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見過能翻山越嶺的魚,或者能爬樹的魚嗎?要是有一條魚能做到其中一點,就足以讓人贊歎。但我們今天要說的這種魚,能翻山越嶺的同時還能爬樹“喝果汁”。
它的名字叫做過山鲫,一種不像魚的魚;因為作為魚類,它的生活習性真的太奇怪了。
過山鲫學名攀鲈,是攀鲈科、攀鲈屬下的小型淡水魚,喜歡栖息于水流緩慢的河溝和池塘中。體長一般在15到25厘米左右,是亞洲地區特有的魚類。我國隻分布有一種,叫做龜殼攀鲈,在傣語稱為“吧西哩”,意思是“很快消失的魚”。
它長得其貌不揚,渾身土不拉幾的,沒有鮮豔的顔色和彪悍的體型,放在魚群裡就是個“路人甲”。但過山鲫就跟天龍八部裡的掃地僧一樣,平時十分低調但卻身懷絕技。
其他魚上了岸基本蹦跶不了多久就嗝屁,但攀鲈上岸之後,可以在陸地上存活6到7天之久,而且還能跑得飛快,簡直颠覆人們的認知。
各位讀者老爺既然都看到這裡了,就動動您發财的小手,給作者點個贊和關注呗,謝謝大家的支持。下面腦洞君就帶大家來好好了解一下,這種能爬山、能上樹的怪魚。
我們都知道,魚類在水中依靠鰓呼吸,上岸之後鰓黏在一起就會窒息。但過山鲫身上有異于一般魚類的呼吸器官——鰓上器。鰓上器長得像一朵花,通常是原始魚類才會擁有的器官,能幫助魚從空氣中直接吸收氧氣。
由于鰓上器的存在,過山鲫可以在陸地上自由呼吸,即便離開水也能活。有科學實驗證明,隻要不被陽光曝曬,它們能在沒有水的地方呆上6天之久。
俗話說“福禍相依”,過山鲫進化出擁有在陸地上存活的能力,也因此付出相應的代價。它們體内沒有魚鳔,在水裡的時候,需要不停地遊動才能保證自己不沉底。
而且過山鲫魚的魚鰓退化嚴重,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到水面呼吸空氣。因為已經萎縮的魚鰓,無法從水裡過濾足夠的氧氣。如果過山鲫太久不浮出水面就會缺氧窒息而亡,俗稱淹死。會被淹死的魚,可真的太丢“魚臉”了。
過山鲫另一個技能就是“走路”了,普通魚被抓上岸後身體會斜躺,别說走了,連立起來都做不到。那過山鲫是怎麼做到在陸地上走路的呢?
其實,過山鲫擁有強壯的腹鳍和胸鳍,以及為了走路而特化的鰓蓋。在陸地上,過山鲫借助魚鳍可以輕松立起自己的身子;鰓蓋也可以向外打開,邊緣有鋒利的鋸齒,能發揮“腳”的作用。
行走的時候,過山鲫頭部一擺尾巴一甩,往前的力量就有了。再用鰓蓋邊緣的鋸齒抓地,身體一扭一扭就蹭蹭蹭地走起來,速度還不慢。
當過山鲫覺得周圍環境不适合生存的時候,它們就會利用陸上行動的能力,“翻山越嶺”遷徙到下一片水域。
說完了在陸地呼吸和行走,我們來了解一下過山鲫爬樹的技能。關于過山鲫爬樹的詳細研究,最早是丹麥科學家達爾多爾夫,在1791年做出的研究報道。
在研究中,他提到自己在特蘭奎巴的叢林裡探險時,偶然發現一種會爬樹的魚。這種魚爬上了高達5英尺(約1.5米)的棕榈樹去吸食花蜜和果汁。
需要爬樹的時候,過山鲫會張開自己的鰓蓋,卡在樹幹的縫隙裡托起自己,用肛鳍上的尖刺支撐在另一個縫隙裡,擺動尾巴向上攀爬,然後不斷重複這個動作直到抵達目的地。
有趣的是,澳洲的托雷斯海峽已經有過山鲫的身影。以啥物種去到澳大利亞都泛濫的情況來看,說不定以後過山鲫也會成為讓澳大利亞政府頭疼的入侵物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