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年輕時有能力卻不懂如何去珍惜

年輕時有能力卻不懂如何去珍惜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13 07:29:02

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感受:坐在辦公室上班,明明什麼也沒幹,但就是覺得渾身累。每天下班回到家,總是覺得疲憊不堪,癱在沙發上,什麼也不想做。到了周末,狠狠補了個覺,起來後不僅不精神,反而更累了。為什麼我們每天都坐着,卻依舊感覺很累,怎麼休息也休息不過來?如果你在第二天起床後,仍然疲憊不堪,并且這種“起床後很累的”情況持續半年以上,那就要注意一下了,有可能是患上了“慢性疲勞綜合征”。慢性疲勞綜合征是一種無法解釋的、反複發作的疲勞,且這種疲勞會持續6個月以上。

我們也不是心理學專業,這并不是我們今天要讨論的重點。重點是現在的年輕人也沒做什麼,為什麼會有這樣疲憊不堪的感覺。二舅治療不好你的精神内耗,更治療不好你的身體内耗。其實我們覺得疲憊、勞累,我把他分為兩個方面:身體内耗和精神内耗,二者的相互疊加。

一、身體内耗

我們先來說身體消耗,其實這個很好理解,就是在一天當中對于我們客觀的身體條件的消耗,造成的影響是不以我們的意識為轉移的,當然精力狂、工作狂這種除外,這也側面說明,身體的内耗程度确實是因人而異的。造成年輕人日常最嚴重的三個身體内耗:睡眠、通勤和運動。

1. 睡眠不足、視覺疲勞

身體内耗首當其沖是睡眠,這就不得不提手機。

年輕時有能力卻不懂如何去珍惜(年輕人的一天是如何被消耗殆盡的)1

國民睡眠時間統計

睡眠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事,據中國睡眠研究會等機構發布的《2022中國國民健康睡眠白皮書》顯示,44%的19~25歲的年輕人熬夜至零點以後,19~35歲青壯年是睡眠問題高發年齡段,睡不好逐漸成為年輕人的普遍問題。

年輕時有能力卻不懂如何去珍惜(年輕人的一天是如何被消耗殆盡的)2

年輕人的睡眠危機

不論出于何種原因,年輕人睡得越來越晚,已經成為一個不争的事實。在節奏日益加快的現代社會,号召年輕人早睡是一種良好的願望,但隻要社會運行的基本結構保持不變,年輕人的生活習慣恐怕很難改變過來。而造成晚睡的罪魁禍首就是手機:

白天由于要工作,沒有大量持續使用手機的條件,一天中,比如用了5小時手機,我相信其中3小時是在晚上睡前或早上醒來使用的;年輕人晚睡的根本原因就是看手機。

如果是看書,你覺得你能熬夜到一兩點才睡覺嗎?

同時,手機使用造成的視覺疲勞、頸椎前傾等,也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消耗,相信周六日躺床上刷一天手機的朋友也是深有感觸吧,請把同感打在公屏上。

2021年我國人均每天手機接觸時長為100.75分鐘,人均每天電子閱讀器閱讀時長為11.44分鐘。同時你的身體健康也在受影響,比如低頭族們在用手機時,腦袋和身體會前傾,這就導緻脊柱頂部的神經受擠壓。時間一長,頭痛、疲憊在所難免。脖子和肩膀也會變得十分僵硬,酸疼不已,而頸肩區域的傷害一旦造成,就很難逆轉。這種不舒适和頭疼感會直接影響你的身體狀态,疲憊感會更加嚴重。手機已經無時無刻滲透在我們身邊,工作、吃飯、交流、拉屎。。。

年輕時有能力卻不懂如何去珍惜(年輕人的一天是如何被消耗殆盡的)3

年輕人離不開的手機生活

2. 通勤過長、惰性延續

第二個就是通勤問題,千萬不要小看這個身體消耗的部分,就住在單位樓下的小夥伴一定在默默點頭。

中規院發布的《2021中國主要城市通勤監測報告》中,選取了全國42個重點大型城市,對其核心城區的居民通勤時間做了調查研究。

結果表明,中國大城市的「打工人」平均每天花72分鐘在上下班路上!

年輕時有能力卻不懂如何去珍惜(年輕人的一天是如何被消耗殆盡的)4

大城市的通勤時間研究

《報告》把城市分為四個層級。通常來說,城市規模越大,通勤距離、時間越長。首都北京,當之無愧成為通勤時間最長的Top1,人均通勤時長超過1個半小時!

年輕時有能力卻不懂如何去珍惜(年輕人的一天是如何被消耗殆盡的)5

全國城市通勤距離

更難的是,還有超過1/4的北京人、超過1/5的上海人和重慶人,經曆着每日上下班超過2小時的「極端通勤」。屏幕前的你是不是就是其中的一員?每天倚靠在地鐵的角落,随着列車的波動毫無表情的上班?

