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近視手術日益普及
很多近視患者在咨詢近視手術時
都會問到一個問題:
近視手術能一并矯正散光嗎?
散光最多能做到多少度?
今天我們通過三個案例來了解一下散光是什麼?
散光就是看遠近物體都模糊不清,看遠處發光或者反射光的物體周圍有光圈,嚴重者甚至有重影、變形的視力狀态。
散光跟近視一樣,都是屈光不正的一種,近視人群或多或少都會有散光。
在眼科學上,近視手術的學名叫屈光手術。屈光不正包括近視、遠視和散光。因此,近視手術不僅可以矯正近視,也可以矯正遠視和散光。近視手術的稱呼,隻是近視者約定俗成的叫法而已。
臨床上發現
50度以内散光屬于正常
100度以内散光也很常見
曹先生
國企職工、30餘年近視、大散光
術前
年齡:38歲
職業:國企職工
右眼:近視550度;散光500度
左眼:近視550度;散光400度
術式:角膜地形圖引導個性化精雕半飛秒
主訴:近視約30年,近視前二十年長期戴框架眼鏡,因高度散光不能配到合适的框架眼鏡,長期佩戴欠矯眼鏡,眼疲勞嚴重且不能達到有效的視覺質量,晚上不敢開車。後來開始配戴隐形眼鏡,眼睛經常幹澀發癢,還患上慢性結膜炎,要求進行激光近視手術。
術前視力
術後一天
術後一周
小柴
高三學生、征兵入伍、大散光
術前
年齡:18歲
職業:高三學生
右眼:近視650度;散光300度
左眼:近視550度;散光525度
術式:角膜地形圖引導個性化精雕半飛秒
主訴:近視約10年,八歲開始近視,開始配戴眼鏡,因度數增長過度,在醫生建議下開始配戴角膜塑形鏡,近視和散光得到了有效地控制,後因停戴角膜塑形鏡,加上不規範用眼導緻近視和散光進一步增長,超出了角膜塑形鏡的矯正範圍,因散光過大,開始配戴硬性接觸鏡即RGP,今年高三,準備應征入伍,因視力不過關前來就診,要求進行近視手術來達到征兵視力要求。
術前視力
術後一天
術後一周
田先生
公司職員、互聯網從業者、大散光
術前
年齡:27歲
職業:互聯網工程師
右眼:近視575度;散光525度
左眼:近視325度;散光300度
術式:角膜地形圖引導個性化精雕半飛秒
主訴:近視約20年,父母均近視,遺傳性近視。從小開始戴眼鏡,幾乎每兩年換一次眼鏡,這幾年換鏡的費用也比手術費高了,後來因為右眼近視和散光增加過多,也沒配到合适的眼鏡,從事電腦工作時間較長,越來越覺得眼鏡的不方便了,身邊很多朋友也都通過手術摘掉了眼鏡,而且很多年視力穩定的也不錯,自己也想摘掉眼鏡。
術前視力
術後一天
術後一周
個性化精雕半飛秒
三名患者均采用角膜地形圖引導的個性化精雕半飛秒手術。可以有效地減少術後散光和高階像差。角膜地形圖引導的個性化飛秒手術,根據每個人獨特的角膜地形量身定制專屬手術方案 。患者大散光術中采用虹膜跟蹤技術,保證眼球自旋的補償。保證SCC的通過,并且術中的DCC會為散光矯正繼續保駕護航。眼球旋轉的補償在高度散光、波前像差引導手術和角膜地形圖引導的手術中是非常重要的。
曹先生術後視力
通過術前散瞳後的檢查,曹先生術前雙眼矯正視力0.8左右,術後第二天達到0.8視力,術後一周雙眼恢複到1.0,超出術前最佳矯正視力。
小柴術後視力
小柴的術前雙眼矯正視力在1.0左右,術後第二天雙眼已經恢複到1.0,達到了手術前的最佳矯正視力,術後一周雙眼也穩定在1.0.術後視力達到術前最佳矯正視力。
田先生術後視力
田先生因右眼近視和散光度數過高,術前右眼矯正視力僅0.7,左眼1.0,術後第二天雙眼已經達到1.0,術後一個周右眼0.8,左眼1.0.也超出了術前的最佳矯正視力,術後一周右眼出現一行的波動,在恢複期内也屬于正常現象。
近視手術應該選擇哪種術式
想做近視手術的人也越來越多,但是,當挑選近視手術術式的時候,很多人的選擇困難症就犯了,這已成為大多數近視朋友的共同問題。
這麼多術式究竟選哪種好呢?
全飛秒手術
眼角膜分為5層,飛秒手術主要是在基質層切削制作透鏡。
直接用激光在角膜上“削”出“眼鏡”
切削基質層
然後切一個小口,把“削”下來的東西拿出來就可以了。
取出切削部分
全飛秒手術全程使用飛秒激光,手術過程快。
未來角膜出現問題的可能性較小,手術後恢複較快。喜歡運動、拳擊的人都可以做。
半飛秒手術
對于高度近視和高度散光等患者來說,全飛秒無法進行個性化切削,想要達到更好的視覺效果可優先選擇半飛秒手術。
半飛秒手術很多人會理解成為全飛秒手術的閹割版。但實際上半飛秒與全飛秒是兩種不同的手術方式。
半飛秒手術會使用到兩台機器,先用飛秒激光制作角膜瓣。
制作角膜瓣
然後換到另一台機器,掀開角膜瓣使用準分子激光對基質層進行切削
切削基質層
取出切削部分
完成後“蓋”上角膜瓣即可。
蓋回角膜
半飛秒激光手術中,會使用到飛秒激光和準分子激光兩種,可達到更良好的視覺效果。而且還能同時矯正散光等問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