宵節的由來: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是中國亦是漢字文化圈的地區和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
中國古俗中,上元節(天官節、元宵節)﹑中元節(地官節、盂蘭盆節)﹑下元節(水官節)合稱三元。元宵節始于2000多年前的漢朝。漢文帝下令将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創建“太初曆”時,就已将元宵節确定為重大節日。
傳統習俗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拉兔子燈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跷、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
元宵節吃湯圓:
湯圓好吃,多食不宜!
元宵節吃湯圓注意事項
1、喝湯
經水煮,元宵中的不少營養成分如微量元素、營養素就溶在湯裡。因此吃湯圓不能忘喝湯。喝湯可以促進消化吸收,即民間常說的“原湯化原食”。
2、不宜過量
湯圓雖然美味,但是不宜大吃特吃,因為湯圓是由糯米所制成的,性質黏滞且溫熱。而且芝麻和花生餡料的湯圓具有較高的能力,其他餡的也是,這樣的搭配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3、午食最佳
吃湯圓最好的時間是在中午,這個時候人體的胃腸功能最強,也有充分的時間來消化湯圓裡過多的熱量。很多糖尿病人對無糖湯圓感興趣,覺得沒有糖就可以放心吃了。其實,無糖并不意味着低熱量,也不意味着低血糖反應。因為湯圓中的糯米粉可使血糖升高,甚至比蜂蜜還要快,與白糖相差無幾。哪怕沒有加糖,吃它也一樣不利于控制血糖,所以糖尿病人要十分小心。而且,裡面沒有糖不等于少放油,那麼多的飽和脂肪酸,甚至還有反式脂肪酸,也不利于控制血脂。即使是在元宵佳節,吃湯圓也就兩三個意思一下即可。
食用湯圓的副作用
《本草綱目》早有記載,糯米粘滞、難消化。《本草逢原》也說,糯米若做粘餅,性難運化,病人莫食。湯圓的外皮部分均以糯米粉為食材,黏性高,不易消化。對于腸胃功能不佳者、老年人、兒童,在食用湯圓的時候就應特别留意,以免造成消化不良或吞咽阻礙;湯圓餡種類繁多,其中油脂含量均較高,會影響慢性病患者的病情;另外,甜餡常會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升高;花生、芝麻、豆沙餡等會加重腎髒病患者的病情,應特别注意;對于體重超重或高血脂症、高血壓、糖尿病的患者,都不宜過量攝取含大量油脂及糖分的湯圓;對于痛風病患者,高油脂的食物會影響尿酸的排洩,增加痛風病複發的可能 。
(圖文來源于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