長時間的通勤會讓人們在到達辦公室之前就已經筋疲力盡。

之前有一個研究叫做“通勤悖論”(commuting paradox),其實就是經濟學認為,通勤時間增加通常可以由低廉的房價(房租)和高薪酬的工作得到補償。專家在研究,你會選擇加長通勤時間來獲取低廉房租還是更短通勤獲得高薪酬呢?我覺得問出這種問題的人肯定是對高薪酬有什麼誤解,說到底加長通勤還不是因為窮嗎,高薪酬不可控,但是低房租是可控的呀,關鍵還是差價這麼大。

其實,不管心理有沒有得到補償,但是生理一定是被消耗的,每次重複繁冗的掃碼、安檢流線,擁擠的地鐵環境,再到趕車的集中注意力等等都是對身體很大的消耗。

而更為可怕的是,長通勤帶來的惰性延續。尤其是在下班回家途中,這種消耗的疲憊感會将你的惰性身體在安全領域持續性加倍,簡單點說就是回家就想躺在沙發上不動,然後倒頭就睡,從而形成一種疲憊的惡性循環。

3. 缺乏運動、身體懈怠

如今很多年輕人年紀輕輕就出現了肥胖、糖尿病、上個樓梯氣喘籲籲,這說明小夥身體真的是需要鍛煉了啊,不然怎麼為祖國艱苦奮鬥三十年?

生物學家發現,人體中有一種為大腦提供營養物質的“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它能夠促進大腦神經元之間的連接和活躍。大腦神經元變得更活躍了,連接更強了,我們的大腦就會變得更聰明、反應更快。而運動的神奇之處就在于,它是讓身體産生更多“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的最佳方式。德國研究人員在實驗中發現,人們在運動後學習詞彙的速度,比運動前提高了20%。其實運動不隻是說健身房、長短跑,更有利于放松的是有氧運動。運動可以提高大腦内血清素的濃度,平衡腦内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等各種激素的水平。多巴胺是讓人感到快樂的元素,血清素則負責在細胞之間傳遞精神物質。如果傳遞順利,身體就會感覺輕松、情緒平穩,如果缺乏血清素,精神物質無法傳遞,就會引起抑郁或者暴力傾向。

适當的運動鍛煉,有利于消除身體的懈怠,上班族們整天朝九晚五,搞得本錢都沒了還怎麼賺錢?運動能使身體和心理的刺激強度得到變換,起到改善、調節腦功能的重要作用,從而身體的懈怠也會對大大的緩解,尤其是長時間堅持以後,你會發現不知不覺中身體輕盈了許多,内耗的抗壓程度都提高了。

二、精神内耗

“精神内耗”這個詞出現前,情緒問題諸如焦慮、頹喪、被掏空般的勞累早已成為了城市人的“病”,而這種城市病,在鄉下,在二舅的心裡,可能就是一種“胡思亂想”。

比起身體内耗,精神内耗其實更為嚴重,因為這種内耗消耗量更大,時間更為持久,并不是簡單的看看二舅的視頻就能解決的了的。我把他也歸納為三點:工作、瑣事和躺平。

1、工作的本質

首先對于當今年輕人來說,精神内耗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工作本身的性質。我想說的是,即使你每天都在摸魚,也會被很大程度的精神消耗掉,隻不過比那些高強度“996”的朋友們防禦的更好罷了。因為工作的本質就是用自由換取報酬,用時間來換取金錢,你即使防禦的再好,自由和時間這兩樣是跑不掉的。這也就是工作日跟你一個無所事事的周六日無法比拟的。

年輕時有能力卻不懂如何去珍惜(年輕人的一天是如何被消耗殆盡的)6

大公司工作時長統計

看榜說話,目前互聯網企業996的工作時間的确大為改善,但相對于谷歌、英特爾、微軟等這些大型外企,我們還是有很長的路要走。“996”不僅成為年輕人在職場上求職的默認規矩,為了讓員工接受它,甚至還發展出了一整套話語體系,比如“年輕人不接受‘996’就是吃不了苦”,而互聯網大佬馬雲和劉強東等對“996”的回應,基本可以概括為一個公式:“工作時間越長=工作越努力=回報越多”

中國《勞動法》規定,中國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8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44小時的工時制度,而這顯然遠遠低于“996工作制”中,一些人可能實際工作的72小時。所以,如今如此普遍的工作強度,又有幾個人能吃得消呢?那是不是工作沒那麼辛苦就可以避免精神的内耗了呢?

