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題:一個在所有人眼中早就該死卻遲遲未死的老人,獨活于世是一種怎樣的煎熬?
魯南張莊有一位獨居老人郭林氏,彼時已經86歲了。
她每天的生活就是聽廣播、納鞋底、拜菩薩、給牆上的老照片擦灰。
日子雖然單調,卻也自得其樂。
郭林氏有六個子女,老大、老四、老六常年在外幾乎不回來,老三、老五住在離她不遠的附近,教書的二兒子離她最近,就在隔壁。
郭林氏平淡的日子終結于一次猝不及防的摔倒---因摔壞了腿,郭林氏的生活變得無法自理。
母親摔倒後,老二迅速召集了附近的弟妹來到母親家商量下一步贍養事宜。
一番你來我往的指責推诿,三個兒女最終決定把郭林氏送去敬老院,并由二兒子出面先去預付了定金。
不願去敬老院生活的郭林氏小心翼翼地跟兒女們商量,能否不去養老院,就在三個子女家中輪流住?
嫌麻煩的三個兒女簡單粗暴地否決了母親的訴求,但礙于推脫不掉的責任,最後勉強達成輪流伺候母親、直至敬老院有床位這個協定。
無奈之下,行動不便又沒有話語權的郭林氏簡單收拾了一包随身衣物,就帶着寸不離手的菩薩準備動身去三兒子家。
人還沒出門,二兒媳就腆着臉過來把老太太的房門鑰匙收走了,說是家裡住不下,老母親這一走自己正好搬進去。
來到老三家,行李還沒拿進門,三兒媳就以啥都不缺為由把郭林氏的包裹扔進了儲物室。
因為生活無法自理,郭林氏的一切在三兒媳眼裡都髒不可觸。
吃飯給她準備的是單獨的碗筷,用過的毛巾用夾子夾起來扔掉。
最後連郭林氏用過的床單、被套、毛巾等等一切生活用品,都被三兒媳滿臉嫌惡的扔進了垃圾堆。
從老三儲物室拿回自己的行李,郭林氏又被送到了女兒家。
都說女兒是媽媽的貼心小棉襖。
家境并不富裕的女兒内心是想對母親好一些的。
但郭林氏剛來沒多久,女婿就“發現”小賣部櫃子裡的錢少了50塊。
讓老婆一問,沒想到丈母娘一口就承認了。(郭林氏是否有拿錢,電影裡沒具體交代,但根據郭林氏的為人,小編猜她是為了孫子(小道)背鍋。)
就在左右為難的女兒夾在母親和老公中間焦頭爛額的時候,更大的打擊再次降臨--老太太中風了。
經過百年老中醫之手的郭林氏雖然身體沒有受到更大的傷害,卻莫名其妙留下個後遺症---笑病(總是不受控制的發笑)。
母親越來越重的病情讓生活同樣一地雞毛的女兒幾乎崩潰,哥哥嫂子像扔包袱一樣把母親扔在這不聞不問,自己想管又有心無力。
絕望中,女兒甚至“關心”起母親的生死來。
腦子一直都還清醒的郭林氏其實早就看出了女兒的焦躁與窘境,隻因無處可去的無奈和尴尬,她才不得不厚着臉皮在女兒家住了這麼長時間。
為了不再拖累女兒一家,郭林氏帶着行李再次回到了張莊。
房子早已被老二一家霸占,無處栖身的郭林氏隻能暫住在二兒子家。
然而。
郭林氏不合時宜的笑病、無法自理的生活,統統成為二兒媳婦破口大罵的理由。
為了遠離這個看着礙眼的麻煩,老二兩口子齊心協力把郭林氏挪進了牛棚,還“順手"在老母親床邊放上了老鼠藥。
孤燈斜影下,良心難安的老二心思複雜地問老母親:媽,你恨我嗎?
