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曾寫過一首詩,有諷谏唐玄宗之意。這首詩是這樣寫的:
北阙休上書,南山歸敝廬。
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白發催年老,青陽逼歲除。
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
詩中的“北阙”指的是朝廷,詩的大緻意思是,現在我再也不想做什麼美夢了,穿上官服,向朝廷上書,那是下輩子的事。現在隻好回歸南山,到我的破廬裡去。是我沒有才能,所以被英明的聖主您抛棄,身體不好,連朋友都疏遠了我。頭上的白發一天天增多,馬上又要過年了。人生能有多少歲月啊!
孟浩然可謂聰明一世,懵懂一時,當着玄宗的面寫下這首詩,他就不怕得罪了皇上,也讓朋友不舒服嗎?
這詩怎能不得罪萬歲爺呢?你自己運氣不好,沒有考中,怪誰啊?你居然責怪朕抛棄你,說話得憑憑良心,此話從何說起呢?
開元後期,孟浩然到京城參加科考,幾個舉子聚集在一起吟詩作賦,競相比試。大有當今之世,舍我其誰的架子。孟浩然卻靜靜地坐在那裡,聽這些朋友們高談闊論,不禁暗笑。你們這些舉子呀,所吟的詩浮泛空洞,拾人牙慧,哪看得出半點真才實學,竟然還想科舉及第,做夢去吧!
孟浩然望着窗外,秋雨後的夜空,長空如洗,一抹淡雲拂過銀河;盡管秋雨已停,梧桐樹依然滴瀝。忽然,孟浩然撚須而起,高聲吟道:“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
一下子語驚四座。所有舉子全都撂筆,站了起來,對這個貌不驚人的先生肅然起敬。幾個人面面相觑,竊竊私語:我們也不必再比試了,即使寫得再好,也比不上這兩句了。
隻是太遺憾了,孟浩然沒有繼續吟下去,使之成為一首完整的詩!
但是,此後孟浩然的大名便傳遍了京城,連玄宗皇帝都知道了。
孟浩然,雖然可謂才高八鬥,學富五車,但終究沒能考上進士,心裡未免有些凄涼和牢騷。他長久地睡不着,夜裡,面對着外面松樹、月光,心裡感到格外空虛,不知道今後的路怎樣走。
老朋友王維見狀,有意留他住一段時間散散心。他一想,散散心也好,就答應在王維那兒玩一段日子。
一日,孟浩然正與王維聊天,門子突然慌慌張張地來報告:萬歲爺駕到。這下子孟浩然尴尬極了。一介草民,是沒有資格随便見到天子的。如果天子來了,也應該馬上回避。但是,倉猝中,回避到哪兒呢?王維忽然想到自己床底下可以躲一躲,就委屈老孟了,讓他躲到床底下去。
躲到床底下,孟浩然這下子夠狼狽的,但是沒有其它辦法啊。
玄宗來後,發現王維的桌幾上有茶杯、果盤等招待客人的東西,就問王維:“誰在這裡啊?”王維不敢隐瞞,就啟奏皇上,說我的朋友孟浩然今天來看我。因為他沒有功名,所以不敢見萬歲爺。
玄宗問王維:“孟浩然的大名我早有耳聞,是一個才子啊,現在他在哪裡?我想見見他。”
王維一聽大喜,馬上伏在地上說:“請皇上赦免臣的欺君之罪,剛才萬歲來之時,我讓孟浩然躲到我的床底下了。”
玄宗一聽,哈哈大笑,說讓他出來吧。現在不是在朝廷上,不要什麼繁文缛節了。
孟浩然灰頭土臉地從床底下爬出來,叩見皇上。玄宗大喜,說:“朕早就聽說卿家大名,聞名不如見面。現在請你做一兩首詩讓我欣賞欣賞。可以嗎?”
孟浩然應試落第,心裡正窩着一團氣,聽到玄宗這樣說,他就不假思索地吟出了那一首詩。
那時,孟浩然灰頭土臉地從床底下爬出來,心情悲涼到了極點,滿腔悲情,無處發洩,頃刻間,統統迸發出來,什麼都不顧不管了。
好在皇上胸懷寬廣,唐代也沒有文字獄,孟浩然才得以僥幸得歸南山。
孟浩然比王維、李白都年長十幾歲。在盛唐詩人中,他并非隻是一介書生,也愛好騎馬擊劍,有一顆獻身國家的雄心。從《送朱大入秦》這首詩裡可以看出他志在天下的襟懷:
遊人五陵去,寶劍直千金。
分手脫相贈,平生一片心。
據說伍子胥逃難過江,身無分文,就解下寶劍送給漁夫,劍上有七星北鬥文,價值千金。孟浩然的朋友朱大要去長安,長安五陵少年多豪縱遊俠之士,朱大此去,不可無劍。所以孟浩然毅然解下自己最喜愛的寶劍贈送給好朋友,以壯行色。古人佩劍,決非僅僅是裝飾,弱不禁風的書呆子是不會佩劍的。由此可知,孟浩然決非泛泛之輩,不僅是賦詩能手,而且豪氣幹雲,有俠義之風。
孟浩然也曾想得貴人舉薦步入仕途。張九齡任荊州長史時,他就寫了一首詩給張九齡,希望他能夠推薦推薦,混個一官半職。這首詩就是有名的《洞庭湖上張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虛渾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人生八九不如意,誰曾想到,此時的張九齡遭到李林甫之輩的排擠,已經失勢,丞相做不成,隻好去做一個什麼長史,地位低得多了。他愛莫能助,孟浩然也就沒有機會了。
(文中圖片源于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