豆瓣“上班摸魚小隊”裡聚集着超過4萬的年輕人在分享交流“摸魚心得”,然而打開小組會發現,每個帖子都在傳遞着他們的疲倦、焦慮、喪失感:人在上班,心已經想下班了;終于周五了啊,一周最開心的一天;摸魚到心慌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其實在工作中,隻要坐在工位上,拿着老闆的工資,包圍着周邊的同事,就會有隐形的壓力,你很難專心的摸魚或者幹自己的事,即使一天什麼都沒做,但是依然會被精神内耗,導緻自己疲憊不堪。因為本身,工作就是失去自由付出時間的生産活動,隻要不自由,被迫營業,精神内耗就在持續,隻是程度上會有所差别。

2、瑣事的多開内存

精神内耗就像一部手機同時開了多條任務,即使在後台處理,但是也在消耗你的内存空間,并且持續消耗,不斷疊加。這也就是你老是感覺一天什麼實質性工作沒幹,但是身心累得不行。

可能今天要淘寶買個東西,可能哥們要結婚了送多少錢,可能之前的健身卡要續期,可能娃生病了等等。這些瑣事會最大化的将你的精神、情緒損耗掉,你後台這些未處理完畢的信息,會讓你一直擔心這件事情做不好怎麼辦,那件事情什麼時候做的焦慮,這些事情單獨拿出來都不是什麼大事,但是你一直擔心這些事情搞不完,會一直讓大腦有一種不清爽的感覺。

所以我們需要經常清理大腦後台的應用程序,釋放内存空間,瑣事占據的内存會極大消耗我們的精神和精力。具體怎麼辦,還是老規矩,最後做出總結建議。

3、迷茫導緻躺平

其實年輕人迷茫,就是因為成就感和獲得感的缺失。随着社會階層的逐步固化,随着就業難度加大,經濟發展降速,每年的競争日趨激烈但是回報卻不成正比,年輕人越來越覺得自己看不到希望,對未來越來越迷茫,直接體現就是躺平,根據數據顯示,全國隻有3%的人完全沒有出現“躺平”現象,越是四五線城市越是躺平得厲害,其實原因就是一二線沒法躺平啊,高房價高負債高開銷想躺?沒門!但是小夥子大意了,躺平也難逃精神内耗。

年輕時有能力卻不懂如何去珍惜(年輕人的一天是如何被消耗殆盡的)7

躺平的現狀統計

其實躺平的心态自古就有。陶淵明可以選擇“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蘇轼也發出過躺平的期待:“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年輕時有能力卻不懂如何去珍惜(年輕人的一天是如何被消耗殆盡的)8

躺平學

躺平并不能解決我們的成就感和獲得感缺失的問題。有了成就感,就有了内驅力,你就跟發了瘋的牛一樣,越幹越有勁,有點類似傳銷。就比如幹一年就提拔你去做總監,幹半年就漲工資等等,都會讓大家的積極性得到充分的調動,并不會感覺身心俱疲。你就會更加專注的在一個領域和一件事,隻想着踏踏實實把它做好。反之,當成就感和獲得感缺失,焦慮感會快速的激增,無法獲取正向的補給和能量,人這種動物本身,就是需要不斷的正向刺激的,也就是俗稱的“打雞血”。

躺平造成的精神内耗也是當下最為嚴重的,情緒低沉,充滿對未來的焦慮,而改變這種的最佳方式,就是找一個可以獲得成就感的目标,比如副業做短視頻,比如健身塑形,隻要是不違法的事情,都可以讓自己不斷地在成就感中緩解精神的内耗。

最後還是按照慣例進行總結建議,如今的社會節奏非常的快,信息雜亂滿天飛,節奏快信息多,身體消耗主要是手機、通勤和缺乏運動,精神消耗主要是工作本質、瑣事和躺平焦慮,這裡要說明一下,有的小夥伴是真心躺平,那其實精神内耗确實是很小了,但是大多數人隻是嘴上躺平,心理焦慮。那我們應該怎麼樣去緩解這幾方面呢?視頻太長了,簡單說吧:

首先說身體内耗,這個很簡單,老生常談,早睡早起,早睡不了也得至少保證自己的睡眠時間,手機作為殺手一定要在睡前遠離,盡可能不把手機帶進房間;通勤那就是盡可能縮短和舒适了,每天長時間擠地鐵那不還是因為窮嗎,其實這個消耗長期以往,真的蠻大的;再者就是多運動多出汗,其實适當運動後并不會讓你感覺疲憊和勞累,反而會感到身體更加輕松,精神更加集中。

再說精神内耗,工作的本質是無法改變的,我們隻能認清本質後去接受本質,因為這是活下去的規則,幹一份自己熱愛的工作,将自由的束縛感降到最低;瑣事是我們最容易處理的,就是消除内存,一件事一件事的解決,不要同步幹太多的事,列好計劃,逐一銷項,我們的電量就一直在線了;躺平可能并不是本意,隻是目前的無奈之舉,所以找到一個成就感、獲得感反饋點,每日都打點小雞血,可能不隻是二舅也可以治好自己的精神内耗了,這讓我想起當時考研時手機下了個考研app,對于我來說隻有一個功能,就是每天早上來一篇雞湯,有助于起床以及滿血殺向圖書館,不得不說,工具是很重要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