老母親:淨說憨話,我兒。
最後,老太還不忘把手上的镯子脫下來,留給了對她橫豎都看不順眼的二兒媳。
第二天
郭林氏等了好久的敬老院的車終于來了。
而她卻最終沒有等到這一天。
按照張莊風俗,年過80的老人過世都稱之為“喜”,86歲的郭林氏也不例外。
一場簡短敷衍的緬懷之後,一群冷漠麻木的人們終于等來了他們期盼已久的狂歡。
和台上群魔亂舞對面而立的,是台下郭林氏照片中慈眉善目的微笑......
這是一部看完會讓人心塞很久的電影,在全片貫穿始終的魔幻主義外衣下,它總是讓人不自覺的想起人類與生俱來的情感---母性。
影片中的郭林氏無論是腿腳尚好還是後來去兒女家小住,身邊一直帶着一尊觀音菩薩像。因為她每天的必修課之一,就是求菩薩保佑她的兒女平平安安。
這種發自内心的祈禱從不因為她自身的病痛、兒女的涼薄、生命的消逝而停止。
直到生命最後一刻,郭林氏還在對着被兒子摔得隻剩下頭部的觀音像做最後一次禱告,求菩薩保佑兒女平安健康。
再來看對郭林氏萬般嫌棄的兒媳們。
身為人母,她們和郭林氏一樣都全心全意愛着自己的兒女。
二兒媳迫不及待的霸占婆婆老屋,為的是把自己房子騰出來給兒子兒媳住。
三兒媳一直不讓女兒出門打工,是因為不放心女兒獨自出門,怕人生地不熟不安全。
女兒私自離家後,三兒媳又把一腔無處發洩的怨氣盡數灑在了無辜的婆婆身上。
從來隻有老愛小,哪見小愛老。
影片中的兒媳們在虧待自己婆婆的時候,不知有沒有那麼一丁點的想過自己未來的結局?
也許是沒有的。
因為郭林氏的二兒媳在郭林氏去世後不久,就步了她的後塵---一跤下去,摔壞了。
身邊空無一人。
這個無聲勝有聲的結局看得人不知該喜還是憂,以前農村流傳着一句老話叫做,屋檐水,點點滴,一點一滴無差異。
二兒媳的行為和結局,是輪回也是宿命。
除此,影片還有一處特别戳心的點---關于生死。
郭林氏摔倒之後,二兒子受兄妹委托急急忙忙去敬老院為母親辦理入住。
因床位緊張,交完定金的老二在院方帶領下去看預定好的床位,到了一看才發現重病的胡老太絲毫沒有要“走”的迹象,而郭林氏隻能等這位胡老太去世之後,才能住得進來。
于是在影片後期,就多次出現了兄妹幾個隔三差五來打探胡老太死訊的片段。
一個在所有人眼中早就該死、卻遲遲又沒死的孤寡老人,獨自活在世上該是一種怎樣的煎熬?
貧窮孤獨面前,這些老人的生命如同草芥蝼蟻,毫無尊嚴可言。
還有郭林氏的女兒,在被生活的重擔壓得幾乎趴下的時候,不止一次的暗示母親說,如果是我到這般地步,我就去死,絕不拖累兒女雲雲...
這樣的女兒,到後面能親口問出自己母親“你想死嗎”這樣的話,也就一點都讓人不奇怪了。
看到一些評論說,看過《喜喪》,覺得貧窮才是原罪。
如果影片中的郭林氏子女們個個都豐衣足食,那麼對于她的贍養就不會成為兒女的負擔,不是負擔,也就不存在她是不是累贅這個問題。
然而,貧窮固然是導緻郭林氏悲慘命運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比貧窮更可怕的恐怕還是人心。
不信你打開電視或者在網絡上稍微關注下每天的社會新聞,層出不窮的家庭糾紛、空巢老人老無所依的問題不是同樣在困擾着物質條件相對優越的城裡人嗎?
在這之前,或許我們已經在其他影視片段中見識過無數種花樣百出的離世,但《喜喪》中這種“不得不死”的結局,真的讓人覺得特别心酸、沉重、又無力。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