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之巅,白雪皚皚。
長江,從神秘的青藏高原彙流而下,穿過高山峽谷,曆經時空變換,流出6300餘公裡的綿長,奔騰向海。孕育着文明,滋養着生命,生生不息,形成了推動中華大地不斷更新發展,塑造我們民族品格與家國記憶的強大文化力量。
而作為一所以母親河命名的高等學府,長江大學從誕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與長江結下不解之緣。八十多年辦學曆史的厚積薄發,凝練出“廣納百川、潤澤萬物、推陳出新、百折不回”的長江精神。一路上,長江大學在時代潮流中奮楫揚帆、逐浪前行,書寫着教育報國的精彩答卷!
看衆流合注,霈為大川
——逐浪新時代,初心無旁骛
東銜九省通衢的武漢三鎮,西臨舉世矚目的長江三峽,南傍浩淼無垠的洞庭湖畔,北垂雄奇險秀的武當山脈。長江大學于楚地荊州巍然而立,汲千年古城之滋潤,得萬裡長江之孕育,朝氣勃發。
2003年4月,經教育部批準,長江大學由原江漢石油學院、湖北農學院、荊州師範學院、湖北省衛生職工醫學院合并組建而成。
從涓涓細流到壯闊奔湧,點滴彙聚終成璀璨星河。四校合并重組後的長江大學,成為湖北省屬規模最大、學科最廣的綜合性大學。2006年,學校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2007年學校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并獲優秀,2009年獲批建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010年獲得推薦優秀本科生免試攻讀碩士研究生資格,2017年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
經過多年發展,截至目前長江大學已設有107個本科專業,涉及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曆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11大學科門類。其中,共有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25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24個。
極目楚天闊,心潮逐浪高。如今,長江大學正在奮力鑄就新興科技“創新港”,國際教育“橋頭堡”,現代農業“試驗田”,以隻争朝夕、敢為人先的精神,順大勢、砥中流,舒展開一幅磅礴發展的恢弘畫卷;長江之濱,一所高水平綜合性大學正蔚然崛起。
當搏風九萬,擊水三千
——逐浪做伯樂 癡心不言悔
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80多年來,50萬長大學子從校園裡走出,傳承着長江精神,肩負着時代重任,展現着長大擔當。他們在大漠戈壁、深海遠洋;在天南地北、長城内外,用青春和汗水,奮進在祖國建設的主戰場,為中國騰飛貢獻力量。
王鐵冠,1965屆校友、中國科學院院士,主要從事生物标志物、油藏地球化學與石油地質學的教學與科研,建立了4類生物标志的成因演化模式,開拓了油氣勘探領域。
鄧運華,1985屆校友、中國工程院院士,一生緻力于渤海石油勘探技術工作,開創性提出了石油勘探創新理論,多次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
李承道,1984屆校友、澳大利亞技術科學與工程院院士,長期緻力于大麥遺傳育種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就,是作物基因組、泛基因組研究領域的國際領軍人物。
建校以來,長江學子們始終以隻争朝夕、敢為人先的精神,努力在各個崗位上踐行着“長大長新”的校訓。他們中,有全國勞動模範、打開通往南海深水油氣寶藏的大門的李中,有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鄒俐、遊亮,有紮根基層的秭歸縣植保站高級農藝師易繼平,有最美鄉村女教師鄧桂秀……還有更多默默無聞,奮戰在社會主義建設各條戰線上的長大人。
以青春之理想、青春之活力、青春之奮鬥,肩負起時代賦予的曆史使命。如今,新一代長大人正在成為學校發展續航的先鋒力量。
榮俊,學校生命科學學院教授,2014年,他參與的《傳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控新技術構建及其應用》項目獲得了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021年4月,由他領銜負責的研究成果獲批國家三類新獸藥證書,标志着學校在新獸藥創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今年3月,機械工程學院師生們的《棉田棉稈殘膜聯合收獲機——拔杆伏“魔”助棉白》項目獲第十七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特等獎,該項目解決了棉田棉稈全量高效收獲、殘膜機械化回收兩大難題,對提高我國新疆等地區棉花種植現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樹一流之幟,拼搏緻遠
——逐浪乘大勢 衷心以報國
