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娃終于上學去了,老母親可以清清靜靜地收拾一下書櫥了。
結果不翻不知道,原來我家給娃買的詞彙類書籍,居然足有32本之多。
從幼兒園的貼紙書,到學齡前的插畫書,到現在的套裝書,真是不算少。原來除了閱讀之外,對于詞彙,在潛意識之下,咱們還是挺重視的啊。
現在我就跟大夥來叨一叨,在這七、八年裡,在使用英文詞彙書上的一些個人心得。
在此之前,我仔細回憶了一下,娃在詞彙書籍使用上的主要路徑:
基礎詞彙100、基礎詞彙1000、基礎詞彙2000→高頻詞彙240、自然拼讀詞典→核心詞彙4000詞系列。(其間,穿插使用了一些階段性的考試詞彙書)。
我就大緻用這個使用路徑,來分享期間的使用心得。
第一,基礎詞彙100、基礎詞彙1000、基礎詞彙2000,讓我們先把最為基礎的常用閱讀詞彙重視起來。
實話說,在沒有看一些英文學習的書之前,我是真不知道,原來詞彙還有這麼多分類。以前隻知道單純的以數量的多少去判斷孩子的詞彙水平。
其實,這樣并不科學。
語言的聽說讀寫四大能力層面,就對應着聽力詞彙、口語詞彙、閱讀詞彙和寫作詞彙,前兩者基本對應口頭詞彙,後兩者對應書面詞彙。
這其實和學中文,是一樣的。但我們在自學外語的過程中,很忽略這幾類詞彙的數量差别。籠統的從數量上去簡單比較,通常會是聽力詞彙>口語詞彙>閱讀詞彙>寫作詞彙。
所以,當接觸到一些突破自我認知的信息時,我們會驚訝地說“我連聽都沒聽過”,而絕不會說“我連寫都沒寫過”。
因此,什麼詞彙最難?是用于寫作輸出的詞彙。它的精準運用,最難積累。想想看那些傳世的大文豪,個個都是不容質疑的語言大師。
為什麼說詞彙書之前,先要扯一扯詞彙的分類呢?
因為在學英文的過程中,通常所指的單詞量,就是指常用的書面閱讀詞彙。
(但其實走原版路的娃,在啟蒙階段有着更為重要的詞彙積累任務,就是先積累2000以上的聽力詞彙。因為本文不讨論聽力,所以不展開講,但經驗告訴我:沒有聽力詞彙基礎,後面要學的自然拼讀就會大打折扣)。
那麼,在最開始的階段,我們就可以多準備一些專門講基礎的詞彙讀物。
什麼100詞、1000詞、2000詞等,都是一些最為常見又常用的名詞、動詞、形容詞等,屬于日常生活掃盲型詞彙。
這類原版書選擇性很多。各大出版社,特别專做兒童、青少年讀者的,Usborne、迪斯尼等有相當多的出品。
這類書學起來也很有意思。書花花綠綠的,有貼紙、有塗色,插畫還特别精美,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就能認識很多生活中的常用詞彙。
這個環節,特别像中文啟蒙裡的看圖識字。
當孩子認識了兩、三百字的詞彙,那麼簡易繪本、最初的分級就可以跟上來,在不斷的眼熟接觸和意思理解中,去把詞彙量逐步擴大到幾百、上千。
我家娃大概就是在幼兒園時進行的這一個階段,所以娃對這種形式完全不抗拒,在他看來,這些詞彙書和其它書,沒有什麼差别,反而覺得挺有意思。
最為基礎的起步閱讀詞彙,就這樣不知不覺中給搞懂了。
第二,高頻詞彙220、自然拼讀詞典,當娃有了一點點底子,就可以去找好的工具去幫助提升詞彙建立的效率。
當娃的詞彙庫已經初步建立,如何讓它持續發展呢?
一是相對穩定的閱讀,保障有源源不斷的新詞彙輸入;
二是找好的工具,去提升已有詞彙在大腦裡的效率。
而攻克高頻詞彙和學好自然拼讀,就是這個階段,學起來、用起來都很順手的一個工具。
高頻詞Sight Words,是指一看見就立即能反應的詞彙。
它是兒童閱讀初期的常用詞,約有220個,它在兒童英語各類讀物中出現率為60-85%。這些詞大部分是連詞、代詞、介詞等,像膠水一樣粘住了所有的句子。搞定它,孩子們的閱讀流利度和自信心都将大增。
而自然拼讀就是英文這個拼音型文字的“漢語拼音”,英文母語娃無不是靠這個利器來自然積累大量詞彙的。
它聽音能寫、見詞能讀,輔以拼讀和閱讀練習,能夠瞬間識别單詞時,就能快速地從連音成詞過渡到連詞成句,再到連句成篇,從而大大提高閱讀流暢度,成為獨立閱讀的敲門磚。
而我家娃,在自然拼讀上,玩過Starfall、學過自拼的教材、讀過自拼詞典、上過機構的自拼課,投入的時間精力還算不少的,效果也可以,後期的拼讀和聽寫都不吃力。
第三,核心詞彙4000詞,當娃的語言學習到了一個新階段,請開始主動學得的過程。
在詞彙積累的主動學得上,我們很容易聽到左右不讨好的說法:
“應試派“會覺得小學詞彙隻考800,你偏要背到幾千,這是揠苗助長;
而”原版派“會覺得為什麼不順其自然一點呢?快樂地聽故事、看繪本、看動畫不好麼?非要刻意地”背單詞“?
