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是以其豐富多彩的顔色、豐富的質地特色而被越來越多的人所喜愛!翡翠的知識博大精深,那麼什麼樣的翡翠才算好翡翠,我們又該如何去辨别呢?
1:看顔色
翡翠的色彩異常豐富,它是評價翡翠優劣和價值極為重要的一個因素!翡翠界有句話:紅翡綠翠紫為貴!在衆多的顔色中主要還是以紅、綠、紫這三色最為讓人熟知,它們都是翡翠中的高檔顔色,其中尤以綠色最為豔麗與名貴。
在傳統分色上,人們将翡翠的綠色以濃、陽、俏、正、勻為上,所謂“濃”是指翡翠的顔色表現為深綠青翠而不帶黑色,而綠色比較淺微的,則為“淡”。“陽”就是顔色要明亮鮮豔,看上去使眼睛一亮,而陰暗不明亮的則叫“陰”。“俏”則是指翡翠的綠色要顯得晶瑩美麗而可愛,反之則為“老”。“正”,顔色要純正,不帶其他雜色,如帶有雜色,就顯得“邪”了。“勻”是指綠色要均勻一緻,如果綠色分布深淺不一,就被稱為“花”了。
翡翠綠色中的上品有四種:
帝王綠,翡翠中最正最濃最昂貴的綠色,綠的流油不偏色!種為老坑玻璃種,質地細膩,水頭充足,起膠感特别強!
寶石綠,為深濃的正綠,不帶任何黃色,透明度好,高雅而莊重。因其色似祖母綠,故又稱“祖母綠”。
陽綠,綠色中略呈黃,透明度好,色感活潑有朝氣,因其色如翠綠的秧苗,故又有“蔥心綠”與“黃陽綠”之名。
辣陽綠,多指不帶任何黃色和藍色的中度深淺的正綠,質地細膩,水潤飽滿,比陽綠更加濃烈,濃豔并存!美麗而大方,有的地方稱為“翠綠”。
這四種最為名貴,尤以帝王綠為最佳。
翡翠的“綠”淋漓盡緻地體現出了翡翠的高貴迷人魅力,是決定翡翠價值非常重要的因素。更為奇妙的是,這些綠色又呈現不同的形狀,如帶狀的帶子綠;大小不等、互不相連呈塊狀的團塊綠;絲絮狀的絲絮綠,另外如絲塊綠、均勻綠、靠皮綠等等,這就使得翡翠的綠色更加變幻莫測。另外,專家常常根據綠色的大緻排聚方向,即綠色的走向,尋找綠色變化的規律,從而正确判斷綠色的深淺與厚薄的程度。
2:看種水
翡翠的色彩并非是單純存在的,它是通過翡翠的質地呈現的。首先是它的透明度,透明度是鑒定翡翠的主要技術依據。翡翠的透明度,在珠寶行業中,又俗稱“水頭”或“水”,透明度高者,常說成水頭足、水頭好、水頭長,透明度越高越好。通常測試翡翠水頭的方法是,如光線能穿越玉料中達到3毫米的深度,為一分水,穿透深度越高水越多,如能達到三分水的翡翠就可認定為上等品質了。
根據水頭的長短,将那些水頭足,透明或半透明的翡翠,稱為“老種”。老種色彩亮潤,色與底融為一體,質地細膩緻密,硬度、密度和折射率均較高。而那些不透明,發幹發嫩、水頭少、光澤不亮,質量較差的,則稱為“新種”。新種雖說也會有鮮嫩的顔色,但因水頭差,硬度密度不夠而顯得色調呆闆而且容易掉渣。還有一種介于新、老種之間的稱為“新老種”。
影響翡翠價值的因素,還有底裝。底裝又可稱“底子”。它通常多指翡翠質地的幹燥程度,也可以講底子是沒有綠色的翠,而翠又是有色的底子。底子的顔色沒有一定的形狀特點,常表現為深淺不同的無色、白、灰、藕色以及淺綠色等。
翡翠底子的質地是由其結構的精細程度、水頭以及雜質與绺裂的多少而決定的。根據它的顔色,水頭和淨度來形容底子的名稱多達數十種。例如玻璃底、蛋清底、冰底、紫水底、灰水底、無青底、香灰底、藕粉底、湖綠底、油青底、青花底、渾水底、白花底、白沙底、細白底、灰沙底、石灰底、糙白底、奶白底等等。比較名貴的如玻璃底,結構細膩,熒光感強且水頭足,綠色均勻,呈半透明狀态;而蛋清底則晶體顔色偏白,猶如蛋清一般,水頭足,呈半透明,又稱為糯化底;清水底指底子無色或顔色均勻,水頭充足,猶如冰般晶瑩,冰清玉潔故又稱“冰底”。
3:看雕工
佩玉自古以來就有消災避難,護佑平安的說法。玉雕飾品一直沿着人們所祈求盼望的理想和情思把動物或植物形象巧妙地組合,具象或抽象地雕琢在玉上。譬如蝙蝠,表示“幸福”;仙鶴、梅花鹿表示“長壽”;竹子表示“節節高、步步高升”;蠍子、老虎表示“避邪”等,巧妙的組合形成了一種特别的玉雕文化。如果沒有精湛的技藝、耐心、智慧,就誕生不了帶靈氣的理想飾品。常見的雕刻手法有淺浮雕、高浮雕、镂空雕、圓雕、線刻等。精雕細刻的翡翠飾品可充分表達各種情感的需要,是饋贈親友最好的禮物。
人養玉,玉同樣也養人!充滿靈氣的翡翠飾品,需要用心呵護和保養,雖然它很硬,但它怕磕磕碰碰,它不怕水和油,但不能接觸強酸與強堿。最好的保養方式就是随時佩戴,用人體體溫和分泌的油脂水氣來滋潤它。如果有緣,原本質地稍差的它也會變的越來越晶瑩剔透來讓你驚喜!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