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告,警告……”
“提高警惕!看好孩子!”
“每年我院有十多例類似病例,教訓慘痛……”
兩周前,兒科專家張思萊和北京和睦家兒科醫生劉華,同時轉發了一條來自青島市婦女兒童醫院副主任醫師DR_任的微博。
幾位兒科領域的專業人士,嚴正地“警告”家長,有一種極度危險的玩具,正在傷害我們的孩子。這種小玩具,隻要孩子吃了超過三顆,幾乎避免不了動手術、開肚子的命運。
到底什麼玩具這麼吓人?
有人可能會覺得上面的話有些危言聳聽,但當我看到“巴克球”三個字的時候,我卻真的希望這種玩具早點被罵上熱搜。
01
什麼是“巴克球”?
提到“巴克球”,可能大家都很陌生,但說起它的另一個名字,大家一定都很熟悉:
磁力球(磁力珠)。
在商家的宣傳文案中,是這樣描述巴克球的:
它是由216顆球狀強磁石組成的新型的益智玩具,借助磁力的特性,可以随意組合成各種造型,極具創造力和想象力。
這些五顔六色的小珠子,每一顆的直徑在5mm左右,體态小巧,因為可以“益智”,所以深受兒童和家長的歡迎。
一些家長為了提高自家寶貝的動手能力,十分熱衷于購買此種“玩具”。
可殊不知,巴克球并不是兒童玩具!
幾乎所有的巴克球外包裝盒上,都明确注明了這種玩具隻适合14歲以上的人群。
在國外,這款玩具的主要售賣對象也是需要“解壓”的成年人。
為什麼呢?
因為巴克球單顆體積小,且色彩豔麗,就像一顆顆五彩斑斓的彩虹糖,稍有不慎,就會被孩子誤吞到肚子裡。
一旦被誤吞,輕則會有腹痛嘔吐的症狀,如果不能随着消化道排出體外,還會造成腸胃穿孔或腸梗阻,甚至危及生命的情況。
2021年9月9日,湖北黃陂一名1歲9個月大的男孩軒軒,突然出現了連續嘔吐的情況,家人本以為他是消化不良導緻,沒想到帶去醫院檢查後,竟然發現孩子的肚子裡有一個“手串”。
由于軒軒不斷地嘔吐,再加上腹脹情況嚴重,已經有了腸梗阻的表現,湖北省婦幼保健院的醫生當即為軒軒做了緊急外科手術。
異物取出手術後發現,軒軒肚子裡的“手串”竟然是11顆巴克球。
磁珠雖小,但磁性非常大,已經對軒軒的身體造成了嚴重的傷害:他的小腸穿孔多達4處,還引起了小腸黏連嚴重和腹水。如果不及時取出,後果不堪設想。
取出的巴克球
而這樣的意外,不是個例,也并不鮮見。
網絡上随手一搜,就能發現很多巴克球“傷人”事件。
央視CCTV2也曾點名曝光這款玩具安全性堪憂。
02
巴克球為什麼這麼危險?
可能許多家長要問,兒童誤吞的意外時有發生,吞紐扣、卡魚刺,甚至孩子吃進一些更奇怪的異物,也很少嚴重到引起腸穿孔的地步,怎麼巴克球會這麼危險?
這其實和巴克球的特性有關。
巴克球具有高達4000高斯的磁力,這個數據遠遠高于國際規定的玩具磁力50高斯的标準。
這麼高的磁力意味着什麼呢?
一顆巴克球,能吸起兩三枚一元硬币;
哪怕隔着一根手指,兩顆小球也會緊緊的吸附在一起。
這麼強吸力的小球,如果吞到肚子裡會怎麼樣呢?
如果孩子夠幸運,單顆的巴克球可能會随着消化道排出體外;如果吞食了多顆巴克球,後果就嚴重多了。
因為巴克球具有高磁力,進入到腸道内的小球會互相追趕,互相吸附,導緻腸管壁被迫夾壓在一起。
學齡前兒童的腸壁有多厚呢?大概等同于10張A4紙疊加的厚度。
而巴克球之間的磁力,大到可以隔着88張A4紙吸附在一起。
随着腸道的不停蠕動,高磁力的小球之間互相摩擦,會将脆弱的腸壁磨出一個個小孔,最終造成腸穿孔、腸堵塞、腹腔感染等後果,甚至危及生命。
央視主持人朱迅,在一場科普直播中就曾現場實驗演示磁力珠為何能緻腸穿孔,簡直觸目驚心。
通過實驗我們可以看到,一旦多顆巴克球在孩子的腸胃中“你追我趕”,順勢遊走,那簡直就成了一個行走的破壞機器,走到哪裡,就會将那裡的腸道穿破。
2019年,浙江的一個8歲男孩誤吞了4顆巴克球,醫生檢查時發現他的食管下段和胃底緊緊的吸扣在一起,若不是緊急手術取出,這些小磁球差點把食管和胃都壓爛了。
而取出來的小磁球,磁性非常大,能将手術鑷子迅速吸住。
這也是為什麼,巴克球不易從體内取出的原因,因為鑷子一旦進入腸道取,就會被吸住,醫生的操作非常麻煩且困難。
一旦已經造成腸穿孔,這個手術難度還會加大。
醫生需要對照影像資料一點一點地仔細排查,切除壞掉的腸段,清理幹淨所有的小球後,才能縫合。
這對孩子的消化道傷害,是終身且不可逆的。
03
想要“益智”,并非巴克球不可
作為家長,在了解到巴克球的危險之前,我也曾經考慮過給孩子買着玩玩。
在某購物平台上,巴克球的銷量也确實不錯,購買量最多的産品已經累計有2.5萬人下單付款。
并且,在商品的評論區裡,我們發現80%以上都是家長給自己孩子買的,而且孩子年齡都不大。
許多家長對巴克球的認知,也存在極大的誤區,除了可以“益智”,對這款玩具可能造成的後果幾乎一概不知。
看到這裡,我真的隻想說,益智的玩具那麼多,為什麼一定要給孩子買巴克球呢?
這東西雖然有益智的功能不假,但它的危害更大!
特别是處于口腔敏感期的小寶寶,他們抓到什麼吃什麼,這種像糖豆一樣的玩具,很容易被他們誤吞到肚子裡。
一些有良心的商家,在遇到購買時,可能會提醒家長或者小朋友,玩這個東西有一定的風險。
但大多數商家,自己可能都不知道誤吞後會有怎樣的後果。
近年來,由于誤吞巴克球的事件頻發,國家對市場也加大了監督力度。
在浙江金華小商品市場,市場監管總局對其中發現存在“巴克球”在售的178家單位做處理。
同時,市場監管部門對市場周邊的集貿市場、批發市場、超市等經營場所也進行了統一排查。檢查過程中,執法人員還向這些經營戶通報小學生誤食“巴克球”事件,要求經營者必須嚴把進貨質量關,自覺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維護兒童身心健康。
所以,我也想提醒各位家長: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我們的孩子不可能24小時都處于我們的監管之下,在家長和社會共同努力為孩子們創造安全的環境之餘,我們更要對孩子做好足夠的安全教育,讓有能力去辨别劣質的玩具并規避這種潛在的危險。
想要益智,也并非巴克球不可,積木、拼圖、魔方……很多玩具都可以替代它。
玩具的安全雖然很重要,但孩子的心理健康發育同樣不可忽視,多抽些時間陪陪孩子,比送給孩子這些五花八門的玩具有意義的多,不是嗎?
- END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