可是真正的事實是:無論是學中文還是學英文,想學好一門語言,刻意地讀寫訓練都是必要手段,必經之路。
我們都是不折不扣的中文“原版娃”吧,都是打小聽中國話,說中國話,認中國字,看中國書(也就是說,從聽說讀寫全面進行中文輸入)。
可這還不夠啊。
進入小學後,孩子們還得更加系統化開展書寫、聽寫、閱讀理解、小練筆、日記、周記等等難度更高的讀寫訓練,大量的閱讀與書面作業幫助他們,去形成一種語言學習的良性循環。
為了學好中文,孩子們可是要花很多功夫的呀。
隻不過因為是我們的母語,大家覺得這是順理成章的。
所以,在語言學習上,當聽說站住腳,閱讀已獨立開始,那麼詞彙訓練、精讀訓練、寫作輸出等需要刻意進行的主動學習,都要提上日程。
隻不過,适合最早開始的就是詞彙專項訓練。
因為隻有它過關了,難度更高的閱讀理解、語法梳理、寫作輸出才有可能實現專項上的突破。
在詞彙專項的主動學得上,我們盯住了一套詞彙教材——大名鼎鼎的《4000詞》。
這套新版的《4000詞》,來自Compass出版社,書中所提的4000詞,并不是前文所提及的基礎型單詞,而是相當高頻和核心的4000個常用詞,一套6本全部學完,相互關聯的詞彙量基本上可破萬。這也是為什麼很多英語教學大V很喜歡它,它非常有體系,按部就班的慢慢學,能一路學到歐标的C1,相當于劍橋的CAE水平去。
我們跟住它,不光是它比較有體系,而且還喜歡它的編排方式。
它每一冊有30個小單元,每個小單元有20個詞彙,有英英釋義,有英文例句。後面還有一篇小例文,巧妙地把這20個單詞編排在裡面,後面還有關于短文的閱讀理讀題,客觀選擇題、主觀描述題,題量不大,讓孩子能由淺到深的理解所學單詞的用法,也不枯燥。
所以我們從三升四暑假的尾巴開始刷,到現在,已經順利進入第3本(相當歐标的B1,劍橋的PET通過水平),争取今年暑假完成第4本。
但這個系列是有門檻的,第1冊的難度一上來就是KET的水平,基本上單詞要過了1500的孩子,再刷這套書。
在此之前,可以嘗試Compass的《1000詞》、《2000詞》系列,核心《2000詞》的後面幾本,和《4000》詞的前面幾本,是有難度重疊的,隻是單元詞彙編排更少一點。
第四,那些階段性詞彙考核怎麼辦?根據你家規劃來,要上還得上。
或許你會發現,在我家的書裡,那些有明顯階段性考核要求的書并不多,隻有一兩本KET、PET詞彙。
小升初、中考、高考詞彙基本都沒買,難道是各大考試不重要麼?
當然不是,我可沒有那麼心大,也沒有任何理由去忽視應試。
原因在于:
1、目前仍然以學為主,以考為輔。那麼自然的,系統性、多樣性學習的書會比較多,一旦要到考試的關鍵節點了,該買的還是會買。
2、校内的各類詞彙書,到時候聽老師的經驗,直接跟着選就好了。這方面的書目,就不要過多地去耗費選書精力和買書基金了。
第五,使用原版詞彙書,精髓在于英英釋義、在于可理解性輸入。
為什麼在各年齡段,我們偏向于買原版的詞彙書呢?看中的就是它的英英釋義。
它會用最基本、最形象、最簡潔的同一種語言,去解釋這個詞語,讓孩子去更多接觸英語句子、看懂句子、理解句子,次數多了,慢慢就學會用類似簡潔的語言,去描繪所理解到的内容。
整個過程,都是在同一種語言環境下進行的,不摻雜另外的語言,減少了其它的轉換幹擾,學習起來速度更快。
(插一句,這也是我家基本不買中英文雙語對照書的原因,要麼中文,要麼英文)。
原版的英英釋義,通常都解釋得特别到位,而這種到位,就會推動可理解性輸入。
當然,要做到可理解性輸入,并不隻有用英文解釋單詞一條路,還有圖片識詞(比如低幼階段的彩圖版詞彙書)。
以及比較小衆的識覺化設計詞典,最出名的就是DK出版社的《人人學英語》(這本詞彙書才是我家娃的真愛)。
DK出版社大家都知道的哈,誰家沒有幾本它家的大書呢。它的百科,它的圖片,它的設計,江湖地位那可是杠杠的。
所以,這本極具特色的視覺符号化詞典,出自它家之手,一點也不意外。
DK家的很多書都很“磚頭”,這本也一樣,才3000的詞量,卻足有360頁!差不多三斤重呢!
