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融媒體訊 今年以來,江漢區城市管理執法局以市容環境提升為重點,深入推進執法、環衛體制改革,全面推行垃圾分類,城市管理水平及市容環境品質顯著提升。
如今,行走在江漢區,城區面貌發生了令人驚歎、驚奇、驚豔的變化。環境的提升,使廣大市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增強。
從空中俯瞰,漢口火車站及周圍秩序井然;後襄河公園綠樹成蔭,如同城市中跳動的一顆“綠色心髒”;順着青年路行駛,沿途郁郁蔥蔥,美不勝收;傍晚的西北湖廣場成了市民群衆最愛去的休憩場所;到了夜晚,用燈光打造的“江漢之夜”,令人目不暇接。
俯瞰西北湖廣場
市民點贊:
西北湖變化翻天覆地
微改造讓老社區換新顔
7月5日傍晚的西北湖廣場,似乎比白天還要熱鬧。晚上7時,吃完晚飯的市民,有的是老兩口,有的是年輕父母帶着孩子,慢慢聚集到西北湖廣場,或繞湖散步,或廣場跳舞。
在西北湖邊生活了十幾年的毛女士對于西北湖廣場的變化,發自内心點贊。“我從小住在西北湖附近,今年感覺江漢區變化特别大。”她說,對于西北湖廣場的變化,她個人尤其喜歡廣場周邊的景觀亮化設計,光線柔和、層次分明,感覺檔次一下提升了很多。
在靠近花園道一側的湖邊,馮女士一家四口拖着行李箱,正沿湖邊漫步。交談中得知,她大學畢業後一直在外地工作,這次和愛人帶着兩個孩子回到武漢,一下高鐵沒有先回媽媽家,而是來到她從小長大的西北湖走了一圈,感覺武漢的變化真是“天翻地覆”。“已經不是我記憶中的那個武漢了,廣場周邊人行道寬闊平整,看不見垃圾,城市整潔了許多,感覺整個城市氣質不一樣了”。馮女士說。
廣場上,帶着孫女出來散步的吳女士很有感觸。她說,曾經的西北湖邊,到處是不規範遊樂項目,亂哄哄的。經過整治提升,她的小孫女可以抱着籃球,在空闊的廣場上肆意快活奔跑。附近的公廁,也從原來的“髒亂臭”,變身為“淨新香”的智慧公廁,在這裡如廁,比在家裡還要溫馨舒适,小孩也有專門的衛生間,非常人性化。
改變并非隻在西北湖,江漢區的社區街巷環境提升在全域展開。
在江漢區萬松街武展社區,社區環境經過微改造後得到極大提升,居民無不點贊。武展社區書記鄭紅說,社區環境從去年開始改造,特别是牆繪很有特色。92号院的壁畫都是六十八中的100多位學生創作的;14号院的3D立體牆繪,則是聘請專業畫師創作;78号院則以環保為主題,教居民把可回收物做成花盆,種上花。“我們社區的改造,不是社區在唱‘獨角戲’,都是居民一起參加,由大家決定方案。”據了解,江漢區像武展社區這樣進行微改造的社區有很多,如八古墩社區中百宿舍小區,以前環境髒亂差,經過改造後,老居民樓窗台或栽下搖曳的小花,或有垂下的手工珠簾,花壇亮眼的撞色塗裝,映襯着生機勃勃的綠植,美觀又醒目。
俯瞰漢口火車站
商家認同:
環境提升吸引客流
口碑好生意會更好
在江漢路步行街和中山大道江漢轄區,如今很少會看見商家櫥窗貼着五花八門的廣告。
今年3月,城管部門開始對江漢路商圈的窗貼廣告開展集中整治提升。水塔旁邊的“大漢口”是地标性建築,雲集多家商戶,如今放眼望去,櫥窗明亮幹淨,廣告招牌有序,整棟樓形象得到很大提升。談及整治過程,大漢口商業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志勇說,原先的“大漢口”大樓,一樓以上的商家玻璃櫥窗上都貼滿了商家的招牌。剛開始要取締窗貼廣告時,商戶們也不是特别理解,後來經過城管上門給大家講政策、做工作,講江漢路商圈的整體環境提升,商戶們逐漸開始配合。“城管也為我們考慮了很多,在不違反‘一店一牌’的規定下,為我們想了很多辦法。”比如,樓上10家商戶的16塊違規招牌取締後,在一樓為他們設計了集約式招牌,也非常醒目。
“原來的老觀念,認為牌子要多、要大,才能吸引顧客,其實現在消費環境已經發生改變,很多都是‘目的性消費’,顧客都是在網上查好預訂,才前來消費。”李志勇說,作為商家來說,現在做口碑更重要。“從長遠來看,環境提升了,口碑好了,來的人多了,我們的生意自然也就更好。”
負責管理新佳麗寫字樓的現場經理嚴富也有同樣的感受,他說寫字樓有600多經營戶,對6家商戶的9塊違規窗貼廣告進行了移除。“規範廣告,我們是非常支持的,因為歸根結底都是為了提升城市環境,把江漢路中山大道打造成城市亮點,吸引更多客人,也是為商戶營造一個更好的經商環境。”他說:“畢竟武漢好了,遊客增多了,我們的生意才會更好。”
香港路文物市場附近,以前每到周末,近千個占道攤位擠滿人行道,有人甚至淩晨就跑來占位,從香江路口一直延伸至建設大道路口。但是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這裡已經看不到占道現象。
