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如何接受那個讨厭的自己

如何接受那個讨厭的自己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28 04:25:03

人生中有時候無意間拿起的一本書,很可能就改變之後的人生。

當我讀到上面這段文字的時候,瞬間被擊中。書讀多了,心裡就隻剩下感恩了;跑着跑着,心中就隻剩下坦蕩了。

讀這本書之前,我不知道阿德勒是誰。甚至讀了很久,還在迷惑《被讨厭的勇氣》是不是阿德勒的作品。書裡的哲人或許就是阿德勒的化身吧。

如何接受那個讨厭的自己(讀被讨厭的勇氣)1

心理界三大巨頭

之前有朋友推薦我讀《理想國》,我翻了翻又放下了。《被拒絕的勇氣》先後讀了兩次,因為這篇文字,還會再次去翻閱。

這本書是倆日本人寫的。一個是哲學家,癡迷于研究阿德勒心理學。一個是作家,也同樣着迷阿德勒這個身高一米五幾,自小患佝偻病的男人。兩個癡人一拍即合,于是就有了《被讨厭的勇氣》這本書。

真好,這本書就倆主人公,沒有名字,隻有“哲人”和“青年”兩個稱謂,不用再困惑外籍書永遠記不住的人名。

場景也簡單,就一個房間,兩人對話,有抵觸有碰撞有迷茫,當然最後是釋然。

青年自是困惑,哲人循循善誘。

都說對話形式的文章不好拆解和闡述,我就挑幾個觀點做分享。也說阿德勒心理學以颠覆著稱,看看有哪個點讓我們拍案稱奇。

如何接受那個讨厭的自己(讀被讨厭的勇氣)2

緻力于奧地利精神領域研究,著名思想家、哲學家

原因論和目的論

大家都知道阿德勒曾追随弗洛伊德,他們分道揚镳很大的原因是因為弗洛伊德堅持“原因論”,而阿德勒主張“目的論”

比如弗洛伊德認為我們是由以往的經曆決定的,父母、原生态家庭決定了孩子的秉性和未來,幾乎很難改變或超越。

阿德勒則認為所有的一切都是個人選擇的結果,未來就握在自己的手裡,隻有我們才能賦予自己生存的意義。

個人覺得,弗洛伊德的理念相對消極。而阿德勒的就積極很多,畢竟,能主宰自己的命運是令人振奮的事情。

如何接受那個讨厭的自己(讀被讨厭的勇氣)3

你的人生,就是你自己選擇的結果

人的煩惱皆來源于人際關系

人是社會人,不可能活成孤島,終究得和社會有各種鍊接。大到世界,小到家庭,都是關系論。

年輕人不去上班,很大的原因是無法融入集體,而不是工作無法勝任。學生不願去上課,不是學業有多難,而是無法融入班級。成年人不想回家,不是無家可歸,而是家不像家…

試想一下,如果我們是溫暖的人,單位、學校是溫暖的集體,家是溫暖的港灣,這世界上還會有那麼多悲傷的人,那麼多無處安放的靈魂嗎?

所以,人際關系幾乎決定我們一生的幸福。哪怕你獨處一室,那也是我們自主的選擇,而不是簡單的厭世和躲避。

如何接受那個讨厭的自己(讀被讨厭的勇氣)4

這世界苦,隻要一點的甜,就可以讓我們快樂很久

工作狂是逃兵

男人以事業為重這句話沒有毛病。事實上,現在很多女孩子也極注重事業的打拼。

工作僅僅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應該是我們存活的全部意義。

如果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去,扮演工作狂的角色,從某個方面來講,就是逃避責任的行為,是陰謀論,是撒謊者。

因為你還是丈夫、父親、兒子、女婿,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既然選擇了家庭,選擇了婚姻,就應該有所擔當。

