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中醫老劉
随着現代免疫學的研究和發展,免疫的概念擴大了,它逐漸脫離了微生物學,而成為包括免疫功能失調的非傳染性免疫的一個獨立學科。
它的形成和發展,對醫學基礎理論的研究、臨床醫學以及中西醫結合和中醫本身的現代化,都發揮着重要的作用。
現代免疫學主要是研究機體“識别異己,清除異己”的科學,是研究機體免疫功能失調之後,對機體産生的一系列功能紊亂和組織損傷的科學。
從現代免疫學角度看,機體的免疫系統有三大功能,即抵抗外邪的防禦功能(防禦感染),清除異己的内環境穩定功能(自身穩定),調諧、控制變異的監視功能(免疫監視)。
現代免疫學這三大功能在《内經》裡都曾有相關的論述。1、如《靈樞·百病始生》說:“風雨寒熱,不得虛,邪不能獨傷人。卒然逢疾風暴雨而不病者,蓋無虛,故邪不能獨傷人,此必因虛邪之風(導緻疾病的不正常氣候),與其身形,兩虛相得,乃客其形。”
《素問·評熱論篇》說:“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這都說明了人的正氣(顯然包括人體免疫功能)内存,抗禦疾病的免疫功能就強盛,一切外邪就不能侵犯。
如這種防禦功能異常,過高時則會引起過敏反應,過低時則會引起免疫缺陷症而導緻反複感染。
《内經》所強調内環境的陰陽兩個方面相對平衡和穩定,實際上包括了機體的免疫功能。通過“内穩”使機體維持“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達到“以平為期”。
中醫在治療一些免疫功能失調的免疫性疾病方面,如哮喘、腎小球腎炎、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有較好的療效,為研究免疫性疾病提供了豐富的臨床資料。
2、《内經》的勝複學說提示了免疫系統的監視功能。
如《素問·六微旨大論篇》:“氣有勝複。勝複之作,有德有化,有用有變,變則邪氣居之。”
說明機體某種功能發生“太過”時,機體就産生一種抑制功能;與之相反,在某種功能表現“不及”時,機體同樣會産生一種激發功能。
如果機體不能進行發揮太過即被抑、不及即得助的有效控制,機體就會發生病态,這恰與免疫系統的監視功能相吻合。
中醫“扶正以祛邪”及“養正積自消”的理論,即是用扶正方法以提高免疫力。
中醫學認為免疫監視功能削弱的正氣不足,邪氣反深入緻腫瘤發生,這正如西醫學認為機體正常免疫功能的抑制或破壞,是影響腫瘤發生發展的重要條件,而腫瘤的發生和機體對其鬥争之間與中醫學的正邪之間的鬥争相類似。
正氣勝(免疫力強、監視功能正常),腫瘤可以受到抑制或被消;邪氣勝,正氣衰(免疫監視功能削弱)腫瘤則發展迅速。
而臨床上存在着腫瘤生長有時迅速,有時緩慢,有時處于相對穩定,甚至在罕見情況下,也能自然消退的現象。
這些年來,已經臨床證實中醫的扶正固本療法确能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增強細胞免疫監視作用,從而遏止腫瘤的發展。
因此,關于機體對腫瘤的免疫反應和中醫扶正原理對免疫系統影響的研究,已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
3、《内經》中的五行學說也有免疫監視的含義五行配五髒及五髒之間承制生克,保持一種動态的平衡。髒腑之間息息相關,制約依存。
一個髒腑的異常,立即影響另一個相關的髒腑,猶如一種自身監督作用。這種承制生克,類似免疫監視作用。如受到破壞,則可“害則敗亂,生化大病”(《素問·六微旨大論》)。
因此,我們可以認為《内經》中存在着有類似于“免疫監視”概念的認識。
4、骨髓在機體免疫系統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各種活性細胞的産生無不由骨髓而出各種免疫物質的形成,又無不與各種活性細胞和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有密切關系。這些關系與《内經》所述腎的功能是一緻的。
“腎受五髒六腑之精而藏之”,“腎藏骨髓之氣也”,腎強則一身功能皆強,腎弱則一身功能皆弱,并根據現代實驗所知,腎虛者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功能缺陷。
這種巧合,并非牽強附會,而是在《内經》之前長期實踐基礎上産生的理論認識。
此外,研究中藥對免疫系統的作用及有效成分的作用機理也很重要。各地報道發現不少中草藥對于機體免疫功能有廣泛的作用。其中有的屬于免疫激發作用,有的屬于免疫抑制作用。
可以說,從免疫學角度探讨中醫藥理論實質,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