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聽過“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這一個俗語,還時常拿着一個俗語去教育别人,要多吸取經驗,但是大多數人卻從未聽過,這一句俗語背後有趣的小故事。
話說在一個深山的古寺之中,有一個僧人,一個書生,兩個人伴着孤燈而坐。
書生是打算進京趕考的,隻顧着趕路,眼看着天黑了也沒有客棧,就找到古寺之中休息。
僧人對書生說:“最近寺内香火比較冷清,隻能款待一些粗茶淡飯。”
但是書生還是很感激的,對僧人道謝,寒暄之後,兩個人就在一起聊天,僧人對書生說:“萬物都有公母,那麼大海裡的水怎麼分公母,高山上的樹怎麼分公母?”
這個時候書生一下被問住了,自己寒窗苦讀十來年,居然沒有看到過這個問題,也不知道這個答案在哪裡,就說:“恕我愚昧,我想請問一下這個答案是什麼呢?”
這個時候僧人就說:“海水之中有波浪,波就是為母,浪就是為公,因為波比較小,浪比較高,公的總是比母的更強大一些,所以說浪為公。”
書生聽了覺得有道理就點點頭又問:“那山上的樹哪個是公,哪個是母呢?”
這個時候僧人就說:“當然松樹是公了,因為松樹的松字有一個公,梅花樹就是母,因為梅字裡面有個母。”
書生聽了恍然大悟,覺得挺有道理的。
這事兒說起來也非常巧,書生趕到京城考試的時候,把考卷打開一看,發現皇上出的題目就是僧人告訴他的萬物公母的說法,他當時非常高興,把答案直接寫在上面。
過了不久,皇榜之上,他中了第一名,皇上讓他衣錦還鄉。
回去的路上,他專門繞道跑到那個僧人那裡,賜給僧人豐厚的香火錢,還寫了一塊牌匾送給僧人。上面有這樣一句話:“同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從此就演變成了“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這一句話後來也傳開了。
這句話我們一聽都知道,隻是一個故事,并不是真實發生的,皇上也不可能出這麼荒唐的題目,但是這一句話告訴我們的道理卻非常值得學習。
有的時候,很多人隻知道低頭趕路,卻不知道擡頭辨别方向。這個時候,如果有一個明智的智者來告訴自己有用的經驗,那麼聽他們的指導可以抵得過很多書本。
人生想要取得成就,與人溝通,得到貴人的良言相勸,比什麼都重要。
而這一個故事告訴我們的同樣也有另外一個智慧,那就是身邊的人對于自己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有這樣一句話叫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身邊的一些人說的話,對于你來說會産生非常大的影響和作用。
他們說的如果是正面的語言,對于你來說是一種鼓勵和進步,如果他們說的是負面的語言,對你來說就是一種影響和阻礙,所以選擇一些有素質有德行的人,作為自己的朋友也非常重要。
古代有這樣一個故事,管甯和華歆,他們兩個人一起在園子裡面除草,同時發現一塊金子,管甯看都沒看,把金子當做石頭,而華歆卻看了很久之後才扔掉,管甯認為華歆利欲熏心。
又一天,門外有人擡着轎子前呼後擁的經過,管甯當做沒看見,專心看書,而華歆卻忍不住趴在窗戶上面去看熱鬧,管甯認為華歆貪慕權貴,利欲熏心,不是君子的德行。
其實說到最後就是讓我們明白,身邊的人對于自己的影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有一個良師益友是成功的必要因素。他們提出的觀點,好的要學會虛心接受,壞的也要做反面的教材,才能夠讓人生到達一個最高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