與身邊重要的人有正常的鍊接是我們心安的基石。否則,無論你的人生怎樣輝煌,内心都将是一片荒涼。

如何接受那個讨厭的自己(讀被讨厭的勇氣)5

心,在何處安放

自卑感和自卑情結

自卑感人人都有,無論是成功的商人還是才高八鬥的學者。自卑感本身并不是什麼壞事,運用得當,它還會助你一臂之力。

自卑情結則是一種不正常的心理狀态,跟自卑感沒有關系。它把自卑感當作借口反複使用。

聽起來很拗口,打個比方。比如因為我學曆低,所以無法成功。或者類似因為我長得難看,所以結不了婚。

像這種大肆宣揚“因為有A,所以才做不到B”的理論,就已經超出了自卑感的範疇,屬于自卑情結。

當自卑發展成一種情結,很麻煩。你會深陷其中并樂此不疲,然後又高舉着“不幸”的牌子到處求安慰。

這是一個認知問題。若不能或不想醒悟,則終生“痛并快樂着”。

如何接受那個讨厭的自己(讀被讨厭的勇氣)6

放心吧。其實,真沒那麼多人關注你

人之所以無法改變,是因為你下了堅決不改變的決心

乍一看這句話,你肯定會炸毛。what?這世界上居然還有這種人,下定決心不改變?!腦子被驢踢了吧!

可是仔細想一想,大多數人都是這樣。改變很艱難,維持現狀最簡單。麻木着就習慣了,習慣着就麻木了。

活脫脫一隻溫水青蛙,這就是我們的選擇。晨讀、晨跑确實好,被窩、手機也很妙;學習、提升很好呀,就是抖音、遊戲戒不掉(不想戒)。

所以,即便我們對生活有諸多不滿,但改變更艱難,還是保持現狀吧,至少輕松、安心。

如何接受那個讨厭的自己(讀被讨厭的勇氣)7

我們似乎矛盾體,撕裂分離

弱勢其實非常強大,且具有特權

比如嬰兒。手無寸鐵,柔弱無骨,卻能讓那麼多人圍着它轉。

就算嬰兒特殊,這世界還有巨嬰一說。因為我弱,你必須包容我;因為我窮,你不能跟我斤斤計較;因為我沒有能力,所以你得處處讓着我。

對,就是那種我不好,我還有理的無賴行為。

還有些人,打着不幸的牌子,博取他人同情不說,還籍此原諒自己的不作為。把不幸當作特别的武器,這輩子都需要舉着“不幸”的牌子過活。

說着說着,就找到自己的影子。

如何接受那個讨厭的自己(讀被讨厭的勇氣)8

做個套中人,隻騙得了自己

課題分離

不得不說,阿德勒的這個說法給了我很大的沖擊。

我們每個人做好自己的事,管好自己就好了,其他的任何事都是别人的課題,與我無關。

怎麼可能,我聽了差點跳了起來。孩子不讀書,天天玩遊戲難道也不用管?怎麼可能和我無關,孩子的教育問題難道不是父母最重要的職業嗎?

阿德勒說,你可以把馬帶到水邊,但不能強迫其喝水。

這句話包含了太多的内容。強迫永遠得不到你想要的結果,隻會适得其反。如果孩子沒學會直面困難,遇到難題,也隻能逃避,逃避一輩子。

但同時我們也要明白,疏離不是分離,親密不是無間。你覺得活得累,那是因為你跨界了,管了不該管的事。

一切人際關系矛盾的起因,就在于對别人的課題妄加幹涉或者自己的課題被别人妄加幹涉。隻要能夠進行課題分離,人際關系将簡單而不羁絆。

如何接受那個讨厭的自己(讀被讨厭的勇氣)9

楚漢河界,泾渭分明

我希望你過得好,但不希望你過得比我好

原因很簡單。那是因為你沒把我當“夥伴”,而是把我當成你的競争者。

第一次聽到“小夥伴”這個詞,出自我們的國學老師之口。畢業于浙大的理工科男生,放棄自己的專業,辦了免費的國學班,我們這些老姐姐坐在安靜的教室裡,看他一臉滿足,天文地理侃侃而談。

很多人把“他人的幸福”看作是“我的失敗”。比如你幸福了,我會有失落感;你賺的錢比我多,我心理嚴重不平衡…

所有的這些,就是因為你把對方當成競争對手,而不是自己的親密夥伴。這世界有太多比我們強的人,難不成天天讓自己添堵?

