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哪些地方的方言更接近古代官話

哪些地方的方言更接近古代官話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6 02:09:39

哪些地方的方言更接近古代官話?7月1日,安徽省圖書館舉辦2018年湘鄂贛皖四省公共圖書館聯盟“平上去入——四省方言研究探讨”巡回講座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安徽省項目專家徐建表示,我省皖南客籍方言極度瀕危,可能在幾十年内消失目前,正在通過多媒體手段記錄保護安徽省方言,并呼籲設區建館等多種方式,加大方言保護和宣傳,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哪些地方的方言更接近古代官話?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哪些地方的方言更接近古代官話(長江以北的官話逐步南移)1

哪些地方的方言更接近古代官話

7月1日,安徽省圖書館舉辦2018年湘鄂贛皖四省公共圖書館聯盟“平上去入——四省方言研究探讨”巡回講座。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安徽省項目專家徐建表示,我省皖南客籍方言極度瀕危,可能在幾十年内消失。目前,正在通過多媒體手段記錄保護安徽省方言,并呼籲設區建館等多種方式,加大方言保護和宣傳。

我省五類方言中宣州吳語方言最“萌萌哒”

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安徽省項目專家徐建告訴記者,“安徽方言”不是單一系統的方言,而是多種方言系統的綜合體。“安徽方言”共分為五大類,分别是中原官話、江淮官話、徽語、贛語、吳語。

“山川河流是産生語言差異的重要原因,安徽的方言分區就充分體現了這一點。”徐建介紹,以淮河、長江為界,淮河以北主要是中原官話;江淮之間主要是江淮官話;長江以南的皖西南區域以贛語為主;皖南主要是徽語和吳語。

“長江以北的方言比較單純,長江以南是多種方言混雜區。”徐健解釋道,皖西南曾經也是江淮官話的地盤,但是元末頻繁的農民戰争導緻人口銳減;明初時,大量江西饒州籍移民遷入,形成了如今皖西南的贛語。

同時,先後有成批遷徙定居我省南方的客籍人,他們所說的客籍話也成為安徽方言的一種。有湖北人說的西南官話、有湖南人說的湘語、有少數福建人說的閩語和客家話等等。“因此在甯國雲梯鄉,總共不到1000人,卻說着四種方言。”徐建說道。

在安徽方言裡,最難懂的是徽語,但是你知道最可愛的方言是什麼嗎?徐建介紹,宣州吳語特色是疊音詞十分豐富。宣州吳語中蜻蜓叫“蜻蜓蜓”、臭蟲叫“香香蟲”、楊柳叫“楊柳柳”、牽牛花叫“牽牛牛花”……“因此,讀起來有點嗲,感覺十分萌萌哒”,徐建說道。

客籍方言或幾十年内消失

但是如今,随着人口流動,以及在教育中不斷推廣普通話,導緻方言傳播越來越少。“現在長江以北的官話逐步南移,導緻會說皖南方言的人越來越少。”徐建說道。

徐建透露,前幾年在蕪湖縣調查當地溫州話方言,但是尋找數日都沒有找到會說溫州話的居民。這樣的情況,如今在皖南客籍方言中越來越嚴重。徐建稱,皖南地區的閩東話、松溪話等多種客籍方言幾乎沒有人會說,隻剩下零星的老年人會說,已經瀕危。“如果這些老人去世,就沒有人會說這些方言,因此皖南客籍方言可能會在幾十年内消失。”徐建說道。

在皖南的泾縣,徐建還發現更多的孩子已經不講方言,但是說的普通話裡又夾雜着方言的口音。“說方言的人受到普通話的影響很大,在正式場合即使不用普通話,也會改變方言語音,調整到最接近普通話的狀态,好讓自己的語言更容易被别人聽懂,因此形成當地特色的‘泾縣塑料普通話’。”徐建說。

在他看來,方言與普通話中和的“塑料普通話”,并不會促進方言的發展,如果“塑料普通話”代替了方言,反而讓人們忘記方言真正的味道,加速方言的消亡。

用音像圖文留住瀕危方言,将籌備安徽省語言資源集

前段時間,據報道,上海把小學語文課本中一篇文章的“外婆”改為“姥姥”,“外婆”與“姥姥”的删除之争,引發了人們關于方言保護的關注。

為了保護安徽方言,徐建表示,從2016年開始我省啟動了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安徽省項目。根據南北方言差異,長江以北是一個市設立一個點,長江以南是一個縣設立一兩個點。“已經完成25個方言點,目前正在進行安徽省的第三批語言資源保護工作。共設歙縣、祁門、石台、淮南等15個調查采錄點,明年将完成所有方言點的調查。”

在所有方言點調查、收集後,徐建稱,将會籌備編輯、出版安徽省語言資源集,預計2021年面世。

此外,在安徽方言最複雜的徽語,此前黃山市檔案局投入近20萬元建立徽州方言語音數據庫,組織編寫了徽州方言采錄标準文本。包含1000個單字、1200個詞語和50個規定句子,遴選了各地70個方言點112個發音人進行采錄。除采錄的标準文本外,徽州方言語音數據庫還包括當地民謠、諺語、民歌。

一種方言須找七個發音人,需三代土生土長

要想記錄最純正的方言,就必須要找最好的方言發音人。在今年安徽省的第三批語言資源保護工作中,淮南市就啟動了“田家庵區江淮官話發音人”招募、遴選工作。

徐建表示,收集方言最難的就是尋找到符合要求的發音人。據介紹,每個調查點需要方言發音人7人,包括55歲—65歲的老年男性2人、老年女性1人;25歲—35歲青年男性、青年女性各1人;口頭文化發音人1人;地方普通話發音人1人。找到發音人後,讓他們用方言說出提供的字、詞、句子、文章等,然後攝錄保存下來。

除了上述年齡階段的限制,發音人還需在當地出生和長大(12歲以前沒有離開過本地),未曾在外地常住(半年以上),能說地道的當地方言。家庭語言環境單純,本人祖輩三代及配偶均為本地人,且無在外地一年以上生活經曆。

根據此前淮南教育局的公告,老年方言發音人最好是當地退休的村幹部,同時具有小學或中學文化程度,一般不宜選擇大專及其以上文化程度的,而對青年發音人學曆不作限制。而口頭文化發音人的條件是本地(城區或近郊區)土生土長,發音地道,能說當地的民間故事、熟語諺語、民歌童謠,或能演唱當地流行的戲曲、曲藝。如果條件符合,方言發音人可以兼任口頭文化發音人。

隻有頻繁地使用才能夠更好地傳承方言

徐建表示,在安徽人的日常生活中,人們還是比較習慣于依據口音來判斷某人的籍貫,方言似乎成為一個人地域文化身份的标識。“因為方言是一個地方人們的日常用語,是人們生活聯系最密切的地域文化。”徐建說道。

此外,安徽的漢語方言是安徽地域文化的載體,黃梅戲、文南詞、胡琴書、高腔、彈腔等地方戲均是用皖西南的方言來表演的,這些體現安徽地域文化的精神品質。“無論你走到哪裡,一聽到安徽人的鄉音,永遠都會感覺親切,那是珍貴的鄉愁記憶。”

在保護安徽方言方面,除了建立語音數據庫之外,徐建呼籲,首先需要承認方言在一定場合具有使用價值,讓安徽方言在人們使用過程中得以保護。隻有頻繁地使用,才能夠更好地傳承方言。同時,徐建建議可以通過舉辦方言節目和地方戲曲、曲藝表演,能使安徽方言在藝術領域中繼續發揮繁榮地域文化的作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