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劉備的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被譽為一段佳話,充分展示了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同樣的也說明,諸葛亮恃才自傲、寄貨可居,不願意随随便便的就把自己給賣了。
自稱卧龍,又常以管仲、樂毅自居,不是一般人還真不敢這麼稱呼自己。那麼問題不禁來了,為什麼躬耕于南陽的諸葛亮,吸引到的是劉備,而不是曹操和孫權呢?
一,諸葛亮并不在曹操、孫權的勢力範圍内
劉備是公元206年的冬天去三顧茅廬的,這個時候的天下大勢,曹操已經基本統一北方,孫權也穩定了整個江東的局勢。此時如果非要找一個,可以和他倆一較高下的人出來,也隻能是荊州的劉表。
劉表手上擁有着十多萬大軍,即便是曹操也無法在短時間内拿下,就更不要說孫權了。試想,當劉表知道,曹操和孫權的人在他的地盤上,挖他的牆角,劉表會是什麼反應?
二,曹操和孫權身居高位,也不願意放下身段
公元206年的曹操,早已經是大漢丞相,挾天子以令諸侯,手下擁有幾十萬軍隊。
孫權也是如此,位居吳侯,擁有江東六郡,東吳水軍更是天下無雙,他倆都已經是站在金字塔頂端的人物。
這個時候,讓他倆親自前往鄉下去請諸葛亮,對位居高位,常年對别人發号施令的上位者來說,的确是有些困難,甚至是不可能。
三,曹操和孫權手底下的人,不會歡迎諸葛亮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曹操和孫權經過多年的發展,早已是人才濟濟,能安排的重要崗位都已經有人了,更何況曹操和孫權,也不會一開始就給諸葛亮重要崗位,畢竟那時候的諸葛亮,并沒有什麼經驗,可以說是簡曆空白。
如果曹操和孫權直接就給諸葛亮一個高管職位,那肯定會引起其他人的不滿。他們會覺得,憑什麼自己跟着主公奮鬥這麼多年,結果一個剛剛加入的就能獲得跟自己一樣,甚至比自己職位還更高的崗位?
四,自稱卧龍,但諸葛亮并沒有實際經驗
諸葛亮自稱卧龍,又天天以管仲、樂毅自居。但要是問他有過哪些成果,不好意思還真沒有。
這就好比,有個人天天自稱是馬雲、馬化騰,但一番詢問下來,不僅沒錢甚至還沒有工作,我們就都會覺得這是一個隻會說大話沒啥實力的人。
那時候的諸葛亮就是這樣。已經26歲,卻還在鄉下種地,的确是很難讓人相信,他是有真才實學。
就這麼的,基于這4點原因,曹操和孫權最終都沒能發現諸葛亮,就更不要說三顧茅廬,去招攬諸葛亮了。
而當時的劉備正處于人生低谷期,手上的确是沒有什麼人能用,急切需要一位合夥人來當他的軍師。正好又有徐庶的推薦,反正閑着也是閑着,倒不如去碰碰運氣,萬一呢?
于是,諸葛亮便加入了劉備陣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