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的羽毛根被束起來,插在已經做好的雞毛毽子底座裡,手裡掂量幾下輕重,53歲的李興蘭從椅子上站了起來。
手工羽毛毽傳人李興蘭
毽子往上一抛,輕輕落下的瞬間,膝蓋恰到好處地接住毽子,1、2、3、4……“嗯,還要修剪兩片羽毛,長了一點,翻轉得不夠靈活。”
說完,剪刀上陣,毽子褪去了“張揚”的羽毛外衣後,成為李興蘭手裡标準的比賽毽。
12月12日,南山壹華裡非遺集市裡,李興蘭正在馬不停蹄地為八中即将舉行的藝術節縫制比賽毽,“每個毽子我都要親自試一下,藝術節上,孩子們要踢毽子。”
作為雞毛毽的第五代傳人,李興蘭10歲時跟随母親學習手工制作毽子技藝,從藝40餘年來,一直緻力于手工羽毛毽傳統制作技藝的研究、創新、推廣和教學。其制作的羽毛毽由于出色的産品外觀和性能,被渝中區教委推薦為比賽專用毽子,亦成為極具重慶地方特色的工藝品。
這些年,随着全社會對傳統文化的重視,那曾經漸漸消失在人們視野的毽子,又逐漸回到學生的課堂,回到大家的視野。
雄雞羽毛、白雞羽毛、鴕鳥毛皆可做毽
她做的毽子
不但好看而且還好踢
在壹華裡非遺集市,李興蘭的毽子門面非常醒目,因為門口擺滿了各種顔色的毽子,來自公雞、鴕鳥的尾巴毛經過李阿姨的制作,就像驕傲的“小孔雀”,一個個都嬌豔地綻放着自己的美麗。
桌子上擺滿了毽子,但李阿姨依然埋頭做着。
“八中馬上要舉行藝術節,藝術節上要表演踢毽子,我做的毽子要趕着藝術節之前送過去。”李阿姨說話的空檔,就在做毽子。
毽子的原材料在市面上幾乎找不到。
首先,是剪下兩塊比銅錢半徑長5毫米左右的圓形布殼,然後用線将布殼縫制在一起,為了美觀和耐用,縫制的時候,每一針都要以同一個方向傾斜的樣子走針,縫到一半左右,再把銅錢放進布殼裡,然後繼續縫到封口的位置,線就要交叉,和之前的線形成“X”的形狀再縫制一圈,最後,把針線在同一個口子裡串幾下,不用打疙瘩,就能斷線。
羽毛毽一直用銅錢做底座
接下來縫制插羽毛的管子,李阿姨告訴記者,小的時候縫制的雞毛鍵,都會用鵝毛管縫制底座,那種管子又粗又結實,現在鵝毛不好找了,就用喝酸奶的吸管當底座。
剪一段長3厘米左右的吸管,然後在三分之一處剪成四片,每一片都用針縫制在先前縫好的布殼中央,整個雞毛毽子的底座就做好了。
最後是插羽毛,挑選羽毛的活兒是李阿姨的獨門絕技,輕重搭配、長短搭配,羽毛根插滿毽子底座後,整個毽子一下子就豐盈起來。
重複文章開頭的動作,在膝蓋上試踢幾下,毽子就像花兒一樣上下翻飛,如果翻轉不夠靈活,李阿姨用剪刀剪兩下,把羽毛修剪整齊了,毽子就能“重獲新生”,成為優質的毽子。
銅錢大小,底座厚薄一定與羽毛的重量相匹配。
“要是娃兒學不會,
你帶來我教一下就會了”
專門到壹華裡玩的遊客陳阿姨和好姐妹,剛好路過李興蘭的這個毽子門面。
身材瘦削的陳阿姨平日裡喜歡跳舞,小時候,毽子也是自己日常玩耍的玩具之一,在李阿姨的邀請下,遊客陳阿姨選了一個毽子,在攤位面前踢了起來。
“1、2、3、4、5、……28。”足足踢了28個,毽子才輕盈地落地,感到有些氣喘籲籲的陳阿姨告訴記者,自己小的時候也很喜歡踢毽子,還會做毽子,長大了這玩意兒看得比較少了,看到了多多少少都有些喜歡。
羽毛毽吸引人
“雖然我也會做,但是不得不承認,這位大姐做的毽子确實可以,你看我剛才踢的時候,毽子的每一次翻轉,就能看得出來,它的配比非常好。”陳阿姨也忍不住贊揚李興蘭做的毽子。
面對琳琅滿目的毽子,陳阿姨逐一檢驗,踢了好幾個,發現品質都不錯,這才下了個決定:“我有一對雙胞胎孫女,在家裡的時間體弱多病,買回家去讓她們也鍛煉鍛煉,這種毽子多踢踢,練習彈跳的。”臨走時,李興蘭阿姨還不停地把踢毽子的“秘訣”告訴陳阿姨,“要是娃兒學不會,你帶上來,我給你教一下就會了。”
