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拜單車30天8次騎行?消費者與摩拜單車是消費關系,企業有義務做到計價準确如果用戶被無故扣款,若是技術上原因導緻計價不準确,則侵犯了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摩拜單車30天8次騎行?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消費者與摩拜單車是消費關系,企業有義務做到計價準确。如果用戶被無故扣款,若是技術上原因導緻計價不準确,則侵犯了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
不到24小時,普通用戶騎行距離最多是多少?在摩拜單車上,這個答案竟然是七萬多公裡。
“昨天騎行完後關了鎖、APP上也顯示行程結束已扣費;今天再想掃碼時,卻顯示上一輛車未關鎖;24小時不到,賬戶已行駛七萬四千多公裡,可以媲美環球旅行了……”山東用戶賈鑫(化名)向法治周末記者講述了自己的一段摩拜騎行經曆。
摩拜單車在方便人們出行的同時,存在的問題也開始凸顯——在微博、貼吧等平台,頻頻有用戶吐槽摩拜單車存在亂計費問題,這讓用戶的使用感覺并不美好。
例如:騎行結束後,本該鎖車就代表結束計費,但是“滴滴”關鎖聲響後,後台卻還在計費;
想要用車時,打開APP,卻意外發現界面顯示自己正在騎行,但此刻根本還沒使用過這輛單車;
之前用車結束時,進行了關鎖、APP也顯示了收費信息,但下次掃碼想用車時,卻一直提示上次行程未關鎖……
1用戶:計費亂象各異
5月18日下午,上海用戶陳磊(化名)在外辦完事後,像往常一樣騎摩拜單車回家,到達終點時,他把車鎖好後便回到了家裡。按照摩拜單車每30分鐘1元的計費标準,應該在鎖車後幾分鐘内自動從賬戶餘額中扣除1元錢。
不過,第二天早晨陳磊出門想要再用車時,發現自己賬戶餘額不足,經過查看,他才知道昨天這一單跟往常不一樣:這段往常隻需騎行2km、十幾分鐘就到家的路程,被摩拜計時騎行時間209分、騎行距離44km,計費7元。
“難道是自己結束行程後,有人又繼續騎行了這輛單車?但是這次行程的路線圖顯示,起點和終點都是我輸入的地點,隻是旁邊又出現了好多雜亂無章的線路,這些線路不像正常騎行的路線,倒像一輛不守規矩的直升飛機,橫沖直撞地在各個建築物上飛來飛去。”陳磊感到不解。
随後,陳磊撥打客服電話進行反饋。客服随後對這單行程的價格進行了調整,收取了正常行駛費用1元,多扣的款項退還到了他的賬戶,不過未解釋具體原因。
法治周末記者了解到,除了“關鎖後還在計費”的情況外,部分用戶還遭遇了“未騎行卻顯示已騎行”的異常情況。家住北京的李輝(化名)向法治周末記者介紹了他的“奇特”經曆。
4月29日晚上,想要用車的李輝,打開摩拜單車APP時,發現其賬戶上顯示,有一單行程正在繼續,這單行程已經騎行了4小時6分鐘、騎行距離116620米,預計收費達到9元。
“可是我根本就沒有騎車,這兩天也都沒騎,這四小時多的車程來自于哪裡?”李輝介紹,“當時我撥打了客服電話,沒有接通後,便截圖在微博上@摩拜單車官方微博,應該是小編看到了我微博,之後這筆行程就自動結束了,沒有進行扣費,也沒有留存在APP的‘我的行程’記錄裡,就這樣不清不楚地來,又不明不白地去了。”
“幸運”的是李輝碰巧發現了這筆行程單,而有類似經曆的用戶王巍(化名)卻在事後才發現,自己曾為兩筆沒有騎行過的行程進行了買單。
5月底,王巍在使用摩拜單車APP時,偶然發現“我的行程”裡有一單顯示為4月14日早上6時32分開始的行程記錄,該行程顯示騎行時間990分鐘、騎行距離85km、花費16.5元。但是在這個時間段,王巍并未使用過摩拜單車。
除此之外,在翻看之前的行駛記錄時,王巍發現其在1月11日時,還有一單記錄存在異常、并非自己所騎。這一單行程顯示,騎行669分鐘、騎行距離200km,花費11.5元,行程詳情上的路線圖也雜亂無章。
在記者聯系采訪後,客服已将這兩筆異常行程計費退還至王巍賬戶。
2摩拜回應:可能是信号幹擾所緻
以上“異常”情況是由什麼原因造成?為什麼有的用戶是收取正常計費後退還其他錢款,有的用戶的行程單直接被删掉處理……帶着用戶的種種疑問,法治周末記者聯系到摩拜單車公關部相關負責人。
該負責人解釋,關鎖後未結算的問題,可能是在關鎖後,由于附近信号幹擾,暫未觸發電子控制模塊的鎖車開關,後台管理系統未收到鎖車信号;發生該情況,在APP上按照提示點擊進入,後台客服會幫助結費,并且會根據實際騎行裡程計費,不會多扣用戶費用。
“用戶關鎖後,地圖上又出現新的騎行路線,是由于在手機信号弱和附近受信号幹擾的情況下,可能會導緻GPS輕微漂移,并非是又被其他用戶騎行。”該負責人表示,針對以上的問題,會繼續優化系統提升用戶體驗。
至于行程記錄被删,該負責人表示,公司後台是無法删除用戶行程的;對于未騎行卻顯示已騎行的情況,該負責人表示,該情況可能是用戶打開APP時,出現的是上一次的行程扣費界面;不排除該用戶之後,其他用戶騎過的可能性。
3推敲:企業硬件設施有待加強
北京市炜衡律師事務所上海分所高級合夥人鄒曉晨認為,摩拜單車作為智能單車,依賴于通信網絡,如果出現網絡延時或者信号受阻等原因,自行車的芯片組未成功向服務器發射信号,可能就會出現掃碼時不能正常開鎖、騎行結束時不能正常關鎖、關鎖後行程仍在繼續等情況。
“對于用戶賬戶‘被騎行’的狀況,可能存在兩方面原因:一是數據庫産生了錯誤,二是用戶賬号被盜,不過,網絡攻擊背後通常有利益推動,就個别用戶、并且牽涉金額不大的情況來看,黑客攻擊的可能性不大,前者可能性更大。”鄒曉晨表示。
半島網評論員王學義對媒體表示,目前來看,出現扣費大多是因為“系統故障”“信号問題”等,說明企業的硬件設施建設和維護還需進一步優化,并加強維護。
4質疑:數據失誤是否有意為之
不過,也有用戶并不認可技術原因的說法。有用戶質疑:“這些莫名冒出來的公裡數和騎行時間,會不會是摩拜系統後台自動運行、故意設置騎行進行刷單,以增加後台數據?”