我們無法改變客觀事實,但可以任意改變主觀想法。所以,很多事就在我們的一念之間。所謂一念成佛、一念成魔,大抵就是這個意思。

如何接受那個讨厭的自己(讀被讨厭的勇氣)10

我們不是競争對手,我們是親密戰友

自我接納、他者信賴和他者貢獻

①、人活在世上,最不幸的恐怕就是不喜歡自己,嫌棄自己,進而糟蹋自己。

很多次想起太宰治《人間失格》裡的主人公葉藏,還有電影《被嫌棄松子的一生》裡的松子,心裡就充滿了悲涼。

如果你連自己都不愛,這世界上還有誰會珍惜你,愛你?!

自我接納不等同于自我肯定。我們不去關注“無法改變的”,而是去關注“可以改變的”。

②、信賴,即無條件信任。

曾經我很狂妄,拍着胸脯說自己不懼怕遇到任何人。意即無論對方怎樣糟糕,我都可以淨化他,至少在一起的時候,他不可能是壞人。

不知道哪裡來的自信。其實方法無他,就是無條件的信賴和關愛,信任到你都不好意思使壞的那種程度。

一旦信賴加深,彼此都有了鞏固關系的勇氣,人際關系的喜悅才會層層增加,一段關系才會彌堅。

所以人和人之間最重要的就是溝通的深度和廣度,然後獲得很深層次的幸福。

我們始終要記住這一點,絕不能因為害怕失去就不敢付諸行動,以至于與任何人都無法建立起深厚的關系。

如何接受那個讨厭的自己(讀被讨厭的勇氣)11

讓我們都成為彼此溫暖的存在

③、老季,是我在頭條認識的好友,現在是一起挖掘小紅薯的薯友,她說了一句話把我逗樂了。

“三玥,你在頭條給人的感覺很疏離,在這裡像換了一個人似的,迸發了所有的熱情。”

“我答應過的,要說話算話。”

不是非要有多大的能耐,才可以幫助到他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短闆,也有自己的擅長,彼此成就,共同成長,才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所謂弱者互撕,彼此拆台,最終害人害己;強者互幫,彼此搭台,最終互利共赢。

我們隻有在無私幫助他人的時候,更能感覺到自己的價值,從而摒棄簡單的索取和理所當然的得到。

如何接受那個讨厭的自己(讀被讨厭的勇氣)12

來吧,把你的手給我

有些人存在就很美好

讀到這個觀點,心裡很有共鳴。因為這也是我很喜歡說的一句話。

總覺得世界上最美妙的事情,就是心與心的碰撞和交流。在世間行走,我們必會遇到很多的人,發生很多的事。

即便就笑一笑,也可以暖心很久。更無需說那些有過交集,有過攜手,在心裡小心翼翼安放過很久的人或事。

讀過很多書,遇到過很多人,發生過很多事,才鑄成了現在的自己,獨一無二的自己。

怎能不感恩?

如何接受那個讨厭的自己(讀被讨厭的勇氣)13

感恩遇見,感謝有你

阿德勒心理學就是勇氣心理學

我們的不幸,并不是因為過去或者環境造成的,更不是因為自身能力不足,而是缺乏勇氣,缺乏獲得幸福的勇氣。

這可能是阿德勒心理學的核心所在,也是我最推崇的一個點。

卡耐基對他的評價是這樣的:終其一生研究人類及人的潛力的偉大心理學家。

阿德勒的童年很不幸,先天佝偻病。四歲才學走路,後來又兩次遭遇車子碾壓。學習成績倒數,老師勸他回家修補鞋子就好。

阿德勒是絕地反擊的典型案例,經過自身努力,成為醫學博士。反饋社會,開診所救助窮苦百姓,特别是馬戲團的侏儒症患者給了他很多的感觸,從而開始研究精神領域的知識。

被讨厭的自由,這句話該怎麼理解?

不用再擔心被人讨厭。當然被人讨厭也不是我們的追求。但是如果我們能做到即便被人讨厭,也無所畏懼。獲得幸福的勇氣也包括被讨厭的勇氣。

如何接受那個讨厭的自己(讀被讨厭的勇氣)14

做更好的自己,好好呵護它

@三玥書謝謝朋友們的留言,一一收到。讀了一本好書,有了點滴感受,特拿來分享。

隻是文章有點長,又有點枯燥。

【END】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