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臨近,不少新手爸媽都在忙着給孩子囤貨。市面上,各種打着“寶寶專用”旗号的産品讓他們眼花缭亂。
相比起普通産品而言,這些産品的價格往往要高出許多。但在專家看來,所謂的“寶寶專用”通常隻是炒概念、造噱頭,甚至并無标準可言,建議家長理性選購。
亂象
嬰幼兒水售價高 執行标準不統一
“購物車裡,一大半都是給孩子挑的。”作為寶媽,曉玉向來對孩子的東西格外上心,“感覺大人湊合着差不多就行,孩子還是盡量買點好的,有些東西是當了媽才知道,還有那麼多講究,連喝的水都不一樣。”
相比起普通瓶裝飲用水而言,曉玉發現一款專門标明“适合嬰幼兒”的飲用天然水顯得更加“高大上”。
“寶寶應該喝适合嬰幼兒的水”,商家在産品介紹中稱,嬰幼兒是一個較為特殊的群體,腎髒等器官未發育完全,腸道比較敏感脆弱,應謹慎選擇飲用水。至于如何挑選嬰幼兒用水?商家表示,既不能完全沒有礦物質元素,也不能讓礦物質含量太高。同時,嬰幼兒飲用水還要滿足商業無菌要求。商家強調,嬰幼兒飲用水的微生物标準嚴于國内瓶裝水安全标準。因此,無需煮沸,加熱至适宜沖泡奶粉的溫度即可直接飲用。從産品标簽來看,這款水依據的是企業标準,而非國家标準。
從價格來看,這款嬰幼兒飲用水明顯貴出不少。以6瓶裝、每瓶1升的量販裝為例,售價46元,折合每升接近8元,而同品牌的普通飲用天然水折合每升不到2元。
事實上,不同品牌的嬰幼兒飲用水在具體标準上不盡相同。另一款售價折合每升9元左右的産品中,商家推出的是“适合孕嬰飲用”的飲用天然礦泉水,宣稱富含多重礦物元素,執行标準為GB8537,即《食品安全國家标準 飲用天然礦泉水》。
記者查詢相關資料發現,在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标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的《飲料通則》(GB/T10789—2015)中,明确規定包裝飲用水分為飲用天然礦泉水、飲用純淨水和其他類飲用水三類。其中,其他類飲用水又分為飲用天然泉水、飲用天然水、其他飲用水,并沒有“嬰幼兒飲用水”等類别。而在标準方面,我國有《食品安全國家标準包裝飲用水》(GB19298-2014)和《食品安全國家标準飲用天然礦泉水》(GB8537-2018),也沒有針對嬰幼兒飲用水的相關标準。
“盡管國外有部分相關标準,但由于地域、氣候等差異,每個國家的水質都有所不同。因此,不同國家在嬰幼兒用水方面的建議不盡相同,其中的推薦指标也不一樣。”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科學技術部主任阮光鋒談到,強調“商業無菌”更沒必要。
“我們要保證衛生,防止緻病菌污染,但沒必要追求嚴格無菌的水。要知道,隻要我們喝水打開瓶蓋、倒進杯子、喝到嘴裡時,環境中都會有細菌,也就不再‘無菌’。”在阮光鋒看來,大家并不用對細菌唯恐避之不及,“我們人體體内天生就有上億的細菌,隻要沒有緻病菌,就不用過度擔心有安全問題。”
套路
兒童牛奶口感好 多半要靠添加糖
除了飲用水以外,“雙11”的購物大潮中還有很多為寶寶“量身打造”的專屬産品。
“科學成長配方,含有鈣鐵鋅VD”“孩子的專屬營養師”……一款兒童成長牛奶在宣傳頁面中打出這樣的廣告,并強調“牛奶口感好,孩子才愛喝”。
“口感好”究竟該如何實現?記者從産品參數的配料中找到答案。與普通純牛奶僅有生牛乳不同,這款調制乳還含有白砂糖等成分。在商品評價裡,不少人也提到“比純牛奶要甜”。從營養成分來看,這款兒童成長牛奶的蛋白質和鈣含量與普通純牛奶并沒有明顯區别。不過,二者身價卻截然不同。
