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六安讀音最新?“六安”的“六”到底讀Liù還是Lù?近期,随着“六安”在新聞中頻頻出現,這個問題再度引起網友關注,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安徽六安讀音最新?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六安”的“六”到底讀Liù還是Lù?近期,随着“六安”在新聞中頻頻出現,這個問題再度引起網友關注。
《咬文嚼字》主編黃安靖告訴記者,“六安”之“六”的讀音過去沒有争議,讀Lù。各種辭書也為“六安”的“六”注Lù這個音。2005年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未收“六安”這個地名,并删除了“六”字頭下“lù”這個音。此後,2012年出版的第6版、2016年出版的第7版,均未收錄“六安”詞條。有學者認為,依據古今音變規律,“六”的文讀音Lù已在普通話中消失,因此,新版《現代漢語詞典》不再收這個音。
黃安靖認為,普通話語音系統中的确已不存在Lù這個音,“六安”之“六”怎麼讀的關鍵在于,地名讀音是否都要按普通話讀音來讀。如果這個答案是肯定的,《現代漢語詞典》收錄的不少地名都要重新注音。
“其實,前輩學者早已注意到這個問題,提出了‘名從主人’的原則,特别是地名、姓氏的讀音,尊重‘當地人’或‘當事人’的習慣。換句話說,就是把這些尚帶有方言色彩的讀音,吸收進普通話的語音系統。涉及‘六安’這個地名的讀法,當地人主張讀Lù,因為這最接近當地的方言音。這也是辭書,包括《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前所有版本,将‘六安’的‘六’注Lù音的原因。”黃安靖說。
2016年《咬文嚼字》第6期曾刊發《從“六安”的讀音說起》一文,對厘清“六安”的讀音有一定參考價值。
從“六安”的讀音說起
文/獅子坡
4月27日,在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的一則新聞報道中,主播郭志堅将安徽“六安”的“六”讀作了liù。随後許多網友紛紛指出,郭志堅的讀法是錯的,“六安”的“六”應讀lù。4月28日,郭志堅發微博回應:“謝謝廣大觀衆對‘六安’地名發音的關注。對于媒體工作者來說,發音書寫的唯一依據是經過國家權威部門審定的字典,相信大家一看就明白了。”在微博後附上了《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相關頁碼的照片,照片顯示“六”在該詞典中隻收錄liù這個讀音。郭志堅以此強調,他沒讀錯,“六安”的“六”就應該讀liù。
語言文字很複雜,沒有人敢說,他能認識所有的字,能讀對所有的字音。所以,勤查工具書是每個人必須養成的習慣。播音員遇到問題,能自覺地向工具書“請教”,這一點是值得肯定的。然而,任何一部工具書,都有自身的功能、條目範圍、查檢方法以及編纂意圖等等,查檢者務必熟悉、領會。在《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中,“六”确實隻收一個讀音liù,但此字頭下所收錄的詞條中并沒有“六安”一詞。該詞典未收(或有意或無意)“六安”這個地名,并不說明它一定主張“六安”的“六”也讀liù。有媒體詢問過《現代漢語詞典》編寫組的有關人員,得到的回答是:在過去的《現代漢語詞典》中,收有“六安”詞條,“六”注的音都是lù。2005年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2012年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均沒有收錄“六安”詞條,這是一個疏漏。現在正在編纂《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其中會收“六安”,“六”将注lù這個音。“六安”的“六”到底該讀什麼音,“相信大家一看就明白了”。
任何工具書都不是“萬寶全書”,都會有這樣那樣的缺陷,甚至會出現錯誤。如果所查問題正好碰上工具書的缺陷或錯誤,怎麼辦?所以,查工具書不能隻查一種,要多查幾種,要進行多方面比較。《辭海》《漢語大詞典》《漢語大字典》等權威語文類工具書,都給“六安”的“六”注過音,注的都是lù。《中國古今地名大詞典》由國家主管地名工作的民政部組織編寫,“六安”的“六”注的也是lù這個音。
地名的讀法,通常遵循“名從主人”的原則,即當地人怎麼讀,就怎麼标音。“六安”已有2000多年曆史,原本是一個郡國名,始置于西漢元狩二年(前121)。東漢建武十三年(37)并入廬江郡。北宋置六安縣。明清時置六安州。1912年改為六安縣。1978年設六安市(縣級),1999年升設六安地級市。“六安”的“六”,當地人一直主張讀lù而非liù,因為這個音最接近當地的方言音。這就是權威工具書将其注音為lù的原因。當地人主張的讀法,其實源自“六”的古代讀音。同理,南京“六合”的“六”,也應讀lù不讀liù。除了“六安”“六合”以外,全國還有許多地名都依據“名從主人”的原則,按最接近當地方言的音讀,這些音也大都源于其古代讀音。如山東“東阿”的“阿”讀ē,不讀ā;河北“蔚縣”的“蔚”讀yù,不讀wèi;湖北“黃陂”的“陂”讀pí,不讀bēi;安徽“蚌埠”的“蚌”讀bèng,不讀bàng;浙江“台州”的“台”讀tāi,不讀tái;廣東“番禺”的“番”讀pān,不讀fān;等等。
為什麼在一些地名中一直保留着最接近古代讀音的特點呢?這是一個十分有趣的問題,分析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結論可能也不一樣。我們認為,這與古代的社會文化有關。我國古代有“故土”情懷,除非出現“不可抗力”因素,古人大都世世代代居于某地。古人在京城或外地做官,緻仕後往往“告老還鄉”,回到故裡。就是在外地去世了,也會把遺體運回家鄉,葬于故土。地名便被世居于此的人們代代口耳相傳,發生音變的可能性相對較小。并且,家鄉的地名也是家鄉的符号,能勾起家園情懷;重鄉情的人們,不忘故土,會在潛意識裡記住家鄉的一切,也包括家鄉地名的讀音。
當然,由于人口的流動、普通話的大力推廣等等原因,地名中的特殊讀音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沖擊,勢必有人按普通話中的一般讀音去讀。如果讀的人多了,地名中的特殊讀音也是可以改讀的。比如廣西的“百色”,其“百”過去一直讀bó,現在讀bǎi。不過,改讀的情況很少見。“六安”的“六”,不排除有人讀liù,但當地人大都傾向讀lù,遠沒有到改讀的程度。六安市民政局地名規劃科相關人員曾表示,“六安”的“六”讀lù在當地沒有異議。據說,安徽省民政廳及安徽省語委也表示,“六安”的“六”應讀lù。
欄目主編:施晨露 文字編輯:施晨露 題圖來源:圖蟲 圖片編輯:蘇唯
來源:作者:施晨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