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為什麼會覺得心特别特别累

為什麼會覺得心特别特别累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5 05:05:23

為什麼會覺得心特别特别累(如果有這3種情況)1

為什麼你總覺得“心好累”

生活中,你有沒有遇到這樣的情況:

1. 自己心裡很生氣很不爽,就是說不出口;

2. 明明不是自己的責任,可是總是撇不清;

3. 很多時候明明什麼都沒做,卻感覺已經累得不行。做得不好,又會在事後不斷地反思和譴責自己,覺得自己很失敗。因為害怕失敗,很多事情不到最後一刻不去做。最終,陷入拖延-自責-拖延的怪圈。……

以上情況如果你有出現過,那麼你有可能存在“精神内耗”。

精神内耗在當今社會很普遍,很多人很容易陷入焦慮、壓抑、不安等消極的情緒,情緒失衡會造成内心能量的的消耗,久而久之出現了"内耗型人格”這個專用名詞。

為什麼會覺得心特别特别累(如果有這3種情況)2

擁有内耗型人格的人,容易活得很累。他們渴望通過自我控制追求一個完美的狀态,能夠掌握好生活,卻又在工作與人際交往中過多的自我拉扯,表面風平浪靜,内心總是在打架,于是身心疲憊。

網友的經典描述:

“内耗型人格。比如做事情需要兩小時。提前消化掉自己“要去做”這件事,以及提前預知所有可能出現的失敗的不幸的痛苦的結果,再到下定決心鼓起勇氣開始去做,花了八小時。還是帶着排斥和悲觀的心态。”

這樣的内心活動,在旁人看來,或者會覺得你“戲太足”、“矯情”、“無病呻吟”。工作也是以結果為導向的,沒有人應該去理解你背後經曆過什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任務要去扛,有難題去解決,内耗這件事會顯得不合時宜。人人都會有内耗,隻是内耗型人格把這種狀态給放大了。一旦你開始否定自己,陷入低落、消極的情緒,就會掉入内耗型人格的陷阱。

尤其是一些生性善良、性格比較敏感的人,他們很容易會把生活中的錯誤歸納到自己身上,總怪責自己哪裡沒做好。對此,你要明白,過度自我否定和過于自我都是自我意識過剩的表現。

情緒是我們精神的一部分,但又不是絕對的。真正的我們是愉悅而又平和的,當我們陷入某種消極情緒的時候,就是被“痛苦之身”纏住了。

不知道你有沒這種感覺,當你憤怒、不理智的時候,會覺得當時的自己和平時完全不一樣,會覺得很不像自己。

我們可以嘗試着把情緒和自己的精神狀态分開。有時候,當察覺到自己有消極、悲觀的情緒襲來,想象着這些情緒就像潮汐一樣在我體内起伏。

需要做的是讓這些情緒不發洩出來,以免給現實中的人和事帶來不好的影響,并努力控制起伏的幅度,讓它們緩緩歸零,歸于平靜。

萬物都有它的周期,心理同樣如此。努力察覺自己的心理周期,在感覺内耗嚴重的時候用平和、輕松的心态去對待它。或許會好一些。

為什麼會覺得心特别特别累(如果有這3種情況)3

心理學家凱利•麥格尼格爾在其著作《自控力》中,提出了“理智腦”、“情緒腦”和“本能腦”的概念,并将自控力定義為:用理性控制和約束自己情緒和本能的能力。

根據現代解剖成果,他發現人的理性、情緒和本能,分别由大腦中3個不同的區域掌控的。

我們生活中做的大部分決策源自本能和情緒,并不是理智。也就是說,生活中很多“頭腦一熱”“說幹就幹”的行為,是因為理性腦還沒被激活完畢,情緒腦和本能腦就已經先一步作出行動了。

所以我們可以給“心理内耗”下一個定義:面對同一件事時,理性腦、情緒腦和本能腦分别作出了不同的判斷。

存在心理内耗的人經常會被以下這三種情緒困擾:

第一是焦慮,内耗的人往往會産生比其他人更多的焦慮,擔心别人會超過自己,恐懼自己的職業發展前景,未來有那麼多不确定。

内耗的人會被這些不确定所【綁架】,這種狀态說好聽點叫未雨綢缪,但大多數都是杞人憂天。

第二是後悔,後悔當初沒有更加努力,後悔制定的計劃全都荒廢了,過度沉浸在自己的臆想中。

幻想着“如果”,憧憬着“也許”,對過去的諸多不如意總是耿耿于懷,但在實際生活中卻遲遲不見行動。

于是每天都在懊悔昨天的自己。

第三是不滿,不滿自己的原生家庭,也不滿自己的工作,更不滿周圍的人。

遇到挫折的第一反應就是抱怨,怨天怨地怨自己,想要的越多,就越是對現在的狀态不滿。

為什麼會覺得心特别特别累(如果有這3種情況)4

從這三點來看,産生心理内耗無疑是非常痛苦的,那為什麼人會産生心理内耗呢?

其實心理内耗的本質就是你在跟自己較勁,你想要變得更好、更優秀。

但是行動上卻一時達不到這個目标,你要做的太多太難,所以會産生一種無力感。

想要變好的欲望推進你向前,而追求之路的痛苦卻讓你停滞不前,思想和行為不統一,自然就内耗了。

很多人往往還會陷入一種内耗的死循環:讨厭現在這樣普通的甚至糟糕的自己——受到刺激。

于是設定目标,制定計劃來改造這樣的自己——改造之路一開始就走的很艱難,而且越走越艱難——總是放棄總是有始無終,結果更加讨厭這樣的自己。

所以内耗最大的痛苦就是對自己的否定,你對此所做的每一個行動都是在提醒自己“現在的你有多差”。

這能不讓你覺得心累嗎?

為什麼會覺得心特别特别累(如果有這3種情況)5

什麼樣的人格容易内耗?

1.讨好型人格:這類人總把别人的感受優先放在第一位,害怕自己會得罪别人,讓别人不開心,總是當老好人,不懂得說no,害怕别人排斥自己。一味的去讨好别人。從而忽略了自己的感受。

2.高度敏感型人格:這些人比較内向,少言寡語,敏感又自卑。容易陷入自我消耗,想融入集體,又不知道與其他人怎麼相處。對自己要求太高,達不成又容易陷入内耗。

無論哪種情況引起的内耗都會讓人身心疲憊,影響到工作和學習的質量,也容易讓自己的情緒低落、暴躁、煩悶、抑郁,總之會嚴重降低生活的質量。

如何進行調節

自我認可,從小事做起,如果感覺很難,那就拆解到最小的細節。

内耗型人格很需要認可,并且不能過于依賴外界,因為一旦陷入依托,會陷入更大的恐慌與焦慮中。因此,我們需要做的,是學會如何自我認可。

自我認可,來自于實際行動。看到事情有一點點推進,狀态會一點點好起來。在面對一個高難度的任務時,需要學會把目标拆分為階段性的小任務,提高行動的初始力。

從每一個能夠完成的小目标開始,而每一次小目标達成,又給我們創造了更大的動力和熱情,從而形成積極循環。維特根斯坦說:有時,房間的門并未上鎖,隻不過它是向内打開的,一個人如果總是向外推,而沒有向内推,就會被困在這個沒有上鎖的房間内。心理專家卡倫·霍妮在《我們内心的沖突》一書中提到:

我們愈是正視自己的沖突,并尋求解決的方法,我們就愈能獲得更多内心的自由。

内耗的漩渦,是翻來覆去思考和反複糾結造成的。 我們總在一些沒必要的地方花心思,該盡力的地方卻總是敷衍。 自我内耗隻能讓我們一直在原地打轉,卻會極大地消耗我們寶貴的時間資源和注意力資源。 思考後立馬行動,行動是減少損耗最有效的方法。任何時候,我們都是自己心理苦痛的制造者,也是唯一的終結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