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詩文或一本著作(也包括一部影視作品),我們讀過(或看過)之後,總會有些觸動,或得到一些啟發,把這些寫下來,就是讀(觀)後感。如果我們能堅持寫讀後感,既可以加深對原作的理解,也可以提高寫作能力。
一、認知讀後感
讀後感作文,是指看了某篇文章或某部作品後,根據自己的感想所寫的文章(如果是看了某部影片或戲劇後所寫的感想,叫“觀後感”,與“讀後感”的性質相同)。讀後感作文屬于議論文的範疇,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議論文。
一般議論文,要求觀點明确,論據典型,論證嚴密;而讀後感最突出的特點是“讀”和“感”的緊密結合。“感”是重點。“讀”,指讀了何人、何文,文中有何事、何觀點;“感”,是指讀後有何感受。“讀”是“感”的基礎,“感”是“讀”的升華。
二、寫好讀後感的三點要求
1、理解原文抓要領。
要想“讀”後生“感”,不僅要讀懂原文,而且要能夠理解原文的精神實質,抓準文章的要領。這樣才能領悟其中的道理,從而引發出自己的感想。
2、突出重點談感受。
讀的内容往往是豐富的,涉及的問題較多,讀後的感受和啟示也是多方面的。而讀後感則應當圍繞某一中心有重點地來寫,要在思考、分析的基礎上,選擇感受最深、最有啟發教育意義、确有獨到見解的内容來寫。要突出重點,切忌面面俱到、中心模糊或内容空泛。
3、聯系實際深開掘。
寫讀後感受必須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曆來談,要把所讀的内容與自己在生活中體會較深的有典型意義的人和事有機結合起來,要盡可能使感想有一定的針對性和深刻的現實意義。
三、讀後感的一般寫法
1、引。概括地引述原文觀點或具體文字的内容。
2、議。以所引内容為基點生發展開,發表議論。
3、聯。在所引原文的基礎上聯系個人生活實際或現實生活中相關的現象或問題。
4、結。提出看法,小結全文。
當然,任何文章的寫法都不應該受某種框框的局限,以上所講的寫法隻是給同學們提供一個參考的内容和思路。具體寫起來應靈活掌握。
四、克服常犯的毛病
1、大量引述原文。
讀後感,顧名思義,主要是寫“感”,引述是為寫“感”服務的,但有些同學偏偏忘記了這一條,本末倒置,大量抄錄或複述原文,結果犯了以“引”代“感”、代“聯”的毛病。
2、脫離原文空寫“感”。
任何事物都非憑空而生,都有個由來。“讀”是“感”的基礎,“感”由“讀”而生發。隻寫感想而不交代其來由,不知“感”從何來,使“感”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讓人感到莫名其妙,不知就裡。因此,寫“感”應當與原文自然結合起來。
3、内容雜亂無中心。
寫出的讀後感無中心,是犯了作文之大忌,也不符合寫讀後感應“抓要領”“突出重點”的要求。因此,一定要确定好中心,不可漫無邊際地想到什麼寫什麼。
4、感受認識太膚淺。
讀後感要求寫個人在感情上最受觸動,在認識上最受啟發的内容。因此,一定要聯系和對照生活現實和個人實際,寫與個人真情實感相結合的内容。但是,在不少同學的讀後感中,看不到作者讀後的動情點和深刻的啟示點,内容浮淺雜亂。
有兩點希望孩子們要明确:1、要寫讀後感首先要讀懂原文,要準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關鍵語句的含義,深入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2、要注意把握分析問題的角度,注意聯系自己的實際情況,從衆多的頭緒中選擇最恰當的感受點,作為全文議論的中心。
讀後感是一種重要的作文形式,隻要同學們多讀、多想、多練,不斷總結寫作經驗,就一定會把讀後感寫好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