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七言絕句?清朝範寅輯録《越諺》,收集相當數量的隐謎諺言,範寅以為“繼隐即廋語,越諺又謂之打暗号”,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紹興七言絕句?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清朝範寅輯録《越諺》,收集相當數量的隐謎諺言,範寅以為“繼隐即廋語,越諺又謂之打暗号。”
廋語最早記載見于《國語·晉語》,範文子當朝對廋辭,但廋辭具體内容沒有記錄,後來韋昭注“廋,隐也”《集韻》:“隐,廋語也”宋朝孫奭疏解中說:“大抵廋辭雲者,如今呼筆為‘管城子’紙為‘褚光生’錢為‘白水真人’又為‘阿堵物’之類是也。”
廋語即隐語,紹興人俗稱“暗切頭”,是故意講的一種隐晦曲折的語,隐語在我們紹興民間流傳較廣,其中如孫奭列舉的别稱也有許多,如筍稱鑽山,雞為家養鳥,芋艿叫皮裡挖,錢稱孔方兄,大都以形拟。
隐語有一種方式是“隐義式”,含意隐藏在典故裡,隻有了解典故來曆,才懂得隐語的真正含義,如常用來取笑人家‘扒灰’,也是一句隐語。原來舊時我們紹興多廟宇,廟鄰常到廟内香爐裡扒灰,偷取灰中的錫,錫,媳諧音扒灰,即偷(錫)媳。《紅樓夢》第七回賈府焦大酒醉罵人“扒灰的扒滅”隐言賈珍之輩人倫颠倒。其它如罵人家無子嗣稱“斷尾巴”,事見《列女傳》楚莊姫上隐語于王:“龍無尾,年三十,無太子也。”還有如:戴綠帽子,做小耳朵,搭南瓜棚,敲瓦爿等等。
析字,是構成隐語的主要方式,根據字的形,聲義變化而變化,把一個字或離或合,在拆與合的過程中,形、聲、義發生了變化,構成隐語,例如,揚字拆開成木字和易字,紹興人習慣稱呼後面加一個佬字,把姓楊的叫“木易佬”,同樣,陳字拆成耳東,朱為牛人、王稱三劃頭、馬叫“四腳佬”、把兵字拆成丘八,舊社會把兵士叫做“丘八老爺”語含鄙諷意。還有,米字分為八木,把酒字析為三酉等等。紹興著名畫家徐渭,把自己的名字隐括為“秦田水月”,也是運用了析字增損離合之法。
紹興運用析字做隐語較早記載可算《越絕書》作者之謎。它将作者姓氏寫在一篇叫做“篇叙外傳記”:以去為姓,得衣乃成(去加衣為袁字),厥名有米,覆之以庚(庚覆米為康字,言作者叫袁康)禹來東征,死葬其疆(自言會稽人),不直自斥,托類自明(不明言作者真姓實名,乃以隐語見)文屬辭定,自于邦賢(言非一人之作)邦賢以口為姓,承之以天(口承天為吳字)楚相屈原,與之同名(屈原名平,當為吳平,言為同郡人吳平校訂)。由于運用了隐語,對于此書作者,一直衆說紛纭,陳垲在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重刊的《越絕書》跋尾中說:“幹載隐語,得升庵(楊慎)而後白”,從東漢一直猜到明朝,結果被明朝人楊慎所解。
在紹興流傳較為廣泛的另一種隐語即行話,它是各行各業使用一種特殊的語言,以保守其内部秘密,不為外人知道,如數字暗切頭,一旦底,二挖工,三眠川,四橫目,五吾頭,六斷大,七皂底,八分頭,九丸邊,十田心。又如瓜果菜販行話,如說三,用川字或桃園代之,川字即三字橫寫,桃園即劉,關,張桃園三結義,隐含一個三字。其他如四長字,五赤字,六雙字,七小彎之類,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行話”,舊時,菜販同行相遇,問答多用行話。
《越諺》收集相當數量的歇後語,範寅把它歸入隐迷諺之列。那末,這些隐語即廋辭與歇後語有什麼不同呢?我們用範寅收集的歇後語作比較,如:冷飯煮粥,化化。豆腐薄刀,兩面光。痖子喫黃連,話弗出苦。豆裡炖蘿蔔。勻得知。棺材裡伸手,死要。燈籠照火把,亮見亮。稱鈎打釘,曳直。猢狲種樹,搦搦放放。歇後語有兩個部分組成,上部分比喻,後部分對比喻的解釋。歇後語比喻通俗易懂,生動形象,就中寓意深刻,說話者的目的,通過形象化的比喻,使人易于接受。而隐語即廋辭,按《文心雕龍》說:“隐者,隐也,遁辭以隐意,谲譬以指事也。”是故意講一些隐晦曲折的語,重在暗示或鬥趣。歇卻後語的譬喻,也有點象隐語一類,我們仍用《越諺》收集的做例子如:好筍出東笆外。斧頭打鑿,鑿喫木。遊方僧趱(趕)出寺主。溫暾水。賤駱駝。腰裡縛扁擔,憊懶(派賴)腳骨等等。
要說歇後語象隐語,更有另一種形式的語言,《越諺》稱縮腳諺,也有稱藏尾詞,這種用書面或口頭熟句成語的截取,紹興人也把它當隐語用,如彌袋為祖宗三,稱走為雞毛撣,或淘蘿箲,吃為三九念。茶店酒樓,尤以老輩人相遇,如說吃,就說三九念,藏過一個“吃”字。
“隐語之用,被于紀傳,大者興治濟身,其次弼違曉惑”《文心雕龍》。隐語在春秋戰國時代曾經大出風頭,後來漸次衰微,現今雖無“興治濟身”,也還能“弼違曉惑”。紹興是個文化古城,長期受古代文化勳陶,隐語,作為古代文化的一枝,世代相傳,風行于紹興民間,有齣傳統越劇《箍桶記》,後更名為《九斤故娘》,說的是紹興城裡有名的财主石二店王,想娶聰明伶俐九斤姑娘為媳,明裡請其父箍桶,實際是考一考九斤姑娘,考的內容就是說隐語。劇中請張箍桶吃飯,有一段台詞,石二(朝内喊):“外對面,大少一,順風着,張師傅來啦,家養鳥,張仙送,皮裡挖,雷賀倪,劉秀搶,駝背佬,四荷葉,刮粒粒旋出來。”這些隐語,現代青年可能不甚懂得,其實稍加思索,還是可以理解的:外對面對應的是裡廂頭,大少一,大字少一劃就是人字,順風着,就是順風——耳,張仙送——子,雷賀倪——湯,劉秀槍——飯,均為藏尾詞,家養鳥(雞)皮裡控(芋艿),駝背佬(調羹),四荷葉(盤子)都是别稱,原話意思是裡面的人豎起耳朵聽着,這是石二故意在張箍桶面前講的一些隐語。戲劇中,石二使用更多的隐語,來刁難張箍桶,要他箍所謂天亮桶(面桶),午時桶(飯桶)黃昏桶(腳桶)半夜夫妻要緊桶(馬桶),有蓋無底桶(高镬蓋)恩愛夫妻桶(擔桶),這些桶的别稱,簡直使老箍桶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隻得借囗回家拿铇,去問阿囡九斤姑娘,九斤姑娘很快破解了這些隐語,收其出色的才智和鋒利的口舌,挫敗了“紹興城裡有名氣”的石二店王,被紹興人當作聰明姑娘的典型。藝術是現實生活的集中慨括,典型的再現。從這裡我們可以窺見隐語曾經在紹興民間流行的一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