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新聞網訊暴走、爬山、廣場舞……這都是時下最流行的鍛煉方式,但也是容易出現運動損傷,特别是關節損傷的運動。30多歲的市民蔣先生想通過快走減肥,時常暴走10公裡。不料膝蓋半月闆受到損傷,下不了床。
專家提醒,運動要根據自己的年齡、體質、适應能力調節運動量,暴走時間過長或過快,會對膝關節造成磨損和損傷。
1
男子為減肥常暴走10公裡 半月闆損傷
“三月不減肥,五月徒傷悲”,節食減肥不健康,健身成了潮流,于是不少人選擇運動減肥,可是如果運動不得法,也會導緻嚴重後果。
今年30多歲的蔣先生是一名白領,長期坐着辦公,缺乏鍛煉。工作幾年來,不斷增加的體重讓他苦惱不已。有一次和同事聊天時,聽說快走可以減肥。“過完年後,我就決定每天吃完晚飯出門快走10公裡減肥。堅持了幾個月,減肥效果非常顯著。可是膝關節又腫又痛。”
6月9日,在家人的陪同下,蔣先生來到醫院就診。接診醫生檢查後發現,蔣先生膝蓋關節磨損嚴重,而且由于運動姿勢不對,扭傷了膝關節,造成半月闆和韌帶的中度損傷。由于傷情較重,蔣先生需要停止“暴走”,并進行藥物治療,如果膝關節繼續磨損,甚至需要進行關節置換手術。
傍晚南湖邊,許多市民快走、慢跑。
2
剛開始走路鍛煉 每天8000~10000步比較合理
快走的好處雖然很多,但是合理的方式和頻率尤其重要。骨科專家雷醫生說,運動量沒有統一規定,因人而異。運動量的制定要遵循漸進性、反複性和個體化的原則。
漸進性原則要按照人體對運動的适應性變化,有計劃地增大運動負荷。一定的運動負荷量對身體作用一定次數和時間之後,才能讓身體适應,然後再逐步增大運動負荷,使身體适應新的水平,最終達到增強體質的目标;而反複性原則要求做到運動和間歇相結合,既要充分的運動,又要有适當休息。其次是時間安排上有規律地進行鍛煉。
要注意的是,鍛煉需要量力而行,特别是對于初次鍛煉的人群,不宜過度。“我們認為,對于初次通過走路鍛煉的人,每天8000~10000步是合理的。運動的好處不用說,醫學研究表明,每天步行1小時以上的男人,心髒局部缺血的發病率隻是很少參加運動者的四分之一。”雷醫生說。
另外,快走的姿勢也有講究,眼睛自然地直視正前方,上半身挺直,不要前傾或駝背,肩膀自然放松,收小腹。雙手輕輕握拳,手臂彎曲、配合步伐向後擺動。擺動手臂除了可以增加運動強度,也能有效地帶動整個身體的節奏。
3
哪些人不适合快走?
“像蔣先生這種情況,暴走千萬别超1小時,走前一定要做熱身運動,有很多方法是可以避免運動損傷的。暴走族每次鍛煉30分鐘~1小時,每次最多四五公裡,速度不要太快。爬山族最好一周一次,普通市民1小時左右,身體素質好的可以放寬到2~3小時。”雷醫生說,此外,像骨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髋關節和踝關節滑膜炎症患者,還有頸椎疾病、頸椎間盤突出症、腰椎間盤突出症這類人群不适合暴走。有心腦血管疾病、骨關節疾病的患者要适度運動,一旦出現頭暈、胸悶氣短等情況,要減少運動強度和時間。另外,陰雨或大霧天氣路面滑、氣壓低、空氣中的氧氣含量少,市民不宜長時間戶外運動。
(浔陽晚報記者 餘超/文 徐田剛/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