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聲在線】
華聲在線7月11日訊(記者 龐琦)“連做2次手術,不僅沒矯正大小眼,情況還加劇了。”長沙的湯女士最近遇到煩心事,對此長沙藝星醫學美容醫院堅稱,手術沒問題,不會受理賠償訴求。
術後,湯女士雙眼形态從“左小右大”變“左大右小”,左眼閉合時有明顯露白。(投訴人供圖)
女子割雙眼皮後反增煩惱 形态仍不對稱、閉眼會露白
6月中旬,湯女士來到長沙藝星醫學美容醫院,想通過手術改善左眼眼睑下垂的問題,随後,工作人員為湯女士安排了馬姓副院長面診。
“馬副院長告知,隻做眼睑下垂矯正和雙眼全切不能解決問題,必須開眼角,再抽脂填充到眼窩。”湯女士回憶道,“對方還強調,想要保證效果,最好加錢做‘美杜莎’和CSS技術。
什麼是“美杜莎”?工作人員回應,這是最新的專利手術技術,使用的手術器械更精密,可以減少留疤。
之後,湯女士交付1.6萬元,預定上述所有項目,并于18日上午,由馬副院長主刀,實施手術。19日,她如約來到醫院換藥,發現左眼提拉上去的眼睑又垂了下來,院方當即安排手術,将創口切開,重新縫合。
20日,湯女士再次來到醫院,發現雙眼形态依然不對稱,左眼閉合時會露出白眼珠,想睜眼必須費力提眉。“之前我是左眼小右眼大,現在變成左眼大右眼小,連續2次手術不僅沒解決問題,還讓我情況更嚴重了。”
醫院回複
尚處術後恢複期 難定義手術是否失敗
“我兩隻眼睛都做了全切,如果手術沒問題的話,即使腫脹,形态也應該是對稱的,不應該一大一小。”湯女士還透露,自己加錢做了美杜莎項目和CSS,并沒發現手術方式和使用的器械與普通手術有何區别,她認為,不排除醫院“偷工減料”間接導緻效果不佳。
醫院到底有沒有遵照流程使用對應器械?帶着疑問,記者咨詢了長沙藝星醫學美容醫院,院方媒體對接人馮女士回應,湯女士屬于天生眼睑下垂,提肌弱且薄,所以手術難度很大,即使多次調整,也隻能改善情況,不可能完全對稱。
“患者尚處于術後恢複期,即使去做醫療鑒定,也要等拆線、消腫以後,目前我們隻能确定手術本身沒有問題。”
對于醫生是否遵照流程應用美杜莎和CSS技術,馮女士未針對性回應。
是醫美黑科技還是“新瓶裝老酒”?
随着顔值經濟的到來,微整成為不少人擺脫顔值焦慮的首選,但醫美手術“五花八門”的名稱,也讓消費者在選擇項目時無所适從。
“到底什麼是‘美杜莎’,術中既沒給我使用特殊器械,術後效果也不如所願,那我加錢的意義在哪?”讓湯女士頗為氣憤的是,“當我向醫生質疑時,他隻是指了指戴在頭上的‘手術放大鏡’說這就是‘美杜莎’。”
記者多方搜索,不同機構對“美杜莎”的解釋也各不相同。有機構注解,“美杜莎”是指歐式雙眼皮的類型;也有機構釋義,“美杜莎”是在顯微鏡下定點手術,以減少誤差;還有機構告知,“美杜莎”是一種更精密的縫合方式。
記者網上查閱發現,不少求美者在經曆手術後直言,“它本質就是全切術,靠肉眼避開血管,根本不靠譜,該腫一樣腫。”有網友留言,“美杜莎”與普通全切手術的唯一區别,就是價格更貴。
某種草平台上,有博主發帖質疑“美杜莎”就是營銷噱頭,引發網友跟評熱議。(圖片來源自網絡)
“青春V臉針”“5D逆齡線雕術”……近年來,醫美市場混亂的“命名套路”讓人眼花缭亂,為吸引顧客,機構常常對同一種技術、産品進行不同的包裝,如“百變霓裳”般,這無疑增加了消費者的信息壁壘。
記者咨詢醫療主管部門得知,依據手術難度和複雜程度以及可能出現的醫療意外和風險大小,《醫療美容項目分級管理目錄》将美容外科項目分為四級。但對于手術的命名,主管部門并沒有統一标準,各機構也不需要備案,解釋權歸醫院所有。
業内人士提醒,面對被神話的營銷宣傳,消費者應保持理性,切勿盲目沖動,仔細甄别醫療機構和主刀醫生的資質,并将服務内容寫進合同,謹防消費風險。
本文來自【華聲在線】,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