在電商平台上,每盒200毫升、共計21盒的這款兒童成長牛奶售價高達169元,折合200毫升售價超過8元。而營養成分相當的普通純牛奶,折合200毫升售價通常不到3元。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改善口感是兒童成長牛奶的共同追求,但各有各的“獨家配方”。
另一款強調“專為兒童設計,滿足兒童生長發育需求,全面助力兒童成長”的兒童成長牛奶中,配料不僅包含生牛乳,還有濃縮蘋果汁、聚葡萄糖、乳礦物鹽、結冷膠、抗壞血酸鈉、六偏磷酸鈉、食品用香精等。
此外,營養成分表也暗藏玄機。
乍一看,蛋白質和鈣的含量都要高出普通純牛奶。但仔細對比後,記者看到差别在于這款兒童成長牛奶列出的是每份,也就是125毫升的相應含量,而普通純牛奶采用的單位都是每100毫升。這樣一來,各項指标自然會“勝出一籌”。
相比起水和奶來說,寶寶在油的攝入量上要小很多,但這并不影響商家挖空心思“造概念”“搞花樣”。
在商家看來,普通的花生油、玉米油、葵花籽油甚至橄榄油的營養價值似乎都已經不能滿足寶寶的需要,隻有核桃油或亞麻籽油才能顯得與衆不同。以一款專為寶寶設計的有機亞麻籽油為例,商家稱産品為低溫壓榨、富含α-亞麻酸、持有有機産品認證證書、且未檢出18項塑化劑。經過這樣一番包裝,淨含量僅108毫升的一小瓶有機亞麻籽油售價便高達99元。
記者查看同類産品,發現普通的有機亞麻籽油同樣經過低溫壓榨、富含α-亞麻酸,且經過有機認證,但售價僅為每升50元左右,遠遠低于“寶寶專用”的有機亞麻籽油。
提醒
宣稱功效多無依據 不健康成分要警惕
“兒童正處身體發育的重要階段,家長們自然希望給孩子的食品提供最好的保障,各種兒童食品外形設計好看,還宣稱有健康功效,确實更容易受到家長們的歡迎。但實際上,兒童食品跟普通成人食品往往并沒有多少本質區别,并不一定更有助于兒童健康。”阮光鋒談到,在我國,目前隻有部分針對嬰幼兒配方食品、輔助食品的标準。而我國《〈食品營養強化劑标準〉(GB14880-2012)問答》第二十九條對兒童的定義有明确解釋,兒童是已滿36個月但不滿15歲的孩子。從營養需求來講,3歲以上兒童所吃的食品與普通成年人的食品并沒有明顯差别,因此并沒有特殊規定。
“很多兒童食品會宣稱自己添加了‘保健成分’,宣稱有‘健康功效’,然後就可以賣出高價。不過,絕大多數‘保健成分’和‘健康功效’并沒有足夠的科學證據,隻不過是營銷噱頭,還不如多樣化的常規飲食來得經濟實惠。所以,家長們在給孩子選購食品時不要過分迷信所謂兒童食品的功效。”阮光鋒提出,家長要盡量避免孩子從小就養成以顔色、味道、造型和包裝等選擇食品的不良習慣。
“為吸引兒童和父母,市售絕大多數兒童食品都會在風味和口感上大做文章,但這樣做的一個後果就是可能以增加‘不健康’的成分為代價。”阮光鋒談到,“增加甜味”是吸引孩子最簡單、也最有效的手段,大量使用糖的結果,會導緻孩子增加肥胖和齲齒的風險。而“酥脆”是孩子們更喜歡的口感,這就需要增加脂肪的使用,也會增加孩子的能量攝入。如果讓孩子從小養成這樣的習慣,對成年以後的生活和健康都會産生重要影響。
阮光鋒建議家長們不要盲目相信産品宣傳,不要被兒童食品眼花缭亂的“功效”迷花了眼,更不要以價格論食品優劣,而是要學會看清食品标簽和标志,看清配料表和營養成分表,了解産品真正的營養價值,幫助孩子挑選合适的食品。另外,在日常生活中,盡量使孩子的食品種類豐富起來,從小教育孩子養成良好的、營養均衡的飲食習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