顧客跟着李興蘭學打毽
從零售到批發
最火時每年做幾十萬個
李興蘭的家在墊江農村,以前條件不太好,媽媽會做一個毽子教女兒踢。
“最開始我也踢得不好,但是我好動,就喜歡鑽研。”慢慢地,毽子踢得好的李興蘭開始自己做毽子,“我媽媽做的毽子有時候也翻轉得不好,于是我就來自己研究。”
李興蘭做了幾十年的毽了
找來銅錢、布殼,用針線縫制好毽子後,李興蘭才發現,插雞毛的時候不能貪多求全,“插多了,毽子翻轉不了,插少了,一踢就飛出去了。”如今,做毽子有了經驗的她才頓悟,原來,年輕的這些年,都基本上耗在做毽子上了。
結婚有了小孩後,生活壓力開始增大,李興蘭決定從墊江到重慶發展,在大禮堂附近找了地方住下的她,開始一心一意研究做起了毽子,從零售到批發,生意最紅火的那些年,李阿姨雇傭了幾十個人,每年要做幾十萬個毽子,銷往全國各地。
遺憾的是,随着電子産品的發展,孩子們愛踢毽子的越來越少。
這些年,學校非常重視傳統文化,在2017年,李興蘭被渝中區政府和渝中區文化委評為該區的手工羽毛毽傳統制作技藝的傳承人。
也就是這一年開始,李阿姨被邀請到包括金馬小學、枇杷山小學教孩子們踢毽子,許多學校又将這項逐漸“消失”的運動,請回校園,成為一個重要的運動項目。
到學校推廣踢毽(受訪者供圖)
女兒女婿開網店賣毽子
要發揚這項家傳的手藝
除了在壹華裡非遺集市上開了這家不大的門店,李阿姨的女兒和女婿還在淘寶上以她的名字開了一家網店,專門賣毽子。
李阿姨說,女兒不會踢毽子,但做毽子的手藝卻不亞于自己,“耳濡目染幾十年,就算是沒學會也看會了。”後來,女兒女婿結婚後,女婿也開始做毽子,10年前,小兩口在網上開了個店專門賣李阿姨做的各種雞毛毽,生意還不錯。
李阿姨告訴記者,做毽子這麼手藝最主要的是耐心和熟悉,假如有人願意學這門手藝,她也可以教授給大家。
忙碌的李興蘭,隻有吃飯的時候休息一下。
新聞多一點>>>
盤踢、外拐、平踢……
這些花樣你見過嗎?
踢毽子這項活動經濟實惠,不僅能鍛煉身體,而且能給人以頑強進取的信心,有些學校還把它列入體育比賽的項目中。
踢雞毛毽,也是女孩子們的特長,也許她們的腿天生就比男孩們的腿柔軟靈活,遊戲時,隻需把毽子往空中一抛,然後用腳内側連續往上踢,不讓它落地,此時既要保持身體平衡,又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有踢得好的,打破了這個常規,時而用腳内側,時而用腳尖甚至腳後跟變換着花樣連續不斷地把毽子踢向空中,一邊踢一邊數着自己的成績,有時一口氣要踢上百次,隻見一團金色的羽毛上下翻飛,看得人眼花缭亂,拍手叫絕。
踢毽存在于很多人的記憶中(來自網絡)
踢毽子這些花樣,你還記得嗎?
盤踢:兩隻腳分别向内側上踢,毽子不斷地上下反轉,考驗膝蓋與腳腕的配合;
外拐:雙腳朝着同樣的外側踢,兩隻腳交換,毽子同樣的高度起同樣的高度落下;
平踢:右腳朝着左側内側踢毽子;
斜踢:左腳朝着左側外斜着踢毽子;
膝蓋踢:顧名思義用膝蓋踢毽子;
繞背:毽子經過平踢後繞過後背,右手接下毽子,然後上抛再踢;
穿孔:平踢中,雙手在胸口前做出一個圈樣,毽子穿過孔上下飛舞;
打跳:左腳斜踢,人向前傾斜,右腳從背後接住毽子,雙腳配合。
重慶晚報·慢新聞全國爆料熱線:(023)966988
——END——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王渝鳳 文 畢克勤 圖、視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