江漢區城管執法大隊直屬三中隊隊長餘飛介紹,從去年5月起,他們對香港路占道經營進行整治。“在這裡擺攤的人來自全國各地,不少人是坐高鐵周五晚上來,周日走。”餘飛說,為了徹底根治占道,除了白天巡查,每個周五晚和周六晚,城管隊員會通宵駐守,不讓占道攤位有機會“落地”。城管還和文物市場聯系,要求加強監管規範市場,想辦法把占道攤販逐漸引入市場内,将周末使用率不高的停車場改成“露天市場”。
經過數月堅持不懈整治,香港路文物市場周邊已經看不到違章占道經營。“為了使香港路占道現象不反彈,我們一直在堅持守控,沒有放松。”自從取締占道後,交通、衛生環境都變好了,周圍居民的投訴也變少了,文物市場的火爆程度卻依然不減。
俯瞰後襄河公園
處處為民:
廁所革命市民受益
過天橋坐電梯真省力
江漢區努力讓居民真正受惠于城區功能品質的提升。
5月24日,全國市容市貌整治工作現場會在武漢市召開,各地代表現場觀摩了江漢區中山大道城管24小時執法和環衛“垃圾不落地”的創新管理模式,活動受到廣泛點贊和好評。“垃圾不落地”是江漢區中山大道清掃保潔班組打造的環衛作業新模式,通過科學設置果皮箱,推行垃圾袋裝化并定時定點收運,加大機械化清掃頻次,城區環境衛生面貌顯著改善。今年來,江漢區将該模式在16條主次幹道予以推廣,随手扔垃圾現象明顯減少,道路更整潔了,“精緻環衛”初見成效。
同時,以全區年底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為目标,加大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力度。制定《街道環衛市場化指導意見》,統一環衛作業時間、作業标準、考核内容,強力推進街道環衛市場化工作,打造市民滿意的居住環境。
江漢城管按照全市“廁所革命”的工作部署,不斷加強公廁各類軟硬件建設,力求建設出使市民群衆滿意的公共環衛設施。截至目前,江漢區已經新建公廁5座,改造廁所20座。為全面補齊公廁數量不足的短闆,着力解決市民如廁難問題,新建的5座公廁分别位于常青公園、王家墩公園、常青一路、青年路客運站和三環線新灣路。對改造公廁遵循“一廁一景”原則打造,根據男女蹲位1:1.5的技術要求設置蹲位數,改造公廁如範湖公廁、西北湖廣場公廁、廣電小森林公廁和菱角湖公廁,基本位于市民群衆休憩、鍛煉、旅遊地點,人流相對較大,廁所改建後,廣受歡迎。公廁配備了中央空調、智能新風系統、智能異味監測、人臉識别取紙等功能,還覆蓋免費WiFi,門口電子屏幕實時顯示如廁總人數、廁位餘位等信息,休息廳提供座椅、手機充電、直飲水機等設施。老舊社區公廁改造,以人為本,如位于漢興街常二社區的楊汊湖公廁,周圍有菜市場,居民區密集,原來公廁髒亂臭,現在全部翻新,使如廁環境大為提升。
7月1日,位于萬松園橫路和航空路的兩座人行天橋加裝手扶電梯後正式投放運營,這是江漢區繼去年馬場路人行天橋安裝垂直電梯後,再次為人行天橋加裝電梯。加裝電梯後的人行天橋明顯客流增多,且絕大多數市民過馬路都願意乘坐電梯。“坐電梯真比原來方便多了,尤其是對我們老人來說,省力。”陪老伴早上出去買菜的張先生說:“以前都要向南步行300多米,乘地鐵站的手扶電梯過馬路,現在方便多了。”
今年江漢區還推出一項利民舉措,對全區存在安全隐患的困難家庭免費更換一次燃氣器具配件,包括管卡、軟管、閥門等。江漢城管燃氣管理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前期入戶調查摸底工作已基本結束,将陸續為這些家庭更換更為安全的燃氣配件。
江漢區萬松街武展社區的牆繪吸引人駐足
/ 數讀·江漢城管 /
景觀亮化已完成264棟樓
招牌改造累計整治1242塊,違法廣告拆除1973處,LED顯示屏拆除1499塊
架空管線整治完成9964米,人行道護欄安裝完成9396米
鐵路沿線問題已整改62處
新建公廁5座,改建公廁20座,範湖、廣電小森林、西北湖等公廁管理水平全市領先
開展“四清一化”行動,完成132條街巷和108個社區各類問題的集中整治
開展“清潔家園”活動,共計清理暴露垃圾和雜物300餘噸、衛生死角230餘處、亂貼亂畫12215餘處、亂搭蓋38處、亂牽挂556處、整治占道和出店經營1480處、宣傳勸導臨街晾曬85處、規整共享單車12900餘輛
整改燃氣安全點位157處,取締違法供應站點24處,收繳鋼瓶673個,整改安全隐患623處
深入開展江漢段長江和漢江核心區範圍内港口碼頭岸線資源優化調整工作,完成17處碼頭、28艘趸船拆除、整合、集并工作
(數據截至2019年7月5日)
本版撰文:陶常甯 李 軍
王 凱 田村童
本版策劃:江漢區城市管理執法局
【編輯:孫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