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李清照十大名詩十首

李清照十大名詩十首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5 10:56:46

說起李清照的詞,相信你能說出一長串。

《聲聲慢·尋尋覓覓》、《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武陵春·春晚》、《如夢令·常記西亭日暮》、《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那麼問你,李清照的詩,除了《夏日絕句》,你還知道哪些呢?

我們習慣了讀李清照的詞,卻忽略了李清照的詩,其實,李清照也有許多優秀的詩作。雖然留存不多,許多詩作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

讀一讀李清照的詩作,一起體會詩中的“易安居士”吧!

李清照十大名詩十首(9首李清照詩易安居士)1

《夏日絕句》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1127年,靖康之變爆發,北宋滅亡,趙宋王朝不思抵抗,被迫南逃。在路過烏江時,李清照想起項羽。

她感慨項羽的悲壯,她說生時應當作人中豪傑,死後也要做鬼中英雄。到今天人們還在懷念項羽,因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東。

這首詩起調高亢,鮮明地提出了人生的價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傑,為國家建功立業;死也要為國捐軀,成為鬼中的英雄。愛國激情,溢于言表,在當時确有振聾發聩的作用。

李清照十大名詩十首(9首李清照詩易安居士)2

《釣台》

巨艦隻緣因利往,扁舟亦是為名來。

往來有愧先生德,特地通宵過釣台。

公元1134年(宋高宗紹興四年),李清照由臨安去金華避亂,途經嚴子陵釣台,作此詩。

大船隻是因為謀利才去,小舟也是為了沽名而來。​先生的品德使往來的人慚愧,他們特地趁黑夜悄悄過釣台。

全詩通過一二句和三四句的對比道出了詩人自己掙脫不開追求名利貪圖錢财的社會,同時也是不願為追求名利貪圖錢财的社會所束縛,體現出詩人潔身自好,不圖名利的情操。

李清照十大名詩十首(9首李清照詩易安居士)3

《題八詠樓》

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後人愁。

水通南國三千裡,氣壓江城十四州。

這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南渡後所做的一首詩。詩中李清照用典精準,借用八詠樓、十四州兩個典故,對古人沈約和貫休進行歌頌,更是對割地賠款、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庭的諷刺。

李清照在詩中極大的抒發了她心憂國事,對收複失地的渴望,哀歎宋室之不振。其中“江山留與後人愁”一句是流傳很廣的名句。

《偶成》

十五年前花月底,相從曾賦賞花詩。

今看花月渾相似,安得情懷似往時。

這是一首睹物思人的抒情詩,道出了李清照喪夫後孤苦落寂的心懷。

此詩寫作者在丈夫死後,因眼前景緻觸發了情思,不禁追憶起當年與丈夫在一起的美好生活,并由此發出了感慨。詩中撫今憶昔,表現詩人對亡夫的思戀哀悼之情。

李清照十大名詩十首(9首李清照詩易安居士)4

《春殘》

春殘何事苦思鄉,病裡梳頭恨最長。

梁燕語多終日在,薔薇風細一簾香。

此詩作年不詳,從題目《春殘》、燕語、薔薇等可以看出寫作時間當在李清照南渡後的某年晚春時節。那是一個晚春時節,寄居在外,當愁病中的李清照在思鄉,落寂中寫下這首詩。

此詩一反大多數李詩雄渾的寫作手法,采用雅緻纖細的表達方式。以白描方式來叙事,描寫晚春之景,難得的一個典故也沒有使用。單純的表現了作者客居異鄉,在愁病中的思鄉之情。

李清照十大名詩十首(9首李清照詩易安居士)5

《感懷(并序)》

宣和辛醜八月十日到萊,獨坐一室,平生所見,皆不在目前。幾上有《禮韻》,因信手開之,約以所開為韻作詩,偶得“子”字,因以為韻,作感懷詩。

寒窗敗幾無書史,公路可憐合至此。

青州從事孔方兄,終日紛紛喜生事。

作詩謝絕聊閉門,燕寝凝香有佳思。

靜中吾乃得至交,烏有先生子虛子。

《感懷》為李清照宣和三年(1121年)赴萊州探望趙明誠之作,在詩中李清照抒發了對丈夫趙明誠整日忙于應酬,卻冷落了自己的不滿情緒。

大抵趙明誠出任郡守不久,忙于應酬,未能擺撥常務,反為“青州從事孔方兄”所累,使李清照有受冷落之感。特别是趙明誠住處“寒窗敗幾無書史”,“平生所見,皆不在目前”,所以詩、并序的字裡行間頗見其不悅之色。