記者注意到此前也有過類似的質疑聲。今年2月,艾瑞咨詢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1月2日至8日一周時間,摩拜單車日均總有效使用時間為939.1萬分鐘,排名第二位的ofo日均總有效使用時間為258.3萬分鐘,前者數據幾乎是後者的4倍。彼時,就有網友評論:同樣是共享單車第一陣營,相差如此懸殊,摩拜是不是把鎖車後繼續計費等情況的時長,也都計算進了使用時長中?
記者注意到,2月8日,第三方數據研究機構比達咨詢數據顯示,2016年ofo以51.2%的市場占有率位居行業第一,摩拜單車以40.1%占比排名第二。一天後,大數據監測平台Trustdata數據顯示,2016年年末,摩拜單車月活躍用戶量已達313.5萬人,相當于ofo的3.3倍。
業内有觀點指出,摩拜和ofo數據“掐架”,可以洞悉出共享單車“雙雄”的競争已經進入全領域,包括用戶數量、日活躍用戶、用戶騎行時長、覆蓋城市等;共享單車混戰的背後,是資本的狂熱追捧。
“後台數據是公司估值、融資的一項依據,此前在其他應用中,出現過刷用戶活躍度的情況。不過,用戶對于摩拜單車是否故意刷單的猜測,除非有證據證明摩拜單車的後台上,确實留有用戶的異常行程、且是主觀故意導緻該情況發生,否則難以認定。”鄒曉晨表示。
5專家:中止使用應對用戶作出補償
根據用戶提供的截圖,法治周末記者看到,在APP上反饋問題後,頁面會提示“我們已收到計費異常通知,本次騎行将會正常結費,您的賬戶将在關鎖确認後恢複使用”。
“這意味着,行程出現異常時,用戶的賬戶會被凍結,直到這筆行程關鎖之前都無法使用;雖然最後摩拜會退還多餘錢款,但是摩拜自己出現的問題,導緻用戶在此期間不能使用其他車輛,隻能改換其他交通工具,這難道沒有給用戶造成損失嗎?”陳磊表示。
中國消費者協會律師團團長、彙佳律師事務所主任邱寶昌表示,消法第十條規定,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有權獲得質量保障、價格合理、計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條件,有權拒絕經營者的強制交易行為。
“消費者與摩拜單車是消費關系,企業有義務做到計價準确。依據用戶的反映,目前一般是用戶主動反饋計費異常問題後,才能得到解決,如果不反饋可能就會被無故扣款,這種情況下,如果是人為造成計費異常,則涉嫌構成欺詐;如果是技術上的問題,導緻計價不準确,則侵犯了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需承擔違約責任進行退費;若耽誤消費者使用,應彌補消費者的損失。”邱寶昌說。
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産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李俊慧表示,有異常消費記錄,在未查清原因前,暫時不允許用戶使用,有其合理性;但是如果異常消費記錄不是用戶不當使用造成的,平台企業應對暫時中止用戶使用給用戶造成的不便或損失,予以補償或賠償;如果用戶實際未使用單車,卻遭遇系統扣費,對于涉嫌侵犯消費者權益的行為,建議消費者權益保護部門及有關部門介入調查,對平台可能存在的不當經營行為及時處理。
記者注意到,2016年12月,摩拜單車遇網絡故障,出現大面積無法解鎖。彼時,針對解鎖故障,摩拜方面給出了補償券,隻要解鎖遇到問題,便會有騎行券進入用戶賬戶。
不僅摩拜,小鳴單車此前也發生過“亂扣費”的情況。今年4月,《都市快報》報道,浙江嘉興的施先生僅騎了20分鐘小鳴單車,明明已經關鎖還車了,可APP還在“瘋轉”,一個晚上計費飙升到了41萬餘元。彼時,小鳴單車市場部負責人張恒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回應,由于租車計費系統升級導緻數據出錯,已對遭遇此次故障的用戶進行了短信告知,并雙倍返還了實際租車費用。
點擊“閱讀原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