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衆所周知的原因,好久沒有出去浪,也好久沒有買鞋,心裡如同家裡的鞋櫃一樣空落落的。幸而五一過後,上腳一雙迪卡侬的新鞋子:KIPRUN KD PLUS夏季款,還是頂級貨,一下子就幸福感滿滿了。
和之前迪卡侬的其他産品一樣,這雙鞋子的外包裝也是足夠環保,一個袋子套着就到我手裡了。鞋子很漂亮,鞋楦形非常流暢,白/黑/紅的清爽配色很“夏天”。
歐碼40,等于國碼的41。
非常傳統的跑鞋外形,鞋頭微微翹起。
前後掌落差(也就某鞋評說的“龍骨數據”)8mm,标準的傳統跑鞋高度。對于習慣平底鞋的我來說,略高略高……
鞋面采用了大小網眼複合材料,可以有效減重和透氣。在需要支持的部位,進行了覆膜處理。
大大的網眼和加強覆膜。
鞋内視角,這個透光度,對鞋子的透氣性我就絲毫不用擔心了。
紅色的扁鞋帶,看起來非常的服貼,鞋帶孔處着另外貼合了一層材料,提高了強度。黑色的鞋舌和鞋面是一種材料。
這雙鞋非常有特色的後跟設計,除了後跟内置有堅硬的“港寶”之外,大底還向後突出了一塊,給予鞋子後跟更加充分的緩震。
這樣的後跟和8mm前後掌落差,很清楚了說明了這是一雙适合“後掌跑法”的跑鞋。
采用了後跟K-RING減震環的KALENSOLE材料中底,外觀呈黑色帶白點,底下還有一層紅白漸變材料,鞋底看起來層次感十足。
中底的形狀預留有變形槽,可以增加中底的緩震效果。
不過因為沒有足弓支撐材料,鞋子在受力彎折的時候,彎折點有些靠後。
鞋底的解剖圖:
外底采用分體貼片設計。
我用硬度計測量了一下,外底硬度達到了65度,算是比較高的硬度了,可以推測出外底的耐磨性能不錯。
沒有貼黑色耐磨橡膠的部分,硬度隻有37度,要軟的多了。
紅色部分中底的硬度是34,而黑色部分是31度,出去測量誤差,我感覺鞋子的中底還是有複合硬度設計的。通過不同的硬度和外形的中底材料進行組合,這大概就是K-only多足型适應技術。
鞋墊是Ortholite材料,厚度很足,提高非常不錯的腳感。
鞋舌兩側有彈性拉帶,提高良好包裹性能的同時,也避免了鞋舌移位的現象。如果是平常穿,都可以不用系緊鞋帶就會有足夠的包裹。
最近好像很流行拍“鞋子水上漂”,我也來一個。
頂級的緩震鞋,重量能夠控制在236克,我個人感覺是十分出色了。
上腳:
鞋子一上腳,第一感覺是:鞋子好寬!因為之前迪卡侬的産品都是全球統一版型,對于我們東亞人來說,常常都是袖子和褲管偏長、鞋子偏窄。而這雙鞋子,居然前掌空間十分充足,感覺就算是“屠龍腳”也是可以hold住的。一翻标簽,發現還真是W(加寬)的楦形。
我是窄腳,可以穿歐美的D寬鞋,腳掌前部可以說很自由了。
不過好在足中部的包裹還是很充分,拉緊鞋帶後,腳整體不會在鞋子裡面滑動。
後跟的緩震非常充分,在春節增重到71kg之後,我發現我還是無法踩盡鞋子的緩震。
因為本身就是後掌跑法的鞋子,所以在用前掌跑法時候,會感覺中底前掌會有些偏薄,緩震能力對比起來有所欠缺。不過切換到後掌或者全掌落地時,鞋子的中底就變的非常舒适了,後掌緩震充分,我發力時前掌對路面的反饋也恰到好處,發力反饋還不錯,不會過分洩力,啟動還是比較直接的,鞋子穩定性也還算不錯。足弓被鞋面穩穩的包裹,雖然前掌有些活躍,但腳幾乎沒有前後滑動。腳後跟處的港寶很硬,加上鞋子不錯的包裹,提踵的時候鞋子非常跟腳,我很喜歡這種安定感。
前掌發力還是比較幹脆直接的。
我是正常足,足弓有些偏高,平時緩震系和支撐系都能穿,這雙鞋子給我的感覺是足弓處的支撐有些空,長時間步行和慢跑,腳弓會因為疲勞有一些酸脹。如果要是有個足弓支撐TPU或者碳闆的話,就很完美了。
在長距離奔跑後,中底的緩震能力似乎有一定的衰減,後程感覺緩震沒有一開始那麼充分和彈了,不知道是我腿腳本身能力不夠還是鞋子中底材料的問題。外底抓地力不錯,我跑的這段瀝青路上有細碎小顆粒和塵土,鞋還是可以穩穩抓地,沒有發生打滑的現象。
扁鞋帶在跑的過程中沒有松開,我是手殘星人,要是鞋子是圓鞋帶的話,很容易松開。鞋面和鞋舌的布料很輕薄,而且是複合網眼材料,所以透氣性幾乎無可挑剔。
總結:
KIPRUN KD PLUS綜合素質很高:足夠軟彈、足夠透氣、足夠輕,而且版型變的很“亞洲”,還是“全足型适配”,不管是内翻腳還是外翻腳都能穿,後掌跑非常舒服,改變了我對“迪卡侬”跑鞋的固有印象。
1.緩沖性能上佳,适合後掌跑法,即使是大體重人群也可以放心穿着。在有足夠緩震能力的同時,重量還控制非常不錯。
2.鞋面包裹性和透氣性都不錯。
3.前掌寬度足夠,對寬腳闆很友好。
1.中底是8mm的前後落差,而足弓處無額外的支撐抗扭轉裝置,受力時鞋子彎折點在腳弓處,有些不保險(看商品說明,好像隻有墨綠色才有TPE闆)。
2.中底材料,特别是前掌,長距離時會有一定量的衰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