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有關農業漢字

有關農業漢字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0 15:51:28

有關農業漢字(漢字中的文化春)1

在以農業為主的古代中國社會中,作為文化載體的漢字能充分體現農耕文明的發展。生活中,我們常說耕耘這個詞,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但耕與耘是不一樣的。詞語“耕耘”中儲存了哪些農耕文化信息?

耕字比較好理解,篆文字形由“耒”和“井”組成。《說文解字》注釋耕字是“犁也。從耒,井聲。一曰古者井田”。耕的本義是“犁也”,即用犁頭将泥土翻松,以便下種或布秧。耒指用來翻地的犁頭,井表聲,“一曰古者井田”指古代的井田制,說明井在耕字中也有表意的作用。

說到耘字,沒有親自做過農活的人可能很難準确說出它的含義。耘是形聲字,從耒,從雲,雲亦聲,《廣雅》解釋其為“除也”,耘字本義是指除草。宋代詩人範成大在《四時田園雜興》中寫道:“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把那種男耘田,女織麻,孩童也學種瓜等幾幅饒有意趣的農家生産小景描繪得淋漓盡緻。

在古代農事活動中,耕與耘都不是簡單的工作。每逢春季到來,随着氣溫逐漸上升,農民從地窖中取出沉睡了一冬的種子,放入溫暖的水中浸泡,使其恢複活性。同時,也開始驅趕耕牛,将耕地重新翻整一新,這些工作看似瑣碎,但在沒有農業機械的年代,卻是十分吃力,是春耕必不可缺的步驟。

水稻插秧後,要時時照顧苗情。耘田這道工序至今還很難完全用機器來取代,而且耘的工作伴随水稻的生長過程,需要進行多次,古時的耘包括一耘、二耘、三耘。詩中寫道:“莫教稂莠敗嘉禾”,道出了耘的目的,這裡稂和莠都是形狀像禾苗而妨害禾苗生長的雜草。耘田的時節正值一年之中最熱的小暑和大暑,最是難熬,農人往往需要在烈日下暴背炎蒸。詩中說“解衣日炙背,戴笠汗濡首”,“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農人腳下暑氣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經累得筋疲力盡還不覺得炎熱,隻是珍惜夏天晝長能夠多幹點農活。

随着使用,耕與耘組合成詞語“耕耘”,泛指農耕之事。《荀子》中說:“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時,故五谷不絕”。浸種、耙耨、插秧、灌溉、收刈、持穗、舂碓……農耕之事遠比耕、耘複雜得多。對于農人來講,一年四季都有那個季節該幹的活兒——農人與土地、農作物,在無數個節氣輪換間彼此心心相印:侍候莊稼的那雙手,幹裂粗糙,卻沾滿谷花麥香;每一棵嫩綠的秧苗,在那雙幹裂粗糙的手的用心照看護理下,由嫩綠到深綠、蒼綠,最後變成飽滿成熟的金黃,變成種田人那張黝黑褶皺的笑臉。

《論語》中說:“禹、稷躬稼而有天下”。中國古代是農耕社會,一部古代農業史,何嘗不是一部農人們如何付出、如何勞作、如何跨過沉重與痛苦,最終收獲希望與欣喜的壯闊曆史。人們很早就知道财富來源于自己的勞作,不躬耕田疇便不會有生存的資本,于是在日複一日的勞作中,領悟到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這一樸素的真理帶着泥土的味道,讓整日與泥土為伴的人們相信并謹記天道酬勤、力耕不欺,利無幸至、力不虛擲。

向土地刨要生活是一切不同方式生活的基礎。人們感受到了耕耘不僅在田地裡,也在日常中,于是從古至今為政治學、士工商賈,都成為人們孜孜以求勤勉自勵的所在。所以我們看到,“耕”“耘”本是以農民農業生産為素材而創造的字,其内涵卻日漸擴大和升華。

《唐才子傳·王勃傳》中說:“心織而衣,筆耕而食。”人們把寫字畫畫、著作文章叫作“筆耕”,把勤奮讀書叫作“目耕”,把勉力教書叫作“舌耕”,都源于對智力勞動需要像農民耕作那樣辛勤的認識,以及憑學問自食其力的自豪感。揚雄《法言》有雲:“耕道而得道,獵德而得德。”連道德修養的獲得,都可以用“耕”作動詞。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耕耘二字,不僅教會我們敬畏土地、敬畏糧食,更勉勵我們實幹奮進——沒有一鋤一犁的耕耘,再美好的願景,終究也是空中樓閣。曆史的洪流浩浩湯湯,新時代的氣象朝氣蓬勃,偉大的時代歡迎每一個願意耕耘的人,也不辜負每一個辛勤耕耘的人。

◎本文原載于《中國紀檢監察報》(作者郝思斯),圖源網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