李清照十大名詩十首(9首李清照詩易安居士)6

《詠史》

兩漢本繼紹,新室如贅疣。

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

這首詩用“借古諷今”的寫法,把南宋繼承北宋,比作東漢繼承西漢,把在金人統治者扶持下出現的僞楚、僞齊傀儡政權比作王莽的新室。

李清照表示,隻有東漢繼繼承的西漢,南宋繼承北宋才是正統政權,而對于一切傀儡政權堅決不予承認。對于反對司馬氏篡魏的嵇康,給予熱情的贊頌。

善于用典一向是李清照的特點,在這首詩裡,李清照用王莽的新朝比喻當時的僞齊、僞楚政權。用嵇康與山濤絕交之事來貶低那些苟且偷生之輩。讀起來有丈夫之氣,巾帼不讓須眉。

李清照十大名詩十首(9首李清照詩易安居士)7

《上樞密韓侂胄詩二首(并序)》

紹興癸醜五月,樞密韓公、工部尚書胡公使虜,通兩宮也。有易安室者,父祖皆出韓公門下,今家世淪替,子姓寒微,不敢望公之車塵。又貧病,但神明未衰落。見此大号令,不能忘言,作古、律詩各一章,以寄區區之意,以待采詩者雲。

【其一】

三年夏六月,天子視朝久。

凝旒望南雲,垂衣思北狩。

如聞帝若曰,嶽牧與群後。

賢甯無半千,運已遇陽九。

勿勒燕然銘,勿種金城柳。

豈無純孝臣,識此霜露悲。

何必羹舍肉,便可車載脂。

土地非所惜,玉帛如塵泥。

誰當可将命,币厚辭益卑。

四嶽佥曰俞,臣下帝所知。

中朝第一人,春官有昌黎。

身為百夫特,行足萬人師

嘉祐與建中,為政有臯虁。

匈奴畏王商,吐蕃尊子儀。

夷狄已破膽,将命公所宜。

公拜手稽首,受命白玉墀。

曰臣敢辭難,此亦何等時。

家人安足謀,妻子不必辭。

願奉天地靈,願奉宗廟威。

徑持紫泥诏,直入黃龍城。

單于定稽颡,侍子當來迎。

仁君方恃信,狂生休請纓。

胡公清德人所難,謀同德協心志安。

脫衣已被漢恩暖,離歌不道易水寒。

皇天久陰後土濕,雨勢未回風勢急。

車聲辚辚馬蕭蕭,壯士懦夫俱感泣。

闾閻嫠婦亦何知,瀝血投書幹記室。

夷虜從來性虎狼,不虞預備庸何傷。

衷甲昔時聞楚幕,乘城前日記平涼。

葵丘踐土非荒城,勿輕談士棄儒後。

露布詞成馬猶倚,崤函關出雞未鳴。

巧匠何曾棄樗栎,刍荛之言或有益。

不乞隋珠與和璧,吸乞鄉關新信息。

靈光雖在應蕭蕭,草中翁仲今何若。

遺氓豈尚種桑麻,殘虜如聞保城郭。

嫠家父祖生齊魯,位下名高人比數。

當時稷下縱談時,猶記人揮汗成雨。

子孫南渡今幾年,飄零遂與流人伍。

欲将血汗寄山河,去灑東山一抔土。

【其二】

想見皇華過二京,壺漿夾道萬人迎。

連昌宮裡桃應在,華萼樓前鵲定驚。

但說帝心憐赤子,須知天意念蒼生。

聖君大信明知日,長亂何須在屢盟。

公元1133年(宋高宗紹興三年)南宋朝廷派簽樞密院事韓肖胄和工部尚書胡松年出使金國,去慰問被囚于北方的徽、欽二帝,李清照特作詩韓、胡二公送行。

在這兩首詩中,李清照對處于水深火熱中的中原人民表示了關切和懷念,并尖銳地指出了敵人的掠奪本質,闡述了自己的政治主張。兩首詩表現了詩人反擊侵略,收複失地的強烈願望,充滿了愛國主義的激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