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作為中國第五代導演,代表作品有《活着》《紅高粱》《大紅燈籠高高挂》《有話好好說》《金陵十三钗》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活着》,改編自餘華同名小說,當年因為違規參加戛納電影節,所以沒能在内地上映,這也是一大遺憾。
張藝謀的《活着》雖然沒能公映,不過電視劇《福貴》在某種程度上彌補了這個遺憾,畢竟它們改編自同一部小說。許多人就算沒看過,也是聽過張藝謀的《活着》,相比較之下,《福貴》的人氣就低了一點,目前豆瓣隻有8493人評價,不過它的分數一點不低,高達9.5分,比《活着》還高0.3分。
1、選角
據說一開始選擇男主角徐福貴的時候,制片方考慮過姜文、王志文,一個是葛優珠玉在前,另外一個姜文和王志文是實力派代表。不過後來因為檔期和人物氣質等因素,選擇新人陳創。據說餘華看到陳創的時候就知道劇組的最後選擇了,因為他覺得陳創就是自己心中的福貴。選擇陳創,一個因為他和小說中的定位比較相似,另外一個就是他是一名戲曲演員。
在開演之前,自然有人拿陳創和葛優作比較,陳創表示接戲的時候有壓力,不過他也說自己是“光腳的不怕穿鞋的”,而且和葛優不是一個風格,葛優是冷幽默,他自己則是可愛。除此之外,他還有兩大優勢,一個是他說自己外公就是一個“福貴”,有生活素材,第二他是戲曲演員,戲中需要跳民間花鼓燈,拍戲前陳創專門學習請教過,正所謂藝術是相通的,所以他學習的比較快。
劉敏濤當時作為新人,出演家珍也是有很大壓力的,而且角色跨度也比較大,從20多演到60歲。不過她相信勤能補拙,平時不拍戲的時候她都會觀察一些中年、老年婦女,學習她們的眼神和神态,然後自己反複練習。雖然陳創和劉敏濤是新人,不過他們都用心了,所以效果非常好,诠釋出了小說中人物的性格。其中陳創當年還獲得了白玉蘭最佳男主提名,隻可惜輸給了《半路夫妻》的孫紅雷。
當然也不能完全用新人,自然有老戲骨保駕護航,最出彩的無疑是李丁老爺子,那種恨鐵不成鋼和無奈诠釋的恰到好處,印象最深的一段就是兒子輸光家産後他非常平靜,告訴兒子他們以前是如何發家的,如何從雞到鵝到羊到牛的。遺憾的是,李丁老爺子2009年就不在了。
除了幾位主角,也有幾個配角特别出彩,比如好吃懶做的真小人二楞,徹頭徹尾的地痞流氓龍二,為了省下吃的,活活餓死的外公。
2、VS小說和電影版
小說和電影版的基調就是壓抑,太過真實。小說中,福貴身邊的人都走了,隻剩下他和牛。相比較小說,張藝謀電影版的結局溫和不少,最起碼不是福貴一個人,還有家珍、二喜和饅頭陪伴着他。至于電視劇的結局,則溫情許多,雖然隻有福貴和小外孫以及那頭牛了,不過也代表着生活的希望。還有就是讓我們看到了國家的希望,畢竟胡老師和春生都當上了領導。連作者餘華都誇贊電視劇的結局,說改的有創意。
對比的話,個人更喜歡電視劇版,覺得它更貼近原著,人物塑造的更豐滿、樸實無華,劇情也比較完整,處處散發着真情實感。而且多了一些溫情和诙諧,将一個大時代下小人物的悲苦展露無遺,是那個時代的縮影。
3、福貴和家珍的愛情
電視劇版整個基調充滿了诙諧的元素,陳創走的是可愛的類型,尤其是他跳花鼓燈的時候,而他也正是憑借花鼓燈俘獲了家珍的心,為家珍跳了一輩子的花鼓燈,那句你就是我的福,你就是我的貴更是感人肺腑。福貴雖然敗家、不思進取,可是幸運的是家珍一直對他不離不棄,而他改過之後,對家珍同樣愛護,兩人的愛情就是通過花鼓燈這個載體來傳達,代表着最美好的愛情。
看完《福貴》之後,對“塞翁失馬,焉知禍福”理解的更加深刻了,如果福貴不敗家的話,也許龍二就是他的下場了。福貴經曆過各種磨難,身邊的親人一個個離他而去,兒子有慶、女婿二喜、女兒鳳霞、妻子家珍都走了,還好最後有個小外孫陪伴着他,孩子代表着未來,給予他活下去帶來一絲希望。有時候生活就是這麼簡單,就是活着!《福貴》當年雖然火,不過現在知道的人并不多,豆瓣評分人數還不過萬,絕對是一部被低估的經典劇集,感興趣的同學可以看一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