滾滾長江奔流不息,從世界屋脊的雪山發端東流入海,也從遠古的曆史中流淌至今,古老而常新。而長江大學也充分繼承了長江的精神,一直在努力踐行“長大長新”校訓,多年來學校不斷發展各方面實力,緻力技術創新、成果轉化,譜寫了科技為民、科學報國的生動詩篇。
今年5月,科睿唯安公布了ESI從2012年1月1日到2022年2月28日的統計數據,長江大學地球科學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正式跨入國際高水平學科方陣。
至此,學校共有工程學、植物學與動物學、農業科學、地球科學4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入選學科數在省屬高校并列第一。
在軟科2021世界一流學科排名中,長江大學農學上榜,世界排名301-400。
目前,學校已擁有11大學科門類,形成油氣勘探、農産品綠色高效生産、綠色化工與清潔能源、油氣智能裝備4個“十四五“湖北省優勢特色學科群,石油天然氣、綠色農業2個“十三五”湖北省優勢特色學科群;
擁有16個“十二五”省級重點學科和重點(培育)學科;建有51個國家級、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7個國家級和省部級實驗示範中心;在石油科學與技術、澇漬災害與濕地農業、荊楚文化研究等領域具有鮮明特色。
多年來,長江大學始終以“組織大團隊、争取大項目、獲批大平台、産出大成果”為科技工作指導思想,面對“援藏”這一國家重大戰略部署,主動作為,積極争取各類合作資源。在核桃産業、醫療衛生、規劃設計、地質災害防治等多個領域,為全面推進湖北省科技援藏工作貢獻了長大力量。
近期,學校順利中标湖北省“十四五”重大科技援藏項目——“西藏高原核桃産業技術研究”,将進一步助推西藏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國家需要就是攻關指向。近年來長江大學聚焦國家能源、農業發展、智能制造、生命健康等方面彰顯大學使命,連續三年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趁長風浩蕩,破浪而前
——逐浪海天闊 将心向未來
大江奔流,浩浩湯湯,壯闊長江,始終向前。
作為一所建在江漢平原、農科優勢突出的高校,長江大學聚焦主要糧食作物産業化重大和關鍵共性技術問題,為國家糧食安全作貢獻。學校成立了“主要糧食作物産業化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組建了由104人組成的高水平研究團隊,建成35個高水平研究平台,圍繞重大問題開展研究并取得産業所需的關鍵技術突破。
近年來,該中心選育出強競争力的優質、高産、多抗和特用糧食作物新品種50個;篩選、創制和引進一批優異育種新材料;選育的新品種推廣、新技術應用累計7800餘萬畝,新增社會經濟效益70.3億元。
提高我國油氣勘探開發效益、保障國家能源安全,需要奮力攻克“卡脖子”的技術瓶頸。對此,長江大學主動走出去,聯合石油企業,開出問題清單,以創新突破技術壁壘。
在解決一個個油氣田開采的具體難題的同時,學校湧現出很多科研成果——研發的數字岩芯掃描儀器系列産品在與德國同類産品的競争中勝出,常年占有國内該領域90%以上的市場;油田化學系列産品10多年來一直應用于海上石油鑽探;石油儀表系列産品廣泛應用于油田生産現場;“非常規油氣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入選首批省部共建名單。
面對湖北省“一主引領、兩翼驅動、全域協同”的戰略布局,長江大學已制定方案,進一步優化學科布局,對接戰略需求,搶抓鄂西頁岩氣勘探開發的良好機遇;搭乘智慧農業與綠色發展的和順東風,精準定位、深化調整,整合培育各類科研平台,籌劃、推進申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及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今年1月,學校先後與湖北省荊州市的松滋市、江陵縣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将在新能源新材料、現代農業等方面進行深度合作。雙方形成共識,在“常态、精準”上下功夫,在“平台、項目”上做文章,在“标準、多元”上見實效。
如今,學校已與湖北省内的13個地方政府和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獲批湖北省教育廳“百校聯百縣——高校服務鄉村振興科技支撐行動計劃”60多項,在18個縣、市建設了示範基地。
一直以來,長江大學堅持“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把特色發展作為立校強校的基石,培養大學生、造就大學者、探究大學問、擁有大志向、升華大境界。培養鼓勵學子在堅定理想信念中把握方向,在砥砺人格品行中超越自我,在練就過硬本領中追求卓越,在肩負時代重任中成長成才。
未來,長江大學将敬于使命、忠于夢想,韶華不負,繼續揚帆起航。全體長大人将繼續秉承長江精神,廣納百川練本領,潤澤萬物擔道義,推陳出新求真知,百折不回做強者,以青春之我點亮青春之長大,以青春之長大點亮青春之中國!
關注“長江大學本科招生”頭條号,獲取更多精彩資訊!
本文素材來源:中國科學院、中國青年報、長江大學官網、官微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