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飛魚說史
秦王蠶食天下,并吞戰國,稱号皇帝,一海内之政,壞諸侯之城,銷其兵,鑄以為鐘虡,示不複用,元元黎民,得免于戰國,逢明天子,人人自以為更生。——《漢書》
春秋戰國之後,人類曆史進入了封建社會,不可一世的秦始皇,開創的不隻是一個帝國,更是一個時代,一個左右中國兩千餘年的社會制度。
秦朝在中國曆史中雖然猶如昙花一現,但是沒有人能否認它的存在,更沒有人能忽視它在曆史長河中的地位,但是強大到不可一世的秦朝,随着秦始皇的死,逐漸也走向了滅亡。
那麼如果秦始皇能夠多活些時日,秦朝就能不二世而亡嗎,當然不會,因為秦朝的滅亡是曆史中的必然。
秦始皇
這個必然,就是秦朝的制度,秦國統一了華夏之後,中原大地上的形式,早已風雲突變,而促使秦國完成統一大業的商鞅變法所形成的社會制度,在此時,已千瘡百孔,已不适宜完成統一的秦朝了。
正所謂:不改其政,不易其道,終究滅亡。
秦始皇是無可争議的千古一帝,是曆史上極為有名的人物,他的死,亦牽動着天下時局,可以說如果秦始皇不死,那麼六國餘孽就不敢出來放肆,而他死後,不成器的胡亥,自然被天下諸侯群起而攻之。
再者加上趙高的陰謀奪權和李斯的丢帥保卒,最終大秦帝國在曆史中猶如昙花一現,便宣告落幕了。
其實關于秦始皇的死,中間還是有很多故事的。
因為秦始皇并不是在鹹陽宮殿内駕崩的,而是在沙丘,原本屬于趙國的沙丘,曾經英明神武的趙武靈王就是在此地被自己的大臣給活活餓死的。
秦始皇
秦始皇為何會死在離鹹陽很遠的沙丘?因為他親手打下的江山,總想要看一看。
那麼秦始皇死後,趙高是如何把駕崩的秦始皇從沙丘送回鹹陽的?其實隻用了兩個辦法,就到了瞞天過海的目的,那就是辒車開道,鮑魚附之。
且聽飛魚細細道來。
秦始皇死在東巡路上。秦始皇自從統一了華夏之後,他就有一個夢想,那就是走遍大江湖海,親自看看自己打下來的江山有多麼的遼闊。
根據史料記載,秦始皇一共出巡了5次,在當時沒有高鐵,沒有飛機的古代,這五次出行,全部依靠的是馬車,一路颠簸不說,路途上的艱辛,也遠非想象,你或許會說,秦始皇占盡了天下資源,出行自然是一種享受。
秦朝時期的馬車
其實并不然,因為秦始皇出行不是為了享受,而是有别的目的,比如他的第一次出巡是為了震懾匈奴,以後的出行是為了祭祀和巡視自己打下來的江山,以求能夠更好地進行統治。
而在第五次出巡走到沙丘的時候,秦始皇的壽命也走到了終點,這個沙丘在現今的河北邢台,離秦國的國都鹹陽(今西安),中間的距離那是相當之遠,死後的秦始皇該如何回到鹹陽,是相當不容易的一件事。
趙高的瞞天過海。秦始皇死時的天氣,正值暑天,也就是一年中最為炎熱的時候,古人又沒有冷棺之類的工具保存屍身,那麼腐爛發臭也是必然之事。
但是如果天下人知道了秦始皇沒有在鹹陽駕崩,勢必趁機作亂,此時想要陰謀奪權的趙高,為了把秦始皇的屍體運往鹹陽後在宣布其駕崩的消息,就想到了一個辦法。
陰謀奪權的趙高
那就是在運送秦始皇屍體的辒車上,放置了一車的鮑魚,正如《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會暑,上辒車臭,(趙高)乃诏從官令車載一石鮑魚,以亂其臭。
這樣一來,魚腥味就會很刺鼻,當然也就能掩飾秦始皇屍身腐爛發出的臭味,可以說趙高的這一做法,為他後來能夠成功逼死扶蘇,赢得了充足的時間。
李斯的舍帥保卒。随後的曆史進展,就和趙高預料的一樣,天下諸侯沒有因為秦始皇的死而暴動,而回到鹹陽之後,趙高得到了丞相李斯的默認,就開始了他的奪權計劃。
那就是逼死扶蘇,滅殺蒙恬,扶持胡亥繼位,可以說趙高的算盤那是打的噼裡啪啦響,當然最終的結果,還真被趙高如願了,趙高就名正言順地從中書令成為了秦帝國裡的“大當家”。
李斯的小篆
可是,趙高耍心機很在行,真讓他治理國家,他那是一竅不通,隻知道鼓勵胡亥大興土木,滿足自己享受的心理,秦帝國就在這兩人的暴政之下,最終走向了滅亡。
我們都知道,秦帝國的建立,作為輔助秦始皇的李斯,那是功不可沒,後世所沿用的很多制度,都是李斯制定的,雖然他沒有韓非的才華,但治國能力也不弱,為何在秦始皇死後,李斯會和趙高站到同一條賊船上呢,是因為李斯想要舍帥保卒。
飛魚說:李斯,作為秦始皇最為得力的助手,他難道看不出趙高的陰謀和胡亥的無能嗎,當然能,但是他還是選擇了舍帥保卒的路,這裡的“帥”自然是秦朝,而“卒”就是李斯的性命和權勢。
李斯和大部分布衣出身的士子一樣,一旦坐上高位,貪權的本質暴露無遺,而如果扶蘇繼位,那麼秦國的丞相,自然要易主給蒙恬或者其他人,李斯也不能永保富貴,所以為了自己,他選擇了犧牲秦始皇打下的江山。
秦始皇指點江山
隻不過讓李斯沒想到的是,趙高此人的野心,如此之大,趙高得到了想要的之後,自然對李斯的丞相之位,垂涎三尺,于是找個借口,就把李斯給滿門抄斬,可謂是與虎謀皮,最終卻被虎給吃了,可悲亦可歎!
不過從秦始皇的出巡來看,他其實并不是一個昏君,他不貪圖享受,一心隻有自己打下來的江山,就秦始皇出巡走的路途而言,後世的帝王很少能做到和他一樣,如果不是秦朝二世而亡,那麼他的一世英名,将再無反對之聲。
對此,您怎麼看?
參考文獻:《史記》、《資治通鑒》等。
(本文系飛魚原創作品,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END】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