此書最大的特點是全部通過簡潔生動的圖例來表達詞彙的含義,讓人“秒懂”,所以這本書自然也沒有什麼英英釋義了,連例句也沒有,隻有生動的符号。
别看它配有一些簡單有趣的小練習,像連線、填字遊戲等,但它可真不是一本兒童用書,而是用于成年人自學的基礎入門書,78個沉浸式情景主題分類,不太多,也不太難,,有一定的話題深入詞彙,而且覆蓋面很廣,很容易引起學習的興趣。
我家娃三年級起開始翻這本書,興緻大得很,一個人一口氣能讀七、八十頁,還要照着樣子畫畫。
我一度很迷惑,後來有一些家長跟我聊,他們家裡愛畫畫、愛交通符号、愛機械的男娃,也是這樣的。
我才有點明白:可能這類視覺化很強的圖示就是很對胃口,至于什麼詞彙,那是大人們的事。
可不管如何,詞彙的含義,順便的記住了許多,這不就是可理解性輸入麼?
第六,我家娃在家裡,是不抄單詞也不默單詞的,對于單詞“掌握”的具體程度,各家要自行定義。
在三升四的暑假之前,我們也一直奉行着“在閱讀中自然積累詞彙”的觀點,直到開始刷劍橋詞彙,後來遇見了《4000》詞,終于正式開啟詞彙專訓。
但是,在家裡,我依然沒有叫娃去抄寫單詞,默寫單詞,僅在暑假的部分節點,把單詞階段性的聽寫一下。
所以說,記單詞記單詞,記到什麼程度才算過關,各家要自行定義,自行把握标準。
我家的标準就是能聽寫出來,能做對題目就OK,就繼續往下走。
但在學校和課外班,老師布置的抄抄寫寫,我們是照常執行的。好在我家娃的聽寫成績,曆來還可以,基本是滿分。我分析,這應該和他的聽力基礎與自然拼讀有關。
第七,冷門的小招:如果孩子對某個IP特别感興趣,不妨找找有沒有專門的詞彙讀物。
現在的讀物類型特别豐富,一些大IP經常會出配套的特刊、練習,其中就包括了詞彙讀物。
我們可以适當地選擇一些,趁着孩子有濃厚的興趣基礎,去深化一下詞彙層面的理解。
隻是,這類詞彙可能就不是什麼必考、高頻、核心詞彙了,隻是孩子們特别喜歡的“暗語”了,類似于粉絲間的秘密交流了。
但我覺得,隻要不太占時間的,都可以讓娃多讀一讀,找點樂子。
第八,詞彙是為閱讀和寫作服務的,所以最緊要的輸入仍然是大量看書。
别看我家喜歡囤詞彙書,就認為我們把背單詞排在首位。
其實,并不是這樣,排在首位的仍然是閱讀,孩子現在已進中章,準備往高章靠攏了。這個寒假,我們讀完了一套狄更斯故事選,一套《小屁孩日記》,還有《哈利-波特》2。
而且我認為,在學習語言上,很多動作都是相互配合、相互促進的,做得不好還相互扯後腿的。
積累詞彙,并不是一個孤立的單一動作,它需要閱讀的語境去明确,需要閱讀的情緒去捕捉,需要閱讀的感受去沉澱。
所以,最穩當的路,就是大量優質閱讀與詞彙精準運用,齊頭并進。
好了,盡管以上都是我家的個人經驗,并不具備太多的普适性。但如果你家娃也在走原版路,如果你也關心孩子的詞彙積累,如果你對詞彙書籍的選擇有些疑惑,希望我這篇長達4500字的絮叨文字,能有一點點用。
歡迎關注@B計劃老媽,孩子成長路漫漫,在這不可逆的十八年裡,努力扶君上馬,送君一程,但内心始終有B計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