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貓眼
悠悠生死别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
——《長恨歌》
01馬嵬坡後玄宗仍對貴妃念念不忘,但是終其餘生卻終也沒夢到過她,而杜甫卻有詩“三夜頻夢君,情深見君意”,他想念老友就能夜夜夢到。
所以“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這句話到底成不成立?
- 夢是個很神奇的東西,夢境裡有時候匪夷所思到離奇,有時候又極緻地貼近生活,于是每當清晨夢醒後回憶的清晰總會讓人覺得夢是在暗示什麼,尤其當夢到某些具體的現實個人時候,我們的感覺便更加的強烈。
思念與喜歡是常常被能入夢來代表,比如會做夢的人都常常固執地認為“我在想你,我喜歡你”就一定會夢到你,可是很多時候卻不過是唐明皇式的徒勞“一别經年,魂魄卻不曾入夢來”。
于是有人就有了這樣的疑問:
“夢到底代表什麼?我平時也不是不做夢,但是為什麼做過這麼多次夢,喜歡的女孩卻從來沒有夢到過?反而會夢到其他人?”
就像開頭所說夢是不是日有的所思?
以周公之類古人對夢的解析,夢是一種預兆,它預兆着身體、事業、情感與前途等等事,而現代心理學理論則認為夢是個人的潛意識,是人内心最想要達成目标的表現,這兩種說法看起來不搭邊,但是暗裡是統一的。
因為人的性格會決定遇到問題的選擇,而每一次選擇則都是命運的改變,所以命運與個人的性格息息相關,而人的性格又分為顯性格和隐性格,而隐性格就是人的潛意識。
所以周公解夢和現代心理學論夢屬于殊途同歸,隻是:
一個傾向發現隐性格後分析其舉動會造成的生活影響。
一個傾向通過分析潛意識暗示進行自我剖析。
了解這些後,來解析“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并且就能找到“夢不到所謂喜歡的人”的原因。
02一、夢是自我的意識體現,夢裡的人和事多數是與自己關系極為緊密的。
如親人和老友,他們身上承載着是自己的向往和渴望彌補的缺失。
就像開篇杜甫對李白的頻頻夢,一個是對老友處境的擔心,另一個是因為他自己向往的就是做對方那樣的人,詩聖的一生潦倒艱辛,所以他很多時候他真的很向往詩仙的潇灑與落拓。
而對于親人,不妨回憶最常夢到的人都是能寄托自己快樂和最深厚親情的親人,而對于其他人最常夢到的還有自己極為愧疚和記恨的人。
夢到親人是為了彌補自己失去的快樂,而夢到愧疚和記恨的人則是潛意識尋求的一種情感平衡。
二、夢中的陌生異性是自己潛意識裡最向往的異性。
《甜蜜蜜》的歌詞裡這樣唱道“在夢裡,在夢裡見過你,你的笑容這樣熟悉”
心理很多詩句裡說的也不算錯,夢裡常出現的異性則是自己真正喜歡的異性模樣,不過這個僅僅建立在還沒有具體的現實人物标準之前。
當有了現實的标準,就會出現兩種情況:
第一個已經互相表白,并且已經成了戀人,那麼這個時候就符合上面那條分析,當和她關系足夠密切會在極端心情時夢到她,但是若如唐明皇對楊貴妃,他極度的喜愛和極度的愧疚對沖,主意識喜愛潛意識逃避,所以他難以夢到貴妃實屬必然。
第二個沒有表白,而且自己也沒有信心,那麼就很難夢到對方,因為潛意識不敢去面對,這種默默的喜歡夾雜着逃避心理就很難入夢,所以哪怕再喜歡也很少會夢到,這也是很多人不理解的原因,明明都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可這種思緒是被意識控制的。
綜上所述了解了關于夢的一些簡單的知識,不難發現其實夢始終是自己在做主導,它并非無迹可尋。
自信而陽光,有濃郁的情感和充足的準備,夢境的預示就是好與善。
當主意識和潛意識都足夠坦然和自信時,那就表示其實在喜歡對方的同時也對對方喜歡自己這件事有所察覺,所以這才會夢到對方,因為她能承載内心對異性的假設,并且自己追求她也能看到希望和未來,這樣才能在潛意識裡有更積極的提示。
所以為什麼做夢能夢到她,為什麼不能夢到她,就很明了了,而同時當你夢到她的時候很大幾率她也夢到了你,因為沒有芥蒂的喜歡才能:
“彼有所思,互有若夢”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