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貓科動物基本上很少有喜歡水的,但存在一種貓科生物,卻十分喜歡水,那就是釣魚貓,釣魚貓(也稱漁貓)堪稱貓科家族的平頭哥,頭體僅長65~85厘米,外加一條短短的尾巴,體型壯實,四肢較短。體重大約為20斤上下,跟一隻老虎崽差不多。
漁貓的毛色斑紋跟它的近親豹貓差别不大,是灰褐底色上的黑色條紋和斑點。但它的體型比豹貓要大一圈,耳朵更小更圓,耳背面有一塊清晰的白斑,不過你們可千萬别被它們呆萌的外表所欺騙,事實上它們是一種非常兇悍的食肉動物,它們敢于攻擊體型比它大很多的動物。即使在人工馴養數年後仍具有攻擊行為,所以雖然它們體型和長相非常接近家貓,但是幾乎沒有馴化的可能。在它們活躍的灌叢地帶,幾乎沒有其他動物可以對它們造成威脅。
釣魚貓與其他的貓科動物在習性方面也有所差異,大部分的貓科動物都是在白天進行捕獵,而漁貓一般是在晚上才會出門獵食。
它的食性主要以鼠類、松鼠、飛鼠、兔類、蛙類、蜥蜴、蛇類、小型鳥類、昆蟲等為食,也吃漿果、榕樹果和部分嫩葉、嫩草,有時潛入村寨盜食雞、鴨等家禽。性情兇悍的釣魚貓,甚至敢捕獵小牛、山羊、狗等中大型生物。
但釣魚貓就正如它們的名字一樣,釣魚貓最喜歡的獵物還要屬魚類,它們具有半蹼狀的腳掌。除了可以在潮濕的土地上活動自如,不會陷入淤泥中,除了在水中更好遊泳之外,還可以有助于它在半水生環境,如沼澤與水流中産生更大的附着摩擦力,使其行動更自如;不過,也正因為如此,它們爪子和腳趾之間有蹼,因此爪子不能被完全包裹,也不能完全收回。
而且釣魚貓具有雙層的毛發結構,上面是有棕色或黑色花紋的毛發,挨着皮膚的是一層短而緻密的毛發,水不能穿透它,這樣可以讓釣魚貓在水中抵禦寒。除此之外,釣魚貓的短尾巴尾巴可以發揮船舵的作用,幫助釣魚貓快速地轉彎,從而讓它們在水中暢通無阻。
這樣的身體結構讓釣魚貓具備了優秀的在水中捕獵的能力,它會用一個爪子拍擊水面,讓魚群以為有昆蟲來了,來吸引魚群,然後順利地把它們吃掉。
釣魚貓的胡須末端有很多感知神經相連接,具備了雷達的作用,可以感知到魚兒運動帶來的水流波動時,然後釣魚貓就可以精确地判斷出魚兒的大緻位置,然後展開緻命一擊。除此之外,釣魚貓還擅長潛入水中捕魚,有時甚至會通過潛水來偷襲水禽。所以釣魚貓一般居住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河流、溪流、蘆葦濕地及紅樹林濕地等淡水資源豐富區域。
釣魚貓進化出來了強大的生存本領,一年四季都能繁殖,幼仔10月齡後就能獨自生活了,這一點不要說别的貓科動物無法相比,即便是整個動物界也是比較罕見的。正因為如此,在早年,釣魚貓分布極為廣泛,中南半島、印度、孟加拉、斯裡蘭卡、蘇門答臘和爪哇島等地區都有分布。
然而再兇猛的釣魚貓,也敵不過人類,由于在東南亞地區漁貓賴以栖息的濕地逐漸減少,以及人類過度捕魚,造成釣魚貓數量銳減,除此之外,人類為獲取其美麗毛皮或作野味食用也對釣魚貓進行了過度的捕殺等。
除此之外,因為栖息地的破壞,釣魚貓會去偷食偷食雞和養殖的魚,或者弄壞漁網,而也因為如此釣魚貓遭到人類的報複性獵殺;
它的保護級别也從易危調整為瀕危。漁貓在阿富汗已經确定滅絕,魚貓在越南境内已滅絕消失,老撾境内已經沒有發現釣魚貓的活動蹤迹,釣魚貓自2003年以來就在柬埔寨地區消失,在馬來西亞和中國也已極為罕見;而在其現有的分布區,數量也正在大幅減少。
這個物種逐水而居、支離破碎的地理分布,已經讓它成為了亞洲地區滅絕風險最大的中小型貓科動物之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