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
我國現存最早的兵書
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
被譽為“兵學聖典”
作為天下第一兵書
它被譯成多國語言
至今仍被積極推崇
而孫子所主張的
智、信、仁、勇、嚴
也已成為當代人的至高追求
孫子畫像
1、兵貴勝,不貴久。——《作戰篇》
用兵作戰最貴速勝,不宜久拖。
2、攻其無備,出其不意。——《始計篇》
趁敵人沒有防備的時候進攻,采取敵人意想不到的出擊行動。
3、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謀攻篇》
如果對敵我雙方的情況都能了解透徹,打多少場仗都不會有危險。
4、亂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強。——《兵勢篇》
亂與治、怯與勇、弱與強在一定條件下是相互轉化的,即治理嚴整就不會有混亂,士卒勇敢就不會怯懦,兵卒堅強就不會軟弱。
5、勢者,因利而制權也。——《始計篇》
所謂态勢,即是憑借有利的情況,以制定臨機應變的策略。
6、将軍之事,靜以幽,正以治。——《九地篇》
主持作戰之事,要做到考慮謀略沉着冷靜而幽深莫測,管理手下公正嚴明而有條不紊。
7、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兵勢篇》
大凡用兵作戰,總是以正兵當敵,以奇兵取勝。
8、合于利而動,不合于利而止。——《九地篇》
對于作戰要慎重,對大局有利才能出兵,不利就應立即停止。
9、善戰者,緻人而不緻于人。——《虛實篇》
善于指揮作戰的人,能調動敵人而不被敵人所調動。
10、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于無算乎?——《始計篇》
籌劃周密的就能取勝,籌劃不周密的就不能取勝,更何況不籌劃的呢?
11、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九地篇》
當置身于死地、絕境之時,士兵才會拼命作戰以求得生存。
12、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作戰篇》
不能透徹了解用兵的害處,也就不能真正懂得用兵的好處。指知利也知害,才能用好兵。
13、始如處女,敵人開戶,後如脫兔,敵不及拒。——《九地篇》
戰鬥開始的時候,士兵如女子一般莊重、娴靜,讓敵人毫無防備;而戰鬥打響後,士兵就像脫逃的野兔一樣行動迅速,讓敵人來不及抵抗。
14、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謀攻篇》
用兵的最高境界,是用謀略挫敗敵方的戰略意圖或戰争行為,其次就是用外交戰勝敵人,再次是用武力擊敗敵軍,最下之策是攻打敵人的城池。
15、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謀攻篇》
百戰百勝算不上是最高明的,不經過戰争而使敵人屈服,才稱得上是最高明的。
16、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動于九天之上。——《軍形篇》
善于防守的,隐蔽自己的兵力如同深藏于地底,使敵人無處窺探;善于進攻的,展開自己的兵力如同神兵天降,使敵人無從防備。
17、善戰者,立于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軍行篇》
那些善于用兵打仗的人。總是預先創造不被敵人戰勝的條件,來等待可以戰勝敵人的時機。
18、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軍形篇》
勝利之師是先創造必勝條件然後再去交戰,失敗之師總是先盲目地同敵人交戰,然後謀求從苦戰中僥幸取勝。
19、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為勝敗之政。——《軍形篇》
善于用兵的人,總是注意修明政治使上下同心協力,并且确保法令的執行,所以能掌握勝敗的決定權。
20、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始計篇》
敵人貪利,則以小利來引誘它,伺機攻擊;敵人處在混亂狀态,則抓住時機攻取它;對于實力雄厚的敵人,需嚴加防備;對于兵強卒銳的敵人,當避其鋒芒;對于易怒的敵人,就通過挑逗的方式去激怒他,使其喪失理智;對于輕視我方的敵人,應設法使其更驕傲自大;對于經過充分休整的敵人,要設法使之疲勞;對于内部團結的敵人,則要設計離間、分化他們。
來源:古文島主
編輯:倪傑(實習生)
【聲明:本号為“全民閱讀推廣”官方公益賬号,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