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給大家講幾個小新聞吧,新聞雖小,攤到自己身上都是大事。
一
吉林有個李女士,人在外地,買了個房一直沒裝修。2020年的時候,樓上鄰居跟她聯系,說自己家裝修要改下水,改了幾次都有漏,所以跟她要鑰匙,可以進去看看并測試防漏情況。李女士在外地,對方要求将鑰匙郵寄過去。
李女士想,人家也是認真,怕萬一樓上改了下水,沒做好漏到自己家,就把鑰匙寄過去了。
今年,李女士回來準備裝修新房,一進自己的房子,驚呆了。
屋頂盤着大大小小的水管,這才發現鄰居将大量下水管道伸到家中,在棚頂上打了15個孔洞,包括一處房梁。
李女士說,也不用賠了,恢複原狀吧,對方不理。也不賠錢也不恢複原狀,李女士就截斷了樓上的管道。
結果,鄰居從7月起不斷通過管道洞口向樓下倒水,李女士家的裝修進行不下去了。
李女士目前已經起訴,正在等法院進一步受理。
這是要多沒邊界感的人才做得出來的事啊!這就是欺負人了。
在農村裡,造房子,無賴的人欺負鄰居,地基打過來一點,經常有因此打架的新聞,或者弱者忍聲吞氣。
我小時候住的地方,拆遷前都是自建房,鄰居之間也是友好的,但我媽後來跟我說,70年代,當時翻造房子的鄰居就要越過中界限。我奶奶怕事怕翻臉,沒吭聲,隻說兒子媳婦回來問一下。我媽回家立馬說不行,沒得商量就拒絕了。
沒想到商品房年代還有人這麼做,我不是很理解,肯定會被反擊的啊,肯定要改管道啊,不怕麻煩嗎?大概就是賭人家是個可以被欺負的人吧。
二
還有個新聞,湖北那邊的一個事。一對夫妻,2017年2月生的兒子。
同年11月,兩人因感情問題離婚。根據離婚調解協議撫養權在媽媽這裡,爸爸每月付撫養費2000元,兒子3歲起增加到2200,每半年支付一次。其他教育費及醫療費父母各承擔一半。
2020年9月,男的再婚,想要再生個孩子,就跟孩子媽說,我要撫養照顧的人數多了,疫情期間收入也減少了,撫養費能不能降點?降到1000。被孩子媽拒絕了。
4月份,男的把親生兒子告上了法庭,訴求是撫養費付1000元每月,一直到兒子18歲。
上了法庭麼就要調查,孩子費用到底多少,你們的收入到底怎麼樣。情況是這樣的,這對前夫妻是同單位的,女的收入在3000元到4000元,男的收入相對穩定,也沒怎麼受疫情的影響。
孩子目前上幼兒園,期間學費、醫療、生活費等實際開支遠遠高于每月4000。說是除了基本撫養費,教育醫療另外一人一半,估計之前也是不容易跟孩子爸爸拿,都說出1000一月了,你想想。
法院判得幹脆:駁回男的訴求,繼續每月2200。
可不是嘛,你的意思是你再婚,大兒子兒子你就可以不管了?自己适當出點,其他的孩子媽去填平?你管自己再開花結果,以前結的果其他園丁看着辦?
人生不能重來,每一步都要想好。談戀愛互相要交健康證,結婚要查對方有沒有欠債,生孩子要想好自己未來20年規劃。
每個人都要做自己能承擔的事,你承擔不了,無法為目前的人生負責,就不能開始自己的下一段。大兒子還養不起呢,怎麼能生下一個呢對吧。生出來風吹吹會長嗎?
網上也有人說,2200不少了。我也不知道普通工薪階層離婚孩子的撫養費大概出多少。我問了幾個,年薪十幾二十萬的,基本5000起步。當然,撫養費确實也要看各人的收入,城市的平均水平來。
另外,人生有不同的過法,也可能前夫妻對孩子的養育有不同看法,比如男的覺得可以不要上培訓班,可以随便上個幼兒園,也不用吃那麼好,玩具也不用買,錢肯定能省下來。父母的想法确實就是孩子的命。
但之前離婚的時候說好的,就是達成協議的,你規劃自己的人生就得考慮到要履行這個協議啊。
人類社會不是馬賽馬拉大草原,動物遷徙時種下的生命,能否活下來全看羚羊自己的造化。
三
上周,我的小侄子拎了一隻兔子跟我說:大姑,這是我媽媽給我買的,然後就一直在跟那隻小小的雪白的兔子玩,他很想跟我分享他對兔子的喜歡。
有條小新聞說的也是兔子。福建漳州,視頻上湯先生7歲的兒子放學回家,看到姥姥送的兔子被殺,雙手抱着已經剝了皮的兔子崩潰大哭。
看得我也想哭。
湯先生說,這隻兔子是孩子姥姥家養的肉兔,不是寵物兔,姥姥讓他們帶回來也就是給他們吃的。孩子确實是想養,但兔子太瘦,怕養不好死掉,就……
父母看到孩子崩潰了,也覺得自己做錯了,說要再去逮一隻給孩子養。
我看在這條新聞下,有人說,小時候家裡也養了兔子,被家長殺了,炖了,殺它的時候我不小心看到了,一輩子的陰影。
父母确實做錯了。雖然人類一直在殺生吃肉,但對生命的憐惜和畏懼是一直存在的。不能說我們吃牛肉吃豬肉,所有的當面殺戮都無法去反對。我們知道電影裡都是演的,但看到血腥的鏡頭還是會閉上眼。
另外這件事對家長,也不僅是家長,對所有人都是個提醒:不要漠視甚至去摧毀别人心中珍視的東西,哪怕你和他的想法不同,你覺得這隻是一隻肉兔或者,你覺得女兒找的男朋友配不上她,甚至是個混帳。
我們所珍視的,不僅是被珍視者,更重要的是我們的珍視本身。珍視本身是我們生命的崇高體驗,我們希望别人能尊重這種珍視。
END.
作者:魯瑾 電台主持人/專欄作者封面
封面圖片作者:Sam Kalda
插圖來自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