用人的視覺錯覺所形成的獨特空間形式,它往往能夠帶來令人意想不到的矛盾性視覺效果。
①形态大小。根據透視原理,相同的物體在視覺中會産生近大遠小的變化依據這一現象,平面中的形态則會産生大形在前、小形在後的空間關系。
②形态重疊。在真實空間中,物體的重疊可産生遮擋關系,而遮擋關系的生往往會帶給人視覺上的空間感和層次感。同理,在平面構成中,兩個形象相互重疊時會産生前後關系,這種關系會給人帶來空間的視覺感受,即可理解為平面上的空間感。
③傾斜作用。由于基本形的傾斜排列變化,人的視覺常會産生空間旋轉的視錯覺,所以傾斜可以加強畫面的縱深感。
④彎曲作用。由于彎曲本身具有起伏變化,所以平面形象的彎曲往往會伴随着深度幻覺的産生,從而使畫面形成一定的空間感。
⑤投影效果。在藝術創作中,對光影關系的處理往往是凸顯物體體積感和空間感的重要手段,而且投影本身就是空間感的一種表現形式。投影效果往往能夠更加直觀地增強視覺空間感。
⑥透視效果。根據透視原理,當視點固定時,人往往會産生近大遠小、近實遠虛的空間感受,從而會産生空間感。
⑦面的轉折。在平面設計中,面的彎曲可形成體,面的轉折如旋轉、連接等同樣可形成體,所以可形成體的面的組合或變化往往會帶來視覺上的空間感。
⑧面的交叉。兩個平面相互交叉,可使平面的二維性質轉變為三維性質畫面中的前後關系由此産生。
矛盾空間是指在平面構成中由于平面的局限性和人的視錯覺,所産生的在客觀世界中無法存在的視覺空間現象。矛盾空間是圖形反轉現象的一種延伸,是真實環境中無法模拟的一種立體空間。矛盾空間的構成形式主要有:
①共用面連接。矛盾空間的創造,關鍵在于對共用面及其延伸形象的設計。也就是将平面中兩個不同視點的立體形象以同一個面進行巧妙連接,以此來構成既是俯視又是仰視的矛盾空間結構。該結構通常給人以遊移不定的錯視感受。
②矛盾連接。矛盾連接是指在平面構成中以增減視平線或使畫面形成多個透視角度來構成矛盾空間。該方法通常須借助直線、曲線、折線等線條在空間中産生方向上的不确定性,并将其進行矛盾連接,或将人物放置在視錯覺環境下形成矛盾空間。
③遮擋與透明。用繪畫技法把本該被遮擋的形象畫出,使其産生透明感以違反視覺規律而産生矛盾空間。
④透視規律的逆運用。透視現象是由人的眼球的特殊構造決定的,并形成透視規律。有意識地以違反近大遠小的透視規律或改變表現縱深感的斜線組合方式來構成畫面,也會産生矛盾空間。
⑤改變觀察順序。面對複雜的物體,我們習慣從左到右或從上到下進行觀察,其間會多次改變視覺中心。如果在構成中把圖形分開,使各部分圖形單獨具有真實性,再通過共用線、面以違反視覺規律來進行編排組合,就可産生耐人尋味的矛盾空間。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